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汽车吴冰:软件定义汽车下,软件和硬件配合不可区分

智能和汽车的深度结合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继4月成立CARIAD中国公司后,大众汽车于10月宣布和中国高算力计算平台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投资24亿欧元。

业界普遍认为,外资车企的软件能力相对较弱,部分豪华、合资品牌由于智能方面的落后,已导致其新能源产品销量不佳。

“中国消费者比全球其他地方的消费者更加年轻,对于数字化接受程度更高,所以如果从中国汽车行业角度来说,智能 联,智驾,是我们有机会弯道超车的地方。”吴冰说到。

随着市场的巨变,除了大众汽车外,宝马、奔驰等国际巨头均开始加速增强软件能力。飞凡汽车作为上汽旗下的中高端品牌,和奔驰、宝马一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着和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的直接竞争。

根据此前飞凡汽车的2025年规划,2022年至2025年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车型,覆盖轿车、SUV、MPV等核心市场,到2025年期间,飞凡汽车销量实现每年至少100%的增长。在经过多轮预热之后,飞凡R7公布了价格和相关权益,成为这一战略下推出的首款产品,软件和智能化程度,将影响这场竞赛的最终结果。

同时近两年来,国内众多车企开启了硬件“军备竞赛”,多颗激光雷达,超过1000TOPS的算力单元已经越来越多出现量产产品上。飞凡R7也预埋了包括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英伟达Orin自动驾驶芯片等多项较为顶尖的硬件配置。

吴冰认为,当前车企都在追求高的配置,但硬件配置是一方面,软件能不能发挥这些配置的效率和效能是另一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智能电动汽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改以往被外资品牌压制的状态,在10万~20万元,20万元~30万元乃至更高级别的细分市场频频出击,并已经出现了一些具备可观销量规模的车型。

比如20万元~30万元级别的轿车市场,一度被称为中高级轿车,该细分市场的销量规模连续多年在300万辆左右,对整车厂来说兼顾销量与利润回 。但这个级别的市场,在很多年里一直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

30~40万元的市场过去则被外资豪华品牌占据,奔驰、宝马和奥迪三家占据了这个市场高达70%的份额。

但是智能电动车的兴起打破了外资品牌对高价值市场的“垄断”,如今比亚迪汉、海豹、长安深蓝SL03等车型都进入了这一市场区间,并且取得不错销量业绩。

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公司也纷纷向这一市场发起进攻,上汽飞凡也于近日加入阵营。

吴冰认为,没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品牌和产品在将来都会很难。上汽集团庞大的供应链基础和规模效益,能够帮助飞凡在成本、技术和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优势,避免造车新势力卖的越多亏的越多的困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