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会议这些增值功能,上线之初是免费的,为什么现在开始收费?
导读
壹 || 腾讯会议登上热搜,与其用户众多也有关系。腾讯2022年第一季度财 显示,腾讯会议注册用户数3亿,月活用户数突破1亿,2021年用户参会次数超过40亿次。
叁 || 与国外对比,国内办公软件收费问题此前一直是难题,互联 大公司入场后,能商业化成功吗?
10月31日,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过9000万次。
为什么惹争议
比如腾讯会议的自动会议纪要,由腾讯会议于2021年3月推出,用户开会时点击录制,选择自动会议纪要,就可以生成文字版的会议实录。这在之前是腾讯会议的“卖点”之一,被一些会议组织者认为非常实用。现在,这项功能收费了。
另外收费的功能还有字幕、实时转写等,于今年4月上线。与自动会议纪要功能一样,上线之初都是免费的,当时在界面上方有“限免”的标识。
腾讯会议登上热搜,与其用户众多也有关系。腾讯2022年第一季度财 显示,腾讯会议注册用户数3亿,月活用户数突破1亿,2021年用户参会次数超过40亿次。之前腾讯会议也多次因同时在线用户众多,出现“腾讯会议崩了”话题而登上热搜榜。
为什么要收费
此前腾讯会议也有收费项目,主要面向企业端。其中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商业版服务每年费用4788元起,还有为企业线下会议室打造的软件系统,费用每年1200元起步。
腾讯会议没有对外公布过商业版客户的数量。广发证券传媒互联 行业首席分析师旷实今年8月在一份研 中提到,国内视频会议市场收入仍以硬件为主。根据IDC发布的数据,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2021年为9.7亿美元,其中硬件市场规模为7.4亿美元。从过去2年的数据来看,华为、可达、中兴、Poly、小鱼易连持续占领行业前五的位置。相较之下,包括腾讯会议在内的云会议软件市场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商业变现。
商业化能跑通吗
在腾讯会议增值功能收费争议之前,今年7月,钉钉的商业化也引起过一波争议。当时有消息称,钉钉基础版超过10人将收费,被认为钉钉要收费了。钉钉对此回应称:这为不实消息,实际为钉钉内的一款项目管理产品把免费使用人数上限调整为10人。
无论是腾讯会议所在的腾讯云,还是钉钉所在的阿里云,目前都处于投入期。尽管已经做了7年,今年钉钉总裁叶军接受采访时依旧说,钉钉处在一个非常明确的投入阶段。
今年钉钉正在加快商业化。3月,钉钉提出全面商业化,在免费版基础上,按照客户规模分为付费的专业版(每年9800元)、专属版(每年10万元起)以及专有版(每年100万元起)。叶军9月时提到,过去半年间,钉钉商业化收入增速超过50%。
腾讯另一款办公软件企业微信今年也开始商业化。5月中旬,企业微信发布公告表示,将按照平台接口调用许可向服务商进行收费。
广发证券测算,腾讯会议未来商业化的基准收入体量为每年40亿元-50亿元,若考虑更大的用户规模和付费率的乐观假设,可以达到每年85亿-113亿元。但在商业化起步期,收入贡献有限。
腾讯会议可以直接对标的公司是国外的Zoom。Zoom起步之初,也是主要做To C产品,用户免费使用。之后推出付费版,并进军To B领域,国外知名企业Uber、富国银行、Gap、Oracle、HSBC等都是Zoom客户,同时也有大量中小企业客户。
今年二季度,Zoom收入11亿美元,净利润为4575万美元。Zoom预计,2023财年总净收入将达到43.85亿美元至43.95亿美元。根据广发证券测算,Zoom月活用户为8亿左右。
(经济观察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