设计精美、功能全面的全平台笔记 App:专注笔记

去年年底,笔记 App「专注笔记」刚推出不久,就凭借强大功能和不俗颜值迅速成为我的心头好,我也曾在少数派 介绍过它。 但当时这款软件 Bug 较多,使用体验并不算好,短暂的新鲜感褪去,我便没有长久使用。

随着半年来这款 App 的不断迭代,尤其是近期 2.0 的大版本更新,它在功能提升的同时,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我想,它已经具备了成为我主力电子笔记本(甚至是写作软件)的能力,也是时候把它推荐给更多人了。

尽管有版本更迭,我对专注笔记的评价依然与初见时无异 ——「好用」且「美观」,我的介绍也将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1。

正文字 调节

专注笔记为正文部分提供了三种大小(中 、大 、超大 )的字 ,搭配上下角标的功能,让正文部分也能有区分度。

手写数学公式

专注笔记支持 LaTeX 输入数学公式,在移动设备上,还可以通过手写输入数学公式,准确度尚可。

透明色高亮显示

专注笔记提供了 8 种高亮色彩选择,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透明色高亮。设置之后,文字默认隐藏,点击方可显示,再次点击又会隐藏,十分适合用作重点部分的复习。

自定义字体

专注笔记支持为整篇文章置换字体,除了内置的字体选项,你还可以导入字体。在这个基础上,专注笔记还提供了大多数字体的智能优化,会根据所选字体的不同,智能选取最优的字体粗细样式。

层级梳理

无论是整理笔记还是文字撰写,好的文字层级梳理,对观感提升和效率提高是有帮助的。

段落折叠

点击标题前的 H 即可折叠 / 展开段落,这对于排除杂乱内容,厘清全文思路十分有帮助。

段落外框

可以框选多个段落进行强调或总结,支持编写标题总结,还可以通过拖动来选择框选的内容。

书签链接

在关键位置创建书签,并在笔记本的任意位置添加链接跳转至书签。

列表笔记

专注笔记具备如 Workflowy、幕布等大纲笔记的结构化列表功能,在撰写列表笔记时,还不影响原有的大部分富文本能力,如单独修改其中文字的高亮、上下标等,列表笔记也支持折叠和嵌套。

文件支持

图片

表格

Bear、Ulysses 用户千呼万唤的表格功能,专注笔记也内置了,不过功能较为基础,表格样式无法修改。

扫描仪

专注笔记内置了扫描仪,可以实现对页面边缘的识别扫描。

高效的笔记管理逻辑

作为一款笔记软件,如何对笔记进行高效直观地管理至关重要。 专注笔记采用了「分组 – 笔记本 – 笔记页面 – 笔记」的笔记层级进行笔记管理,另外你也可以为笔记添加「标签」,来进行辅助管理。

比如我要记某一学期的学习笔记,那么我的笔记管理逻辑就是「大三下学期 – 市场调查 – 第一讲」。

笔记本

「笔记本」是专注笔记中的重要概念,笔记本采用了拟真的设计风格,内置了一些笔记本封面,也可以自定义笔记本的封面,或者可以通过 ISBN 导入书籍封面,来有效地提高不同笔记本之间的辨识度。当然你也可以随心地创建草稿在「所有笔记」里,等到有需要时,再进行归类整理。

大纲视图

专注笔记目前为笔记提供两种视图:「列表视图」和「大纲视图」,列表不必多言,大纲视图虽说是为笔记管理设计的功能,但这一功能经常被我用作「目录」使用。

另外,专注笔记在近期上线了日程表视图,可以实现按日期整理笔记,日历视图页面支持头图和以卡片排布的画廊视图,或许能开发出「日记」等玩法。

添加主屏幕快捷方式

考虑到在一段时间内,大部分人常用的笔记本比较集中,所以专注笔记提供了将笔记本放置在主屏幕功能,通过点击快捷方式即可打开该笔记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随手记」。

能与 Bear 一较高下的精致颜值

在初次使用时看见展示文稿,专注笔记的出挑颜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以来 Bear 因为其精美的外观在笔记 App 里独树一帜,专注笔记在颜值上,在我看来是能与 Bear 掰一掰手腕的。

