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脑智慧的“斗争”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与人脑智慧的“斗争”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从1997年,第一款象棋软件《将族》横空出世,但因计算能力差,测算速度很慢,软件思考的时间漫长,人类对象棋软件不屑一顾。
随后,更高级的象棋软件——《棋隐》出世,对弈能力相较《将族》有了明显的提升,计算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它首次加入了开局库和残局库的概念,中盘的对弈能力也较为突出,且拥有思考能力。那时,棋手就已经开始关注象棋软件。
再后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象棋世家》、《象棋参谋》等强力软件开始陆续出现。这些软件不仅棋力扎实、还附有大容量的开局库,实力已经远胜一般业余选手。一些软件甚至具有败势主动认输的功能。
2006年浪潮天梭战胜五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战和许银川
2008年以前,真人与软件的对抗,还能势均力敌。
从2009年后,几乎就是被软件单方面碾压。
再到现在的象棋名手、象棋旋风、象棋天启、南奥象棋、UFX、Alpha猫等世界最为知名的象棋人工智能软件,中国象棋完全已经进入到了纯粹拼电脑配置的时代。
特级大师王天一被采访时曾表示:“在 上遇到强力的软件,只能选择逃跑,根本没得下。”
特级大师许银川也曾说过,“现在我对阵软件,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近期,在谈及人工智能与中国象棋的关系上,纵横棋坛一生的柳大华坦言:人工智能对象棋的发展弊大于利,很影响观赏性!
柳大华说,象棋人工智的出现要早于围棋很多年,如今象棋人工智能的计算深度早已超越了任何一名人类棋手。人工智能不受体力、精神状态所限,如果人类执先手,只是有和棋的可能性。柳大华认为,人工智能软件对于普通象棋爱好者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交通不便地区的棋友,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专业棋手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作为象棋顶尖高手来说,大家普遍认为,象棋人工智能的出现弊大于利。
“象棋里面有很多变化,人工智却能把棋局猜透,它能把每一种布局的穷尽变化制造出公式化的东西给你,定式动辄四、五十步。”柳大华说,2000年之前中国象棋人工智能没有出现以前,当时一流高手对弈,对布局的认识和变化,还有很多未知。较量过程当中,比拼的是理解,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下棋是一个享受探索的过程。
“如今,下棋的方式全改变了,现在是比背书、按套路。现在高手背书的比例太大了,和棋的比例就大大增加。所以高水平的比赛,出现精彩棋局的概率就变得很低,很多是按部就班。”柳大华说,由此带来的是象棋的观赏性和乐趣下降。
与年轻选手的对弈中,柳大华有很深感受,“当你在深度变化时走了一招棋,如果年轻棋手功课做得细,看到你的变化,他可能已经提前用智能软件做好了预案。如果我赢了盘棋,别人把棋谱输入软件,很快就能破解,靠的不是人脑去钻研,而是电脑。棋手动不动就开软件,作战能力会下降很多,实战中的分析会产生很大偏差。”
柳大华认为,青少年棋手不能过于依赖软件,还要勤加练习基本功、杀法、残局。“软件对布局体系上可以带来帮助,但中盘要靠自己去想,实在分析不出来,适当用软件。像我的话,一般就是布局时用软件,中残局是不用的,当然有些时候,为了求证自己思考的准确性,也会用一下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