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摇身变成“械字 ”?不少企业用医用包装打备案“擦边球”,消费者难辨真伪陷使用困境

 《扬子晚 》 姜婧仪 许倩倩

  冲着“械字 ”买的 其实还是普通面膜

  不论是朋友圈里的微商,还是“种草类”APP(指推荐某一商品的软件),“医美面膜”各类视频、图片扑面而来。刚刚做完光子嫩肤的90后黄女士特地买了一箱医美面膜,“听美妆博主介绍,医美面膜有医疗效果,都是‘械字 ’产品,能接触有损伤的皮肤,所以就买了很多。”用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和以前用的普通面膜没有太大区别。

  “从朋友圈刷到医美面膜见效快,对敏感型皮肤有帮助,总觉得比普通面膜好。”00后在校生姚楠没有做过医美项目,但购买面膜已经从基本的补水面膜转为了医美面膜。拿到买回来的医美面膜后,她却发现备案 还是和以前买的补水面膜一样,都是妆字 (化妆品的备案 ),“以为买的是医疗产品,没想到还是化妆品。”

  “妆字 ”“械字 ”包装难分辨

  不少企业打备案“擦边球”

  “械字 ”产品真的比普通面膜好吗?吴秀芳表示,与化妆品不同,医疗器械产品无需在成分配料表中注明全部成分,也无需依成分含量由高到低排序进行标注。这使得一些企业投机取巧,将医用敷料这类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备案,又当作化妆品来宣传推广。这类产品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打擦边球”的虚假宣传和企业钻备案管理要求的空子。

  敷料仅起辅助作用

  专业医生建议别常用

  那敷料可以经常使用吗?

  “对于日常护肤来说,并不建议经常使用,每周最多一至两次。”张晓荣建议,在平时可以多注意对面部皮肤的保养,比如做到适度清洁,避免过度、深度清洁;科学保湿,合理选择合适自己的护肤品,必要的时候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根据皮肤情况进行选择;认真防晒,选择质量过硬,防晒指数合适的产品,注意物理防晒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