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和个人IP如何选择,抖音、快手、B站还是视频 ?

“注意力在哪里,交易就发生在哪里”。

1994年出版《失控》、因“成功预测多个互联 趋势”,被称为“世界互联 教父”的KK凯文·凯利曾说。

今天要探讨的教育行业,也正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短视频与直播,提供短视频和直播服务的平台,包括字节跳动抖音、快手、B站和微信的视频 提供短视频和直播服务的平台,包括字节跳动抖音、快手、B站和微信的视频

然而,不同的平台,对于不同体量、细分领域、教育形态的教育机构参与者来说,能够产生的帮助和效用是不同的。比如上述提及的在线教育公司,在抖音获客效果相对理想,但也有巨头教育公司“折戟”,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投入产出比。

那么如何选择、利用好当下高价值的用户注意力流量平台,对应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尤其是对于市场化教培这个获得消费者注意力、转化成本高昂的行业而言。

教育机构高昂的营销获客成本:以在线教育上市公司为例

要解答如何利用好流量平台的问题,就要搞清楚这些流量平台在教育业务上的定位、策略和投入资源。再结合自身产品定位与形态、目标人群偏好,判断机构与平台的匹配度,作出选择。

一、四大短视频与直播平台:教育业务定位与受众属性

  • 平台教育业务入口、定位/风格
  • 用户属性与品类偏好
  • 先来看,这四个平台为服务教育机构,提供了哪些入口,以及后台支持。再看,平台对应的教育产品风格/定位、平台人群属性如何,哪些品类具备相对优势。对于教育机构而言,又有哪些参考价值。

    教育产品入口、定位/风格

    字节跳动系

  • 短视频与直播工具,首先是抖音,以系统后台教育分类为主,推荐相关内容给前端用户,没有专门的入口。此外今年6月还有联动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开设在家上课、精品课入口,三方“打造全民移动端课堂”。
  • 字节跳动系的教育业务短视频与直播定位,“兼顾趣味和严肃内容”,现在看来,抖音短视频更多承载趣味引流的作用,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的教育入口更多是“严肃”内容(分别聚焦在k12、学科;职场、泛专业知识)。
  • 以西瓜视频为例-在家上课-以k12等严肃内容为主的教育产品入口

    今日头条-精品课入口,以职场、泛素质严肃内容为主;在家上课,目前没有上架内容

    快手

  • 平台后端设置教育分类,为用户推荐相关教育短视频。另外,在app上独立开设“在家学习”入口,覆盖了字节跳动系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两个教育入口的所有品类:k12、大学、职业教育以及泛知识、素质教育课程。
  • 与字节跳动系相似,快手短视频更多是呈现大众知识内容,或者引流到严肃内容。独立的教育入口,偏向严肃内容。
  • 快手-在家学习-入口-支持k12、大学、职业教育以及泛知识、素质教育品类

    微信视频

  • 今年1月末开放,它更注重人人可创作内容,记录“真实生活”。暂时没有针对教育业务的定位和策略,但是从目前视频 展示出来的作品,越来越多相对垂直、专业、以及泛知识,具备教育属性的短视频正在沉淀。
  • 再加上微信视频 的推荐逻辑基于部分 交因素——可以相对更“精准”推荐到潜在的目标用户,值得教育机构或个体IP继续关注。
  • B站

  • 除了平台后端设置教育知识分类,为用户推荐相关的教育类视频。
  • 前端开设了“课堂”、“知识”两个分区。“课堂”是PGC的知识付费课程区,B站与专家合作生产,主要分类为硬核技能、学科通识、语言学习、升学考试和兴趣生活。前四类,更多是偏向年轻学生用户提供的教育产品。“知识”以PUGC、或UGC为主,目前是免费的视频内容分区。
  • 人群属性与品类偏好

    字节跳动系

  • 从用户属性来看,以抖音数据为例,它的受众80、90、00后占比80%,其中90、00后占比为49%,80后占比38%。与下文提及的B站和快手对比,抖音教育受众显示偏年长的。
  • 快手

