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显卡已经全卖了,没有恐慌。」在 BlockBeats 与多位矿工的对话中,这个观点代表了大部分以太坊矿工。
相比于去年 6 月比特币挖矿政策的突然限制、全中国比特币矿机不得不等待关机止损的被动选择,以太坊的矿工们心态明显要好得多,他们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消化即将不能挖矿这件事。
加密世界最传统的挖矿,就是靠机器的算力去执行极度复杂的计算,比特币是挖矿鼻祖,以太坊也是爷爷级别。很多人听说过比特币在中国颇具规模的挖矿产业,矿场、矿机、山谷流水中机器 24 小时的轰鸣声,而以太坊也不差,比如,曾经的星火矿池是以太坊在全球最大的矿池。
不过这些都不再了,曾经最高能占到全球 75% 算力的中国比特币算力在去年 6 月的政策下完全消失,以太坊也随着自身机制的完全转换抛弃了算力挖矿。理论上,随着以太坊共识机制的转型,两条全球最大的 络挖矿,在国内彻底消失。
以太坊的挖矿 8 年结束,也是中国地理上矿业的结束,人们在这片领域里,崇尚算力,对抗熵增,创造了能单季度利润 11 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也能让英伟达这样的显卡巨头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定价策略。我们想用这些文字,记录一段所有 Web3 人应该知道的历史。
史前
2010 年 5 月的一个晚上,一个饥饿的程序员用 1 万枚比特币换了两份价值 30 美元的比萨饼,比特币有了第一个计价——0.003 美元。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协议自此有了真实的价值,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充斥着造富神话的牛市,和加密矿业的兴起。
早期的比特币没有价值,参与 络的人很少,挖矿只需要一个电脑 CPU。哈尔·芬尼是当时最早的一批矿工,他在一两个星期内,用自己的电脑挖到了几千枚比特币,后来因为 CPU 过烫,电脑风扇噪音很烦才把挖矿软件关了。
但 0.003 美元的这笔计价交易改变了一切。看到比特币挖矿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 络中来,很快,各路极客们便开始编写自己的 GPU 显卡挖掘程序、组建有针对性的挖矿机器,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矿机。
很快,这股科技热潮就传到了国内的极客论坛上,引起了一小撮人的热烈讨论。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北京大学金融系学生吴忌寒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比特币论坛巴比特,开始在论坛上谈论如何挖矿。在北航攻读集成电路设计的张楠赓则因制造了 FPGA 矿机而声名鹊起,被 友称作「南瓜张」。另外还有来自桂林的软件工程师西瓜李,研发出了红极一时的「西瓜矿机」。
就在 GPU 大行其道时,美国一家叫做蝴蝶实验室(Butterfly Labs)的小公司开始对外宣称,自己要研发一种专门针对比特币挖矿的机器——ASIC。这种机器舍弃了其他所有计算机功能,专门针对比特币 SHA-256 算法,速率远远超过 GPU 矿机。
蝴蝶矿机,图片源自 络
ASIC 矿机的概念传到国内后,很快就有人行动了起来。除了之前提到的「南瓜张」张南庚,还有另一个矿圈传奇人物,烤猫蒋信予。烤猫 15 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后赴耶鲁攻读计算机博士。他在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就被它的理念给吸引,书还没读完就跑回国来做了矿工,成了继张南庚后国内第二个研制出 ASIC 矿机的人。
而此时,在大洋彼岸,我们的主角 Vitalik 出现了。
在海外的各大比特币论坛中,Vitalik 的身影频繁出现,并开始写作和分享关于比特币的科普文章。因为没钱买比特币,他与一个博主达成了协议,每篇文章按 5 比特币的价格付稿费(当时比特币只有 0.8 美元)。尽管彼时的 Vitalik 同样对比特币充满兴趣,但他却没有参与到比特币挖矿的造富潮流中去,对他来说,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故事更加令自己着迷。
