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sian市值超300亿美元+致远互联拟科创板上市,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怎么看?

全篇共10000余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Atlassian市值超300亿美元+致远互联拟科创板上市,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怎么看?

写在前面

思考1:当前时点,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怎么看?

协同管理软件行业主要经历了文档与信息共享、组织与流程化协作、全面的组织协同管理等三个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企业级的文档与信息共享等应用开始得到发展;2005年-2010 年OA 办公协同软件开始逐步成熟;2010年至今,协同管理软件的边界和管理价值开始重新定义和实践。国内协同管理软件与境外协同管理软件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境外协同软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群件(Groupware)为基础和代表的协同平台软件,另一类是基于消息沟通的协作工具软件及服务。

2018年我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平稳,行业形势持续向好。协同管理软件销售总额2018年达到118.5亿元,同比增长15.2%,目前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已近500家,其中自有品牌超过40个。行业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并与上下游行业构建了优势互补的格局。

思考2:横纵对比,产业当中的玩家的异同点在哪?

行业参与者众多,现有市场竞争格局中,钉钉以及企业微信在企业协同工具及服务领域拥有大量的中小和小微企业客户,在轻量级协同工具与服务、移动端以及客户数量等方面构建起了竞争优势。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产品基本覆盖中小企业与中大型企业,系统集成商(SI)与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以各自基于自身在不同行业的客户资源为基础,聚焦包括政府、能源等中大型客户,提供定制化协同管理解决方案和项目。

具体到致远互联和泛微 络两个公司,2018年致远互联收入5.78亿元,归母净利润0.73亿元,毛利率77.88%,净利率13.15%,研发费用率13.29%,人均创收39.76万元,人均创利5.02万元。2018年泛微 络收入10.04亿元,归母净利润1.14亿元,毛利率95.80%,净利率10.78%,研发费用率12.50%,人均创收87.42万元,人均创利9.97万元。

思考3:反观海外,成就百亿美金市值的原因何在?

Atlassian成立于2002年,起初提供面向企业业务流程的协同办公产品的产品。17年间,Atlassian通过研究、开发和收购,不断丰富产品组合,Atlassian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产品体系完备,易于使用;同时公司采用在线分销模式取代了成本高昂的传统销售。

思考4:立足当下,未来行业将会如何演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对企业级管理软件及协同管理软件产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行业将会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所发展。协同管理软件开始向平台化、移动化、云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成为企业、政府统一的工作入口和运营中台。同时伴随着竞争加剧,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

技术更迭风险,政策变动风险

01

写在前面:Atlassian市值超300亿美元+致远互联拟科创板上市,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怎么看?

协同管理软件是建立在协同管理思想基础之上,基于组织模型、流程表单引擎、门户技术、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等,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构建规范、聚合、驱动组织内外人、财、物等相关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乃至产业链之间高效专业协作、统一运营管控的企业级管理软件。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18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 告》显示,2018年我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平稳,行业形势持续向好。协同管理软件销售总额2016、2017、2018年分别达到了89.4亿元,102.8亿元,11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50%,14.50%和15.2%。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3474.2万户企业,在以上数量众多的企业组织中,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从庞杂的信息管理系统转向简约、高效、弹性的企业级管理软件,庞大的企业数量规模为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也为协同管理软件在政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已近500家,其中自有品牌超过40个,形成了包括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及独立软件开发商和部分互联 厂商在内的竞争格局。泛微 络、致远互联、华天动力、蓝凌等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市场占有率前四名分别是泛微 络(14.1%),致远互联(11.7%),华天动力(10.9%),蓝凌软件(8.9%),以其为首的一线品牌已经占据近一半市场。以上企业协同管理软件产品线丰富,主要目标客户群体都是企业及组织级客户,客户数量庞大,在销售模式上均有直销和经销等多种模式。

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速度的加快,协同管理软件将开始向平台化、移动化、云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成为企业、政府统一的工作入口和运营中台。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正处于客户群体不断扩大,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将对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情况,国内协同管理软件企业、海外协同管理软件企业,未来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下思考:

当前时点,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怎么看?

