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备令围术期低血压可预测 专家:更多麻醉医生可投入ICU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教授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手术中低血压管理的方向,应该是预测、预防和个体化管理。他指出,建立围术期血压个体化管理的观念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

于布为教授认为,该监护仪的上市将为中国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带来革命性改变。这位专家指出,这些新技术可以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开展围术期血压的个体化管理,提高临床管理的质量,从而更好发展和壮大围术期学科,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麻醉“治疗”理念,延续患者生命安全。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设备不断面世,麻醉学科面临时代转型,将由人力化转向智能化。于布为教授直言,智能做得一定比人工做得好。他指出,智能化设备的研发成功能帮助医疗资源下沉、开展远程治疗,指导基层医生抢救病患。“智能化会颠覆我们麻醉科的工作模式。”他说。这位专家表示,医院要在设备上跟上时代潮流,智能化设备应该在边远地区加以推广,以助力提升当地的医疗救治水平。通过远程医疗、远程预警,基层地区的水平可以得到快速提高,大城市的医生们可以指导当地医生,在有危急状态时,实时指导抢救。

“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将会让麻醉科医生过劳现象一去不复返。”他十分欣慰地说,新技术能帮助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缓解医生资源短缺等问题。于布为教授认为,释放更多的麻醉医生人力可用于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