自幼天赋异禀,Vitalik 很早就进了学校的「天才少年班」,但因为语速过快,别人很难与他交流,他从小就在 交方面显得比较「笨拙」。在他 10 岁时,Vitalik 的父亲送了他一份重要的礼物——一台 IBM 电脑。自此他便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当别的小孩还在外头玩耍时,他却沉迷于编写电脑小游戏。
Vitalik 13 岁时,《魔兽世界》横空出世,和很多人一样,他成了一个 瘾少年,没日没夜地打游戏,后来还因为暴雪削弱了自己辛苦练成的满级术士,多次发邮件给暴雪工程师。在自己的多次请求被回绝后,Vitalik 很是伤心,后来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那是我第一次在睡觉时哭醒」。也就是因为暴雪这次改版,让 Vitalik 意识到了中心化带来的霸权,「开发商对游戏可以说改就改,玩家却只能接受或者放弃」。
小时候的 Vitalik 玩弄 IBM,图片源自 Vitalik 博客
比特币杂志期刊,图片源自 络
诞生:中国矿业和以太坊
矿业圣地
目光回到国内。2012 年 8 月,烤猫在深圳成立公司,并在外 上进行了 IPO,以每股 0.1 枚比特币的价格发行了 16 万股,代码为 ASICMINER。之后,他拿着众筹来的资金在深圳开了矿场,用自己的矿机挖比特币,传言 3 个月赚了 2 亿元。
烤猫(左侧)为数不多的公开照片,图片源自 络
在烤猫的 ASIC 样机公布 17 天后,张楠赓也组建了自己的阿瓦隆团队,完成首款矿机 Avalon 1 的交付。就在烤猫、张南庚迅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个竞争者也跑步进场。2013 年上半年,吴忌寒成立比特大陆,短短 13 月内就推出了 3 款算力芯片,与烤猫和张南庚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入冬后,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 S1 更是横扫大批竞争对手,让自己的矿机代理商们赚了一大笔钱。
烤猫和张南庚这边同样一机难求、生意兴隆,比特币 ASIC 矿机时代呼啸而来。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无数创业者入局,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比特币矿机,菊花矿机、小强矿机、银鱼矿机数不胜数。厂商们百舸争流,矿机迭代越来越快,以至出现早期预定期货矿机,到手后就过时的疯狂景象。到后来厂商们发现,自己的矿机还在生产线上,对手的客户就已经拿到了更好性能的矿机。而像比特大陆这样入局早的公司,已经开始以 P 为单位部署更大规模的算力了,从这时开始,比特币超过 70% 算力就牢牢地扎根在了中国。
另一边,在极客矿工的带领下,中国的比特币市场涌入了一大批淘金者。在「中国大妈」的推动下,比特币的价格疯涨,在突破 4000 元大关后,几天内就逼近 7000 元,而在年初,比特币还只有不到 80 元。短短数月,就有约 100 亿元的资本被投入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热衷挖矿和交易比特币的市场。
13 年,比特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李笑来就是最典型的一个。这位早年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在 2011 年购买了 10 万枚比特币,如今成了中国「比特币首富」,不仅创立了比特基金,还成立了云币 。老猫也是另一个例子,10 年老猫在一次跟老板出差谈商务的路上,在 刊亭的 纸上看到了比特币的相关 道,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99% 的国内比特币圈的人都错过了这次机会」
这是老猫在后来的文章里回忆以太坊早期投资机会时写下的话。比特币发展的早期,中国资圈对机会的把握,奠定了国人在区块链世界不可撼动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有能力左右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部分圈内精英们还是错过了下一个加密黄金大潮流早期机会。
2013 年,比特币在美国同样十分火热,Vitalik 的比特币杂志也在加州举办了展览会,这次展会让 Vitalik 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线上 区的活跃,还有线下人们对比特币、区块链的浓厚兴趣。还在读大学的 Vitalik 决定退学,去世界其他地方看看比特币 区和加密行业的发展。