  • 没有公布教育类用户年龄分布,但它整个平台的用户,相对而言还偏年轻,80后及以上占比总计约为30%,而抖音教育类的仅80后占比就达38%。观看教育类视频,男女性用户比例接近。
  • 在偏好品类上,快手去年12月发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态 告》显示,用户偏好日常休闲文娱、实用技能方向。比如女性偏好:编织、花卉种植,男性偏好球类教学、养鸽子、维修。
  • 显然,快手短视频教育类(即后台短视频教育内容),与快手“在家学习”的相对“严肃”内容(K12、职业教育等专业学科、技能)方向,是知识教育产品的两个方向。
  • 2019年快手用户教育偏好

    微信的视频

  • 开放不到半年,尽管还没有看到用户属性分布,但从正在形成的知识短视频内容来看,越来越多在知识技能、垂直专业、生活技能、人文特色品类上沉淀(当然每个人感知到的界面可能有差异,此处仅为主观体验和判断)。
  • B站

  • 目前除了用户UGC生产的知识短视频,教育业务主要是“课堂”、“知识”教育分区。后两者的课程受众如上文所提,主要为年轻学生用户服务,所以可以初步推测, 现阶段,B站的教育视频产品,主要用户也是偏年轻的学生。
  • 品类上,以官方推出的硬核技能、学科通识、语言学习、升学考试、兴趣生活为主。
  • 二、四个平台目前的经营数据如何

    * 取自最新公开数据

  • 视频 暂时没有公开的数据。
  • 三、四大平台:教育业务具体计划、投入资源方向

    回到当下的视角,四个短视频与直播平台,有哪些具体的计划与资源倾向,在支持教育机构。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有哪些帮助?

  • 对于今年1月末推出的视频 而言,尽管目前没有针对教育业务的专项计划,但基于 交圈传播的短视频内容方向,如上文所提,除了大众向日常分享,有越来越集中在知识型、专业型教育内容正在沉淀。再者,通过百度指数查看关于微信“视频 ”的需求图谱,“如何锻炼意志力”等等学习型搜索已经出现。可以说用户端,对视频 的知识型/解答型需求,自视频 推出不到半年,就自然形成了。所以,如果视频 按目前的创作端沉淀、用户端需求走向发展,即便微信之后也没有推出专门的教育策略,教育IP等仍能在视频 获得沉淀目标用户的潜力空间。
  • 视频 -百度指数-需求图谱

  • 在B站,上文已提及,教育业务以开放的“知识”区、以及“封闭的”课堂区为主。“知识”区,对于教育机构、个体IP而言,是一个相对低门槛的流量池,可以作为一个引流的资源池。“课堂”区目前看来是PGC形式,生产专业、付费的知识视频,暂时还是封闭的形态,对大多数教育IP和机构参与者并没有直接的支持资源。
  • 四、平台算法逻辑如何影响教育机构

    对比完四个平台定位、用户基础属性与当下的资源支持,再看具体的运营经营层面,非常重要的推荐算法逻辑如何?教育机构进驻,哪些对新手友好?哪些对已经有一定流量背景选手更友好?

    * 基于公开信息与数据。(如有误,或有最新推荐算法逻辑,欢迎公 后台留言)

    以字节跳动系为例,在短视频或信息初次曝光后,如果某些指标达到推荐值,这个内容会被进一步推荐到更多潜在感兴趣的用户界面。如上文在教育业务资源投入处描述,在字节跳动系,“强者越强”,流量和注意力会越来越多集中到头部。这个算法逻辑,对于擅长做“爆品”型引流视频的教育机构、个体IP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支持。

    B站的推荐算法,知乎用户@Dear三多(标签:B站百大up主品牌顾问)描述了它的逻辑,除了机器算法,还有人工筛选环节。当视频内容通过算法筛选,触发“推荐”,再由B站小编人工筛选推荐到 站首页。其中,触发“推荐”是基于用户对视频内容的充电、转发、投币点赞、弹幕等等。这意味着教育机构、知识IP在B站创作视频内容时,如果想要获得更多流量和推荐支持,在保证内容品质前提下,应适当引导用户互动(eg投币、转发、弹幕)等。

    最后

    还有一个问题,也有不少读者提到:现在各行各业已经有不少新星(头部IP、以及玩得可能很溜的大机构),现在进入短视频与直播场景,是否值得、是否晚了。但就教育行业,随着在线基础设施越来越成熟,加上5G等技术支持低延时的线上学习体验,用户注意力会越来越多集中在短视频和直播场景。它们将成为机构、个体IP越来越基本、重要的获客和用户服务场景。如果除了核心教育产品创作外,还有些闲余资源和扩展的规划,不妨当下进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