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近期对一批中职违规招生行为彻查严处,通 了8起违规违纪典型案例,涉及部分中职学校、初中生源学校和 会中介招生贩子相互勾连的问题,并取消了相关学校跨市州招生计划。
线下蹲守、线上拉拢,“招生贩子”全面渗透
不久前,湖南一所偏远地区农村初中的初三学生小林(化名),刚一放学就被人盯上了。
听说前往长沙参观的来回车费、餐费全包,小林觉得“看一看也无妨”。5月17日,他拉着3名同学一起上了一辆前往长沙的大巴。当天,车上共有51名初三学生。
看着精美的招生宣传册上气派的校园,大巴上的西西(化名)很兴奋,可到了学校,她彻底失望了:“实地一看,完全不是宣传册上的样子。学校在很偏远的郊外,一丁点大,教学楼破旧。带队老师指着一块块空地给我们‘画大饼’,说以后会有哪些规划。”
参观后,小林、西西等人被拉去听了一个讲座。“讲座老师一直在强调学校很火,很多热门专业名额有限,提前交3000元预订学位才能确保入学。” 西西说。
听完讲座后,一些学生打电话向家人要钱,还有些学生在现场通过微信转账交了预订金。对一些犹豫不决的学生,“老师”再次发动攻势。小林回忆:“我说暂时没这么多钱,老师说可以帮我垫付,下次再到我家来拿。”
为了拉更多学生,“老师”们除了蹲守校门,还发起线上攻势。他们建起QQ群,发红包来激励学生“拉人头”。“群人数满100人,‘老师’就发红包,满200人又发红包。”小林说,群里每天都会发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学校介绍,鼓动学生抓紧 名。“我所在的一个群,那个学校被教育部门曝光违规招生之后,‘老师’还在鼓励大家抓紧交钱预订学位。”
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扩大“招生 络”,也是惯用招数之一。湖南主动查处的一起案例中,一所乡镇初中周边的培训机构,声称受相关中职委托组织“招生面试”,收取学生50元面试费,营造出一种“学校火爆,要竞争入学”的态势,实则是违规招生、夸大宣传。
利益链串起招生各方,“人头”卖出天价
一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透露,比对近3年当地中职学籍和初中学籍的大数据发现,一批初中学校生源流向明显异常。
他举例说,某农村初中在2019年向某民办中职输送生源超过150人。“一所中职学校一届可能就招三四百人,一所初中就输送了几十上百人,生源输送高度集中,极不正常,我们怀疑是‘团队作案’。”
所谓“团队作案”,指的是招生贩子与初三毕业班的个别班主任、老师串通买卖生源。他们让老师对学生大力宣传特定民办中职,如果有学生 名,招生贩子则从中收取“人头费”,同时,将“人头费”的一部分以介绍费的名义分给老师。
生源就是财源,农村生源被层层盘剥
部分民办中职为何舍得花数万元“买”学生?答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生源就是财源。
业内人士指出,民办中职招生肆无忌惮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利益驱动,一些民办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软硬件设施落后,培养成本很低;另一方面是风险小, 名就读民办中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成绩落后、家境贫困的农村初中生,入学后通常不会反抗,也不善于维权。
“这些农村孩子原本就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家庭还指望着他们好好学一门手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最后却被忽悠到一些名不符实的学校,遭到层层盘剥。”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一手抓监管一手抓发展,从源头斩断灰色利益链
多位受访者认为,在中职招生季,湖南主动彻查民办中职违规招生,近期曝光了8起典型案例并予以严肃处理,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震慑,为各地类似现象敲响警钟,值得肯定。同时也应看到,已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民办中职院校招生乱象暴露出的中职教育招生生态之弊,亟待严厉肃清和规范。
——完善制度提高违规成本和代价。湖南省中职办学水平评估专家阮海清说,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违规招生依旧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处罚力度较轻,违规违法成本较低。有业内人士建议,对“触红线”的违规招生学校,可暂停电子学籍注册、缩减招生规模、取消办学资格等,引导建立退出机制。
——严查初中教师参与违规招生行为。从目前教育部门收到的各种举 线索来看,少数初中教师存在明目张胆向民办学校招生人员索拿卡要、收受招生“回扣”的行为;有的学校不按要求推送中职阳光招生信息、甚至歪曲招生信息,欺骗学生及其家长,甚至参与控制和买卖生源。业内人士认为,教师是接触学生的源头端,针对其违规行为应畅通举 渠道,严查严惩。
——督促阳光招生无死角落地。在违规招生查处工作的内部会议上,一位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谈到,尽管近几年一直强调必须建立并统一使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平台、严格执行 上统一填 志愿和公开、有序录取,但少数地方仍故意拖着不建平台或者不用平台,给招生工作“留口子”,谋取私利。下一步,要严格规范中职学校的招生信息发布、录取管理、学籍管理等,不给违规招生留下操作空间。
——从源头化解民办中职“招生难”与“生存难”。据了解,目前低质量民办中职数量高企、地域间分布不均的现象长期存在,不少“生源大县”成了跨区域“抢人”的恶性竞争重灾区,进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大家都在抢,不抢就活不下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民办中职违规招生的背后,是其生存发展之困。
“如果一个学校能正常招到足够的学生,为什么要依赖‘中间商’维持生存?从根本上化解这个问题,就要让民办职业教育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储朝晖建议,建章立制并加以落实,以现代学校制度来办民办职业教育,同时为职业教育创造更广阔的应用需求、发展基础和未来空间。
(原题为《一个生源卖6万,专向农村学生开刀?部分民办中职招生黑幕重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