在以色列旅游的途中,Vitalik 遇到了两家数字加密公司,他们正尝试开发一套基于比特币的智能合约,用来发行自己的代币,并运行金融合约。Vitalik 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作为比特币 2.0 的开发者之一,他立马像正在研究比特币扩展性的 Mastercoin 区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为比特币开发一个智能合约平台,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编写脚本,基于比特币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但因为当时比特币所有的改进技术都围绕着支付和安全属性展开,Vitalik 的这一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Vitalik 的 Ultimate Scripting 提案,图片源自 Vitalik 博客
被回绝的 Vitalik 很快就决定另起炉灶,同年 12 月,他开始分享自己撰写的一份白皮书,在里面详细阐释了比特币系统的不足,以及关于自己新项目背后的想法:一个图灵完备的、可编程的通用区块链,以智能合约为基础,使之成为去中心化应用的终极平台。在白皮书中,Vitalik 给自己的项目取了个名字,叫 Ethereum。
「Ether 是以太,eum 这个词根是工厂的意思。」巨蟹对 BlockBeats 回忆道,「以太坊这个中文名字,是我最后确定的。」当年巨蟹和咕噜两位前辈合力翻译了以太坊白皮书,让中文互联 上第一次认识到了这条智能合约 络的愿景,最终巨蟹将 Ethereum 翻译确定为「以太坊」,代表着这条平台型公链的历史定位。以太坊这个翻译我们现在看起来无与伦比,但当年也有不满的声音。「要不是你翻译的这个名字,这个项目我就投了。」当时有投资人对巨蟹这么说。
刚开始,Vitalik 只把这份白皮书发送给了自己最亲密的几位朋友,他们在读完后觉得很有意思,就有发给了其他 区成员。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Vitalik 关于以太坊的想法很快就在比特币 区里炸开了锅,不少人为这个前卫的想法兴奋不已,亲自上门找 Vitalik 交流讨论,这其中最活跃的,就是后来 Polkadot 的创始人 Gavin Wood。
Gavin Wood 博士有着极强的 C++编程技能,也是第一批接触并支持 Vitalik 的人,他也成为了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和 CTO。后来,Vitalik 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当时的以太坊协议完全是我自己的创作。然而,从这里开始,新的参与者开始加入。到目前为止,协议方面最突出的是 Gavin Wood,他在 2013 年 12 月通过 about.me 消息联系了我……… 将以太坊视为构建可编程平台的微妙变化也归功于 Gavin,这起始于术语的细微变化,随着对『Web3』体系的日益重视,这种影响变得更加强烈,这种体系将 Ethereum 看作是一套去中心化技术的组成部分。」
Gavin Wood 发给 Vitalik 的邮件,图片源自 Vitalik 博客
正好,由于对比特币 2.0 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Vitalik 获得了 Paypal 创始人、Facebook 早期投资人 Peter Thiel 的 10 万美元蒂尔奖学金。拿到钱的 Vitalik 一分钟也没有停歇,开始全职和 Gavin Wood 一起展开以太坊的开发工作。
14 年 2 月,Vitalik 在比特币迈阿密大会上首次公开以太坊项目,同年 4 月,Gavin Wood 发表了以太坊黄皮书,阐述了 EVM 技术说明,成为以太坊的技术圣经。按照黄皮书中的具体说明,以太坊兼容 C++、Go、Python、Java 等 7 种编程语言,使以太坊在开发和编程上变得更加优化。
而在以太坊的共识机制问题上,Vitalik 也有着很新奇的想法。他在以太坊白皮书中写道:
