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 T/CES 151-2022《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国 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
该标准对低压配电 的电能质量监测指标要求、监测架构、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和监测主站技术要求等进行规范和定义,填补了国内在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空白。本标准实施后,对于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规范化开发。
1. 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1)主要起草单位
国 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 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国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 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 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福州大学、国 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
(2)主要起草人
郑晨、张帅、王昕、林焱、郭敏、费骏韬、李琼林、刘柱、张冀川、刘书铭、孙建军、代双寅、李炳森、汪颖、张逸、杜月、张博、张世锋、王毅、唐钰政、王利民、朱介北、林晓康、冯笑、肖新华。
2.标准制定背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化电能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变流设备广泛接入配电 ,给配电 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电能质量问题。在电 公司优化供电营商环境,提升用户满意度政策的驱动下,掌握配电 电能质量水平成为电 公司的迫切需求。
目前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仅实现了对110kV及以上主 电能质量的监测,配电 电能质量问题几乎处于无监测的状态。在电 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配电 的大背景下,通过低压配电 台区边缘物联代理设备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监测是解决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问题的主要路径。
然而,目前并没有关于低压配电 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导致市场上存在的边缘物联代理设备有些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功能,有些不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功能。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功能的这些设备还存在监测指标、监测方式以及监测精度不统一的问题。因此,亟须通过制定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来统一对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的方式和方法。
3.标准可行性研究
根据本标准规范要求开发了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功能的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并基于配 融合终端开发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已在河南、江苏、山西等地的多个典型工业园区开展了场景验证分析,验证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4. 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主要包括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主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等的定义。
(4) 总则
主要对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提出总体要求。
(5) 监测指标要求
主要对监测指标要求分级、监测指标测量方法、监测指标允许误差进行规范。
(6)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主要对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架构、通信 络进行规范。
(7)监测设备技术要求
主要对监测设备的分析统计功能、记录存储功能、通讯功能、信息安全功能等进行规范。
(8)监测主站技术要求
主要对监测主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功能模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查询与展示、管理功能、高级应用进行规范。
5. 标准制定效益
本标准对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指标要求、监测架构、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和监测主站技术要求做出规范,填补了国内在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空白。对于指导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低压配电 电能质量规范化管理,提升配电 的优质供电水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