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学习步骤:软件生命周期(SDLC)的六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方与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好,将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同样需求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软件设计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进行设计,如系统设计,等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好的软件设计将为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编码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过程分、以及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和两种。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6、运行维护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在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部署后,软件将被使用并进入维护阶段,直到最后由于缺少维护费用而逐渐消亡。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生命周期模型”(Life Cycle Model)。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迭代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点(文档是主体),很多的问题在最后才会暴露出来。迭代模型比瀑布模型问题暴露的要早;快速原型法比瀑布模型直观。
3.软件测试概念
广义概念:指软件生存周期中所有的检查、评审和确认工作,其中包括了对分析、设计阶段,以及完成开发后维护阶段的各类文档、代码的审查和确认
狭义概念:识别软件缺陷的过程,即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不一致
4.软件测试目的
测试的目的就是发现软件中的各种缺陷
测试只能证明软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软件不存在缺陷
测试可以使软件中缺陷降低到一定程度,而不是彻底消灭
以较少的用例、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的各种错误和缺陷,以确保软件的质量
5.软件测试原则
Good-enough: 一种权衡投入/产出比的原则
保证测试的覆盖程度,但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越早测试越好,测试过程与开发过程应是相结合的
测试的规模由小而大,从单元测试到系统测试
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错误,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测试
不能为了便于测试擅自修改程序
2. 主流测试工具的测试流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