不难看出,Vitalik 写下此番话,正是因为看到了比特币挖矿,尤其是中国比特币矿业的「极端内卷」现象。在他看来,PoS 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对以太坊来说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实际上,PoS 共识机制早在 2011 年就在 BitcoinTalk 论坛上被提出,且一直是最受欢迎的 PoW 替代方案。因此在最早的以太坊白皮书中,Vitalik 就希望采用 PoS 作为以太坊的共识机制。但在与 Gavin Wood 等开发成员讨论时,以太坊团队也意识到,当下阶段的 PoS 技术尚未成熟,大家对 PoS 还没有很好的认同,不能保证以太坊的安全性。同时整个区块链行业还处于早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参与,因此比较下来,PoW 目前仍然是保证以太坊茁壮成长的最优选。
Vitalik、Andreas M. Antonopoulos 以及 Gavin Wood 在开发以太坊,图片源自 Vitalik 博客
几经权衡后,团队还是采用了 PoW。不过 Vitalik 并没有放弃对 PoS 的追求,他始终认为,PoW 只会使整个 络变得越来越贵、效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确定采用 PoW 作为共识机制后,Vitalik 和他的团队立刻开始着手制定以太坊未来转向 PoS 的计划。
最终,该计划被分为了四个极端:Frontier(新边疆)、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殖民大都会)、Serenity(宁静)。
Frontier 的主要目的是为引入保障 络安全的矿工,它采用了比特币 区熟悉的 PoW 模型,包含一个挖以太坊的接口和一些上传和执行合约的简单方式。Homestead 则主要是让以太坊 络安全、平稳地运行,比如调整挖矿激励、提供拥有图形界面的钱包等。Metropolis 会提供面向广大用户的、功能相对完整的用户界面,团队还预计在此次阶段发布一个 dApp 商店和几个精心设计的项目,以展示 络的能力。
而 Serenity 阶段则会实现以太坊 PoW 向 PoS 的最终转换。在 15 年发布的以太坊发展四阶段介绍文章里,以太坊开发者 Vinay Gupta 的口吻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当时的以太坊团队里,没人想到以太坊的 PoS 之路将要走上足足八年,一路上还伴随着各种风霜。
走向边疆:中国矿业初遇幼年以太坊
按照既定的发展路线,Vitalik 开始了以太坊的宣传发展工作。启动和保障以太坊 络的第一步,就是吸引开发资金和矿工,而 Vitalik 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中国。
以太坊出师不利碰壁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 2014 年 5 月。那时候,我只看到了矿工和交易平台。他们已经很强,Huobi 和 OKcoin 已经有 70 多人,但是除了这几个公司以外没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这是 Vitalik 对 14 年中国加密产业最深刻的影响,为了给以太坊的预售做宣传,Vitalik 来到了全球最大的加密市场。第一站就首先就拜访了 Huobi 的杜均,向他介绍以太坊的目标和理念,希望得到杜均的资助,却被当作「骗子」扫地出门。
后来在上海的区块链 区活动上,Vitalik 又以「第二代数字加密货币的机会」的主题,给坐在场下的达鸿飞、初夏虎、徐义吉等大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结果大佬们一半听得昏昏欲睡,另一半忙着操盘,对眼前 19 岁的青年「小 V」给出了大体相同的结论:这小屁孩是骗子,就是来圈钱的。在拍合照时,Vitalik 不仅被挤到了最后排,脸还被遮了一半。
活动与会者合照,Vitalik 在右后的角落里,图片源自 络
Vitalik 碰到这样的冷遇并不意外,14 年的中国加密市场正经历着急剧变化,没人有空搭理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青年。
这一年年初,好比特币创始人吴刚和比特大陆的吴忌寒打了一个 10 枚比特币的对赌:年底比特币算力能不能突破 1000P?吴忌寒认为不能,吴刚认为可以。当时,全球比特币算力刚刚突破 P 级,要想破千并不现实。但经过一整年的价格飞涨,圈内的所有人都信心爆棚,资金人才纷纷跑步进场,矿机生意持续升温,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拦比特币的脚步。
5 月,宝二爷郭宏才组织的比特币矿机大会在深圳召开,张楠赓、李林、徐明星、谢坚等圈内大佬悉数到场,大会气氛非常热闹,整个市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的中国加密市场,主流声音是比特币挖矿和交易,对初来乍到的以太坊完全没有认知,很多人甚至怀疑以太坊是一个杭州人搞的项目,Vitalik 则是他们雇来的演员。
