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机车修理工厂。为适应国家工业化对铁路运输事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国家一面着手对老厂进行改建扩建,一面开始规划建设新的机车制造厂。1954年,经过考察和论证,国家决定在山西大同筹建一座大型蒸汽机车制造工厂。于是,在古城大同的七峰山下,十里河畔,年轻的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工程技术人员在残垣断壁的古庙里,在老乡腾出的土炕上,开始了繁忙的设计工作。建设者中有转业来的战士,有从老铁路工厂调来的能工巧匠,有离开大城市,来到塞上古城的大学生。1957年8月15日,隆隆机声唤醒了沉睡的荒原,厂区破土动工了。
当建厂工程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从铁路运输第一线不断传来急需火车头的呼声。为了赢得宝贵时间,大同机车工厂的职工在厂房尚未完全竣工、机器尚未全部安装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机车试制工作。经过夜以继日的拼搏,大同机车工厂制造的第一台火车头——和平型3501 机车于1959年12月26日试制成功出厂。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试制成功编 为ND0032的工厂第一台东风型内燃机车。
二十几年来大同工厂全体职工不畏艰险,拼力为祖国制造火车。到1979年8月20日,大同机车工厂制造前进型货运主力机车累计达到3000台,受到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的通令嘉奖。1980年,大同机车工厂更进一步刷新了生产记录,创造年产325台蒸汽机车的新水平。
1984年初,大同机车工厂正按计划生产建设型机车。3月,突然接到铁道部“突击生产30台前进型机车,确保皖赣新线通车”的紧急命令。皖赣线是繁荣华东地区经济的新动脉,国家要求提前建成必须在6月1日通车运营。为此,要求大同机车工厂要在5月15日以前,造好30台前进型机车,保质保量送到皖赣线。制造前进型机车,从投料到组装成机车,必要的生产周期是52天,按每天造一台火车头计算,共需82天,再加上生产工艺调整和建设型机车的转产收尾,任务相当艰巨。但是,全厂职工闻风而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上前进、保皖赣”竞赛热潮。经过75个日日夜夜的通力拼搏,30台崭新的前进型机车按时开赴皖赣新线投入了运营。
1986年9月22日,大同机车工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工厂开发出东风4B型内燃机车等新产品,同时庆祝工厂生产机车5000台。大同机车工厂制造的这许多火车头,配属在全路116个机务段,奔驰在祖国各条铁路线上。技术不断进步大同厂边生产边对蒸汽车进行技术改造。前进型机车的前身,叫和平型机车,是我国技术人员自行设计,1956年由大连机车车辆工厂试制的第一种蒸汽机车。和平型机车经过运营试验,发现锅炉热效率较低。1964年,大同机车工厂的技术人员按加大锅胴直径,增加燃烧室的方案,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和平型机车成为当时我国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蒸汽机车。1980年,大同机车工厂再次对前进型汽缸机车进行技术改造。这次综合性改造,包括汽缸增加乏汽稳压室,加粗、加快过热管,改装扁烟筒,小烟管增加变阻节流器,加装粘着重量增加器自动控制装置等。1981年,第一台经改造的前进型机车试制成功,通过运营试验及牵引热工性能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桃车总效率由8.42%又进一步有所提高。新型机车的节煤率可望达到30%。1985年,大同机车工厂对建设型机车也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的主攻方面是摒弃陈旧设计,改善工艺性能,使之适应小运转的需要。这种改进型的机车,称之为建设B型汽缸机车,1987年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
蒸汽机车运营成本低,燃料资源丰足,有其本身的优点。但是,蒸汽机车热效率低,烟尘污染,如何使蒸汽机车扬长避短,大同机车工厂的技术人员无时无刻不在潜心思考和研究这一难题。1986年9月22日,一台经过煤气化改造的前进2型蒸汽机车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台机车的煤水车上装有活动式煤气发生炉,机车锅炉的炉篦被煤气喷嘴所代替。机车点炉后,烟囱里消除了烟尘污染,司炉扔掉了铁锹,改投煤为操作煤气阀门。这台煤气机车的热效率可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同机车工厂这次有益的尝试,为蒸汽机车的改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火车城”大同机车工厂作为世界上最后的大批量制造干线蒸汽机车的厂家之一,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各国数以万计的蒸汽机车爱好者慕名而来,专程访问大同机车工厂,使这里成为“蒸汽机车专题科技旅游”的一个吸引人的处所。外宾来厂参观蒸汽机车制造过程,然后登乘最新制成的蒸汽机车,踏响汽笛,与司机同车试运。当外宾将要离厂时工厂赠送一本由厂长签署的“荣誉见习司机证书”,使外宾个个欣喜若狂。为了满足国内外蒸汽机车爱好者的要求,大同机车工厂与有关部门在1988年9月15日联合举办了“首届大同国际蒸汽机车节”和“中国历代蒸汽机车巡回展”,并成立“中国蒸汽机车爱好者协会”。随着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我国铁路明年将停止生产蒸汽机车。大同机车工厂在转产内燃机车的同时,开
始了对历代蒸汽机车的收集、研究。他们做出努力使这支制造蒸汽机车交响乐有一个优美动人的尾声;同时将密切注视世界上水煤浆、煤气等燃煤机车的研制情况,为我国新一代燃煤机车的诞生作好技术储备。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公司全面实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是我国电力机车研发制造的重要基地。公司前身是大同机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公司占地面积233.75万平方米,总资产为43.9亿元。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并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有研发基地。
公司是我国电力机车产品最为齐全的厂家。先后研发生产了SS3、SS3B、SS4改、SS7、SS7B、SS7C、SS7D、SS7E等14种型 的电力机车,产品覆盖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两大领域。SS7型机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SS7C、SS7D、SS7E型机车是铁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大提速的主型机车。2007年,公司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和谐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代表了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最高配置,是世界顶级的电力机车产品,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公司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建立了数字化板材备料、单元化车体制造、专业化转向架制造、模块化电气屏柜制造等七条专业化电力机车生产线,搭建起了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流程顺畅、装备水平先进的世界一流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平台。应用系统集成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PDM)系统、工业化执行计划(IMP)进行机车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