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同一针“强心剂”,有力助推了国内滑冰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体育运动型冰场,还是商业休闲型冰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国内从事冰雪运动的人口也必将随之大幅增长。全国冰球锦标赛首次出现广东球队,“北冰南移”正在成为现实,东北三省冰雪运动一枝独大的不均衡发展现状有望得到改观。
在南北冰场的发展定位上,传统冰雪运动特色地区东北三省的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较高,新兴冰雪特色区域如南方地区的商业休闲型冰场占比普遍较高。南方地区仅有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建有体育运动型冰场,总体来说,南方大区商业冰场综合占比高达95%以上;反观坐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达到了63%,吉林省甚至高达近70%。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深入推进,商业休闲型冰场势必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冰上运动产业发展的早期,政府投资的冰场是室内冰场的主体,这些冰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是运动员开展冰上运动的主要场地。随着我国商业冰场的发展,商场内冰场成为冰场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冰场这种业态配备逐步得到一些购物中心、百货的认可,成为商场内业态的“标配”。冰场的两种发展模式互相补充各有特色。东北地区的运动型冰场为国内培养了大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优秀人才,大杨扬、王濛、周洋、武大靖、张虹等冬奥会冠军,都是清一色的东北人。可以说,东三省的运动型冰场对中国竞技滑冰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