14 年比特币矿机大会,宝二爷组的「汉子局」,图片源自 络
14 年 7 月,在中国四处碰壁的 Vitalik 将团队迁到了后来被称为「加密硅谷」的瑞士楚格,并在这里创建了以太坊基金会,专门负责以太坊的开发和管理。因为没有钱来运营这个项目,团队甚至还在大门上贴纸条,写着「欢迎大家赞助一杯咖啡」。
为了获取开发资金,团队很快进行了以太坊 IC0 预售,1 枚比特币可以兑换 2000 枚以太坊。整个过程维持了 42 天,售出以太坊总量超 6,000 万枚,共募集 31,531 个比特币,按当时的价格约折合 1843 万美元,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尽管销售所得资金很快就被用于偿还日益增加的法律债务,以及给开发者们发放薪酬,但这次募资仍在国内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大家这才开始问:以太坊究竟是什么来头?也才有了刚才老猫「99% 的国内比特币圈的人都错过了这次机会」的惋惜。
与此同时,加密市场正在发生着微妙的转变。
消极的市场
2013 年底,央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和郁金香泡沫影响的通知》,整个市场的风向开始发生转变。在经历疯狂暴涨后,加密产业迎来了首个寒冬洗礼,一场长达 3 年的熊市,把比特币从 8000 元的天价拉回了 900 元。因价格暴跌,许多人信仰崩塌,曾经如潮水般涌入的人群也开始迅速退场,在一片哀嚎声中,中国比特币市场开始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币价下跌,矿工购买矿机的需求急剧下降,迅速萎缩的市场让矿机厂商们难以为继,银鱼矿机、莱特币矿机纷纷消失,原本利润丰厚的矿机生意,忽然间变成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屠杀场。一度风光无限的小强矿机,也因持续亏损在 14 年下半年关停了矿场,按创始人谢坚的说法,「年初投入的 600 万,现在只剩下 200 万」。
交易平台这边也不好看,为了在熊市留住投资者,各家纷纷开始寻找现货交易以外的潜在机会。13 年下半年,团购 站人人折的李林创立了 Huobi,徐明星则离开了豆丁 CTO 的职位,创立了 OKex 的前身 OKCoin。第二年,旅游卫视主持人何一和彭博期货研究员赵长鹏(CZ)加盟 OKCoin,组成了闻名一时的「币圈铁三角」。后面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OKex 创始人徐明星和两位Binance创始人何一、CZ,图片源自 络
当时,为了留住用户,2014 年顺利完成融资的 OKCoin 和 Huobi 接连宣布推出比特币期货服务、点对点借贷等金融杠杆工具,以期实现新的增长。
这些新玩法很快就奏了效。在此之前,比特币市场没有杠杆交易,价格走势的主导权也主要掌握在矿机厂商手里。新的金融杠杆工具出现后,立马就吸引了大批投机资金重新入场寻求套利机会,比特币的价格也逐渐脱离厂商的控制,开始由市场定价。这也直接威胁了矿机厂商的生存空间。
到了下半年,比特币的价格还在一路下滑,突破新低,矿机间的竞争更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生存空间缩紧、矿机售卖陷入僵局时,比特大陆和烤猫纷纷做起了云算力生意。9 月初,比特大陆率先宣布推出云算力服务平台「算力巢」,仅 30 天内用户注册量就突破了 1 万人。而小强矿机的谢坚则与烤猫达成合作,一起推云算力项目 AMHash。但平台不久后就爆出算力造假门,随后烤猫人间蒸发,投资人血本无归,AMHash 也成了「传销骗局」。
最终,吴忌寒赢下了这个 10 枚比特币的对赌,只是此时他的心情与年初相比,早已是天上地下。
以太坊创世区块被挖出
以太坊这边,开发仍然在持续。14 年底,第一次以太坊开发者大会 Devcon-0 在柏林举办,这次大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以太坊开发者,大家讨论了各种以太坊技术的主题以及一些能使以太坊更加可靠、安全的计划。次年 5 月,以太坊的最后一个测试 络 Olympic 上线,为了更好地完成 络测试,团队开展了「Vgrants」计划,凡是参与测试 络的人都会获得以太坊奖励。
经过近两个月的严格测试,在 2015 年 7 月 30 日,以太坊第一阶段版本 Frontier 发布,第一个以太坊区块被开采,「无限机器」正式开始运转。