中学时代,不少人都热衷于用各色的马克笔在笔记上圈点勾画,以强调重点,专注笔记试图在电子时代上复刻这一体验,它提供了风格迥异的「多彩笔记」模版,设置后,每个 H1 将被赋予不同的文本颜色,以区分显示不同的段落。

专注笔记内置了一整套图标,可以让文字排布更美观,逻辑更清晰,你还可以自定义页面的背景。

以上功能最显著的应用场景,无疑是导出和分享了,在我看来,专注笔记更擅长花哨的文字编排,你可以使用它生成赏心悦目的长图 / PDF2,这是其它同类软件所做不到的。

全平台的使用体验

目前专注笔记已支持 Android、iOS、Windows、macOS 四个平台,并实现了跨平台云同步内容。

剪藏与摘抄

除了 App,专注笔记还提供有类似「印象剪藏」的浏览器插件(当前仅支持 Chrome 拓展),以增强专注笔记的信息收集能力。能够将 页保存为笔记,还可以通过右键菜单,把文字、图片内容收集到摘抄板,在笔记内的任意界面,作为笔记素材使用。

收藏与摘抄的逻辑

同步机制

专注笔记的存储机制,主要以本地保存为主,也支持云同步功能。 同时为了方便跨平台同步内容,专注笔记并没有采用 iCloud 存储内容,而是在 2.0 的版本中,推出了 Focus Cloud,注册账 后即可使用,每月限定额度 20480MB。3

缺点与不足

当然,作为一款还算年轻的 App,专注笔记离「完美」还有距离:

  • 排版自由度较低:专注笔记无法设置页边距、行间距、段间距,无法满足用户在排版上的自定义需求。
  • 导入与导出功能上与头部软件有差距:在导入上,专注笔记支持的格式很少,在将 .docx、.md 等常用格式的文件导入进「专注笔记」时均显示「不支持该文件格式」,这就意味着,从输入开始,你被限制在 App 内完成。至于导出功能,虽说其支持主流导出格式(Markdown、TXT、PDF、图片)但选择具体格式后能够自定义的选项也没有,比起拥有丰富自定义设置的 Ulysses 有些过于简陋了。另外,其导出的 PDF 无法分页,看起来更像是 PDF 格式的长图。
  • 稳定性: 另外,专注笔记的稳定性虽然对比测试版有了不小长进,但依然欠佳,在我的使用中,出现了一次段落折叠导致内容消失、历史记录功能失效的问题,对使用体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 检索功能:,除了记录,一款合格的笔记 App 还需要强大的检索功能以便于笔记回顾和查询,但专注笔记只提供了全局的关键词检索,与印象笔记的查询功能有较大差距。
  • 使用场景与购买建议

    使用场景

    专注笔记的官 给自己的 tag 即是 ——「精美的学习笔记软件」,我也认为专注笔记最适合的使用场景是记笔记,尤其是学习笔记。 如果说 1.0 版本的专注笔记像一个小而美的私人笔记本,那么在实现多平台同步后,它有了成为主力电子笔记本的潜质,甚至可以用来进行(辅助性的)文字撰写。

    至于文字撰写这块,由于习惯了 MD 的写作模式,在进行大段文字写作时,Ulysses 于我而言还是更称手,更高效。但如果我需要写一段标注精美的文字,那么专注笔记一定是我现阶段的首选。

    购买建议

    你可以在官 免费下载全平台的专注笔记,免费版的专注笔记保留了大部分的核心功能,内购升级 Pro 可以解锁云同步、彩色字体、扫描文稿功能。

    专注笔记在刚推出时采取的是订阅买断二选一的内购模式,iOS 和 iPadOS 版买断价为 ¥98,后来改为了订阅制,目前的价格是 ¥13 / 月、¥28 / 季或 ¥128 / 年,全平台(iOS、Android、Windows、Mac)通用。在校学生,可享受八折的教育优惠折扣,具体规则可移步 官 查询。

    这一价格虽然相比最初的买断制来说并不美丽,但考虑到跨平台同步的成本、开发者积极的迭代频次,以及 Ulysses、Bear 的「only for Apple」的使用体验,这样的定价也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称手的跨平台电子笔记 App,那么不妨试一试专注笔记,相信你的支持会是开发者积极升级的巨大动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