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现金贷因其灵活便捷、低门槛的借款方式,迎合了不少年轻“剁手族”的消费需求,从而在互联 金融中异军突起。然而,看似简单、快速又低息,不过是诱人上钩的幌子。合同里暗藏的手续费、服务费或其他巧立名目的费用,让到手的借款先打了折扣,变相抬高了利率。许多平台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达几倍,堪称“ 络高利贷”。
尽管监管部门多次下文要求清理整顿,不少违规机构纷纷退场,但仍有不少既不持牌、也没备案的“助贷机构”,通过与银行、信托、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合作的方式提供现金贷服务。
专家呼吁,监管部门对类似中介性质的“助贷机构”实行登记备案,强化平台方对关键信息披露的义务,并制定“负面清单”,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连环套”套住年轻“剁手族”
“只需一张身份证,20分钟即可到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现金贷APP在移动互联 时代迅速蹿红,成为不少年轻人“手机上的银行”。在云南某高校读书的张兵(化名)为了买名牌鞋子和手表,从2016年2月开始在现金贷APP上借钱。第一笔只借了1000多元,因为日常开销比较大,借款还不上,又不敢跟家人张口要钱,只好从其他现金贷APP上借更多的钱,补上一笔借款的“窟窿”,结果债务链条越拉越长。
“开始觉得现金贷来钱很快,有的平台一天之内到账,有的平台2小时到账。”据张兵回忆,他手机上下载了七八十个现金贷APP,仅仅一年半时间,差不多借遍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反而背上7万多元的债务。
大三学生李娜(化名)原本是富家女,家里破产后,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却没改过来。在朋友介绍下她开始从现金贷APP上借钱,于是,噩梦开始了。
李娜在三四十个现金贷APP上借钱,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终于扛不住了,各平台的催债电话纷纷打给她的家人朋友,声称要打爆她的通讯录。家人想方设法,陆陆续续帮她还了近30万元,到现在还没有悉数还完。
旺盛的借贷需求促使现金贷市场迅猛生长。据第三方机构 贷之家研究院统计,目前安卓市场上有超1000家做现金贷业务的APP。2017年4月17日安卓市场排名前100的现金贷平台累计下载量总共约为8亿次,而11月10日统计数据则约为18.49亿次,仅半年多,下载量翻了2.3倍。
巧立名目以费代息抬高利率
一些大学生和“打工族”涉世未深,欠缺金融、法律知识,易被“看起来很美”的广告所蒙蔽。深圳律师协会互联 金融专委会主任陈科军介绍,一些现金贷平台的借款门槛低,很难控制不良率,有的平台不良率高达百分之五六十。为了覆盖不良率,只有抬高利率、手续费,年轻人容易被“零门槛”吸引,忽略了合同里的这些陷阱。
例如,张兵在云速贷APP上借款2000元,看似月利率1.5%,实际扣除费用,到账只有1820元,期限3个月,应还款2478.39元,年化利率达147%。李娜在“现金白卡”APP上借款1900元,实际到账1615元,服务费285元,一期14天,应还款1976元,年化利率高达583%。
根据央行和最高法院对民间借贷的要求,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不得超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但一些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只要借款一还完就不再显示服务费、逾期费的具体明细。
2017年4月,《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明文规定,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 贷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只需提供身份证,随便填些公司信息便能蒙混过关。
“虽然是学生,但填身份证基本就能通过。有些平台在借款的时候要求借款人填写公司名称、地址、公司联系方式。我随便搜索一个填上去,基本不会被拒,这些就是走形式。如果还不上钱逾期了,平台会说我骗贷,使用虚假信息。”张兵说。
一旦无法还款,现金贷平台就会采取“呼死你”的方式,打爆借款人通讯录。“真的很要命,有时半夜十一二点都会接到催债电话。”张兵说。
2017年4月,金融监管层首次提及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整顿;北京、广州等地也相继加紧整顿现金贷的步伐。据李娜、张兵反映,他们借款的平台有一些在还款后倒闭了,但其他现金贷平台仍然存在。
隐藏借款记录导致维权难
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小金欠下12600元 贷,不敢告诉父母,也害怕同学们耻笑,小金只能靠自己打工偿还债务,“天天被贷款公司骚扰催款。甚至是恐吓威胁,已经严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我一度感觉自己出现了轻微的抑郁。”
根据多名学生提供的催款短信,这些金融公司已经把催款任务委托给了专门的催款公司。这些公司使用很多恐吓的话语威胁大学生。比如要上门找家人索要,公开个人不良征信记录,“马上进入司法程序”,“老赖称呼要跟随三代,后代上学都受影响”, 上通缉等,以致很多学生惶惶不可终日,精神压力巨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认为,首先,无良的 络现金贷平台,使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及其家庭雪上加霜,影响这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会妨碍大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部分大学生不敢告诉家人,独自承担债务,也会形成心理阴影,影响大学生对 会现实的判断,产生消极自责心理,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松林认为,近年来,“裸贷”、“培训贷”、现金贷瞄准学生、打工族,主要因为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一些无良的金融公司管理不规范,对贷款人审查不严,只要能赚到钱什么都敢干。
维权难是许多被现金贷坑害的大学生共同面临的困境。一些法律人士认为,现金贷的合同是精心设计的,一般法院不认可在贷款中扣服务费或者手续费,只以收到实际款项算本金,但很多贷款合同中服务费是第三方扣的,很难认定其违法。此外,违约金过重在法律条文中没有约定何为过重,一般是由法官自由裁量,只有在违约方主张违约金过重时,法官才会调整相关违约金的标准。
一些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只要借款一还完就不再显示服务费、逾期费的具体明细,让借款人难以举证维权。
有些APP也不会显示借款人缴纳了多少逾期费用。张兵出示了一张借款记录明细截图显示,他2017年11月9日申请一笔2000块的金额,借款30天,应还金额是2290元。他说他逾期了一天,实际还款接近2400元。但记录明细上并不显示他多付的那部分钱。
张兵的叔叔说:“我们也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是涉及的平台太多了,涉及的一笔笔借款也太多了。考虑到打官司的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很难一一去维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