初级版本的以太坊 络并不安全,V 开始各地游走演说,邀请以太坊爱好者贡献代码,邀请矿工们加入以太坊 络,增加 络安全的同时赚取以太币。在 V 神的努力下,以太坊 区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早期的以太坊非常容易挖到,一些 吧的老板用闲置的设备挖以太坊,其中有人因此积累了几万枚 ETH。
Vitalik 与申屠青春等早期中国开发者吃饭,图片源自 络
尽管现在来看,Frontier 顶多算是一个公测版本,但它在引入矿工方面的表现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期望。因为激励力度大,全球各地矿工开始进入以太坊 络挖矿,这其中就包括不少国内的比特币矿工,他们提高了以太坊 络的算力,也提升了 络抗击攻击的能力。Frontier 的发布,是以太坊开发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
但受到比特币市场的牵连,以太坊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同样非常低迷,一些投资者迟迟见不到回 ,甚至对以太坊产生了质疑。当时,万维链创始人吕旭军反着主流共识,认为以太坊是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还把手里的比特币都投给了以太坊,后来他和人说:「我很多朋友都是比特币的忠实拥趸,他们都笑话我,我那个时候都不敢说自己投了以太坊。」
价格低迷,被影响的不止是投资者,还有以太坊开发团队本身。眼看基金会就快没钱了,Vitalik 再次来到中国试试自己的运气。
此时国内,无论是矿圈还是币圈皆是自顾不暇、哀嚎遍野,Vitalik 在中国的融资还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一次偶然,让 Vitalik 遇到了万向区块链实验室 CEO、分布式资本合伙人肖风,作为最早一批接纳区块链技术的投资者,肖风立即购买了当时价值 50 万美元的以太坊。Vitalik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说到:「当时万向的 50 万美元,成了以太坊的生命线」。肖风送来的及时雨,让 Vitalik 有了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开发人员的费用,并继续发展以太坊的平台。
除了 50 万美元的助资,肖风还凭借自己在投资和政治领域的巨大影响力,给 Vitalik 和以太坊带来了更广的投资和 区人脉,并帮助他们与中国监管机构沟通。在他的推动下,分布式资本合伙人沈波请来了巨蟹和咕噜翻译以太坊白皮书。而比特币小强矿机创始人谢坚也在万向影响下,于杭州成立了中国最大、最早的以太坊 区 Ethfan,并为早期的以太坊贡献了大量的算力。
2019 年 10 月,Dragonfly 主办加密峰会,Dragonfly 创始人冯波、美团 CEO 王兴、Vitalik 以及万向肖风,图片源自 络
2015 年 11 月 9 日—11 月 13 日,以太坊举行的第一届 DEVCON-1 开发者大会在伦敦举行,有一百多个演讲者,吸引了全世界三百多名开发者参加。这次会议让以太坊真正受益的是,软银、IBM 和微软等大公司出席了会议。是区块链技术成为主流的时刻,以太坊代表区块链前沿技术。
稳固家园,开荒拓土: 区分裂、IC0 浪潮、英伟达入场
2015 年下半年,国内一些交易平台开始上线以太坊,其中李笑来的云币上的最早。当时云币的负责人老猫打电话给李笑来,劝他多买入点以太坊,李笑来的答复却是不买。在他眼里,以太坊过于复杂,而复杂的系统意味着它不够安全,因此觉得以太坊不符合自己的投资逻辑。当时的以太坊,总市值尚不足 7000 万美元,但在短短 3 个月过后,它的市值就达到 11 亿美元。
以太坊过山车
进入 2016 年后,以太坊逐渐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16 年 3 月 14 日圆周率节当天,以太坊成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Homestead。与 Frontier 相比,Homestead 没有明显的技术性里程碑,而是在 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用性上做出了改进,Homestead 版本的发布也意味着以太坊真正成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 络。
同时在此阶段,以太坊开始提供拥有图形界面的钱包,易用性得到极大改善,以太坊不再是开发者的专属,普通人也可以方便地体验和使用以太坊。另外,为了防止未来矿工联合抵制以太坊从 PoW 转向 PoS 升级,团队在挖矿难度设计中引入了往后多次被人们提及的难度炸弹(Difficulty Bomb)。