横纵对比,产业当中的玩家的异同点在哪?

反观海外,Atlassian成就百亿美金市值的原因何在?

立足当下,未来行业将会如何演变?

1.1.思考1:当前时点,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怎么看?

1.1.1. 发展历程:从文档与信息共享到全面组织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软件是建立在协同管理思想基础之上,基于组织模型、流程表单引擎、门户技术、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等,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构建规范、聚合、驱动组织内外人、财、物等相关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乃至产业链之间高效专业协作、统一运营管控的企业级管理软件,是企业、政府等组织实现新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工具。

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文档与信息共享、组织与流程化协作、全面的组织协同管理等三个阶段。2000年-2005年互联 技术兴起使得,针对企业级的文档与信息共享等应用开始在企业中得到发展。但由于缺乏组织模型、流程等手段的关键支撑,尚未产生 OA 办公及协同管理软件成熟的产品模式和商业应用价值;2005年-2010 年随着互联 的普及基于组织权限、工作流技术的 OA 办公协同软件开始逐步成熟,功能也逐步扩大延伸,成为组织运营管理的重要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2010年至今,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加速推动了全面组织协同管理进程,,协同管理软件的边界和管理价值开始重新定义和实践,全面的组织协同管理运营而生。

过去 20 年,中国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历经财务管理软件、ERP 管理软件两个重要时期,而协同管理软件是继财务管理软件、ERP管理软件之后中国管理软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产物。

而国内协同管理软件与境外协同管理软件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境外协同软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群件(Groupware)为基础和代表的协同平台软件,另一类是基于消息沟通的协作工具软件及服务。前者要实现国内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在信息门户、工作协同、业务协同、应用定制、连接集成等方面的功能应用,需要在群件架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和配置,从而大多不具备国内协同管理软件的产品化特征。后者功能和应用相对单一,与境内协同管理软件相比无法满足企业和组织在协同管理方面更深层次的应用需求。

1.1.2. 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18年协同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达118.5亿元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18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 告》显示,2018年我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平稳,行业形势持续向好。协同管理软件销售总额2018年达到了118.5亿元,同比增长15.2%,目前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已近500家,其中自有品牌超过40个,泛微 络、致远互联、华天动力、蓝凌等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全国共有 3474.2 万户企业,在以上数量众多的企业组织中,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从庞杂的信息管理系统转向简约、高效、弹性的企业级管理软件。协同管理软件的开放性、扩展性、集成性及低成本快速交付、弹性部署,及多样化、移动化应用特征满足目前多数企业客户的需求,庞大的企业数量规模为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也为协同管理软件在政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方面,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从投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为协同管理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扶持。协同管理软件适应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任何健康发展的组织都是协同管理软件企业的潜在客户。随着信息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协同管理软件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机遇,行业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以下为内容全文】

重点行业

科 “新”时代,优创先机

申 科创板的医药公司超过25家,医疗器械公司领风骚——远观海外,近看A股,从估值、成长、科创属性多角度“淘金”。

TMT

科创板即将上线,部分三板优质TMT公司或可迎来转板机遇!TMT产业链占据科创板半壁江山,我们独创新股打分机制,梳理硬科技“真核”,估值+成长双维度挑选真金!

教育

K12板块依旧是重点,职业教育板块值得关注,持续关注政策影响,深度研究超一线城市幼升小、小升初、高考升学路径,挖掘背后的投资机遇!

【首席 · 诸海滨】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总经理助理

三板科创研究负责人

【团队荣誉】

2016年-2018年卖方水晶球奖新三板公募/总榜第一名

2015年&2016连续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机构第一名

2016年&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温馨提示

本订阅 仅面向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避免订阅 推送内容的风险等级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并非安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订阅 。鉴于本订阅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谅解。

免责声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11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