在生态初步稳健后,Vitalik 开始追寻自己早在白皮书中就希望实现的去中心化组织(DAO)梦想。5 月,历史上第一个 DAO 组织——The DAO 启动了公开募资,在为期 28 天的众筹中募集破纪录的 1.5 亿美元,使以太坊再次成为圈内媒体的焦点。
或许是树大招风,刚刚稳固了新家园的以太坊马上迎来了当头一棒。
6 月 16 日,The DAO 遭到攻击,黑客利用合约代码漏洞,让系统重复拨款,盗取了 370 万多个以太坊,金额约 6000 万美元。消息传出,以太坊价格应声下跌,直接导致市值蒸发了 5 亿美元。多亏合约尚未允许用户提取自己以太坊,为团队赢得了制定应对措施的时间。经过简单的讨论,团队给出了两种方案:关闭 The DAO,包括黑客在内的所有人承担此次损失,或者通过分叉回滚区块,补偿 DAO 的投资人。
作为以太坊的领头人物,Vitalik 旗帜鲜明的倾向了后一种方案,但也引发了 区激烈的争吵,以太坊 区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反对分叉的人坚持区块链不容更改的的原则,认为分叉会杀死以太坊,因为只要这次分叉通过了,那么以后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分叉。而支持硬分叉的人则认为,黑客的行为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让他们得逞,这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
Vitalik 最终决定让大家自由选择,坚持区块链不容更改的人们留下来维护和管理原来的以太坊,认同自己的人则接受分叉并修改当前以太坊的安全漏洞。几天后,硬分叉方案公布,超过 85% 的矿工算力支持硬分叉。7 月 20 日,硬分叉成功,以太坊 络和 区被一分为二,有了现在的 Ethereum(ETH)和 Ethereum Classic(ETC)。
后来的事实证明,分叉并没有杀死以太坊,完成分叉后以太坊 区重整旗鼓,很快就回到了正轨。但质疑分叉的人们也没有错,这次分叉的确在以太坊的发展之路上买下了另一枚定时炸弹。
16 年 9 月 19 日,重新振作的以太坊在上海举办了第三次开发者大会 DEVCON-2。此次大会由微软直接赞助,主要讨论了 3 月份 络的一些升级和更新,包括可以让开发者在以太坊上自由创建 dApp 的智能合约,以及后来影响深远的新代币标准——ERC20。ERC20 的到来,为区块链团队发币融资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而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远远超出了这次与会开发者们的预期。
DEVCON-2 宣传海 ,图片源自 络
IC0 之王,成了英伟达的创收功臣
2017 年 5 月 19 日,以太坊价格首次突破 100 美元大关,新一轮加密牛市一触即发。在这轮牛市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就是 IC0 的盛行。
IC0(Initial Coin Offering)与股票市场的 IPO(Initial Price Offering)相对应,是早年区块链项目融资的主要方式。在 ERC-20 标准的助力下,以太坊上的 IC0 呈现出雨后春笋之势,为加密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场外资金。在 16 年,以太坊上的 IC0 项目只有数十个,总融资金额不过几万多美元,到了 17 年后,不管是 IC0 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翻了个十几倍。数以百计的区块链项目都借助以太坊的平台来进行融资,在市值排名前 100 的加密项目中,94% 都是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的。
狂潮中,以太坊的价格一涨再涨,5 月底,以太坊上线 Huobi 等国内一线交易平台,价格势如破竹般节节攀升,到了年底,市场上 IC0 融资总额超过了 60 亿美元,随之而来的各种乱象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区块链项目发币,就连传统传统互联 以及各种上市公司也要发,发币不仅成了机构融资的渠道,还成了传销骗子的圈钱机器。牛市期间,在媒体刊发一篇介绍 IC0 项目的软文价格达到了 5 万甚至是 10 万,包装 IC0、运营 区、代理投资成了投机者们的财富密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