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熟悉视频软件的朋友应该知道,抖音不仅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其海外版Tik Tok也让老外刷起来爱不释手。Tik Tok这么火,自然也引起了包括YouTube在内的一些行业竞争者的嫉妒,他们也想在短视频领域分一杯羹。此次YouTube更新这样的机制,摆明了就是对着Tik Tok来的。这样的YouTube,又有几分概率能在短视频领域超越Tik Tok呢?
YouTube这次都做了什么?
YouTube合作伙伴计划
Tik Tok在海外的表现
YouTube这么舍得下本,那自然是因为有“强敌”存在。那么作为它的“强敌”,Tik Tok目前在海外的表现如何呢?
Tik Tok
据研究机构data.ai在今年7月20日发布研究数据,字节跳动旗下 交平台TikTok今年第一季度的每月每户平均使用时长达到23.6小时,首次超越Alphabet旗下视频 站YouTube的每月每户平均使用时长(23.2小时),成为全球用户使用黏性最大的平台之一。
此外,Insider Intelligence还预测,TikTok在美国的2022年广告收入将达到59.6亿美元,数量激增至2021年的2.8倍。
YouTube的应对之策
Tik Tok来势汹汹,YouTube如今的表现又怎么样呢?作为世界顶级 交平台之一,YouTube的用户数量还是非常多的。根据其全球广告受众覆盖人数来看,YouTube在今年一月全球拥有至少25.62亿用户。
YouTube用户情况
并且,YouTube的广告资源只发布了18岁及以上观众的人口统计数据,而这些资源中 告的最新数据表明,YouTube在这个年龄段拥有20.94亿用户。这一数字表明,全球18岁及以上的所有人中有37.7%使用 YouTube。如果分母中不计算不支持YouTube服务的中国地区人群的话,这一比例会来到47.5%。
看起来,YouTube优势还是有的,但这一数据是其经营了十余年得来的,比起去海外还没几年的Tik Tok,其增长速度还是不够看。
YouTube用户年龄段情况
而为了扩大竞争力,YouTube强化了“短视频”业务。官方放出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登录YouTube、观看短视频的用户每月超过15亿人,YouTube首席产品官尼尔·莫汉表示:“这还只是刚刚开始,相信短视频将成为YouTube的主要功能”。再加上上述的“大撒币”行为,可以说,YouTube的短视频业务目前发展看起来还是井井有条的。
YouTube短视频业务能超越Tik Tok吗?
也就是说,在业务方面,YouTube采用的战术是“复制”战术。理论上,YouTube推出短视频业务,并且依靠自己十余年的经营攒下的用户群体,让自己拥有长视频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多加了短视频业务来吸引人。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对于YouTube官方给出的上述数据,其水分含量笔者还是要质疑一下的。
首先官方数据说的是,“观看短视频的用户每月超过15亿人”。虽然这个15亿人的数据与Tik Tok拥有15亿月均用户的数字基本一致,但其计算方式实在存疑。比如要是我是个长视频观看者,在视频首页不小心点进了一下短视频,然后马上又退出来了,这算不算一个?
再者,自2020年推出Shorts以来,YouTube短视频业务已经推出近2年了,以YouTube至少拥有25.62亿用户来算,可以看出愿意在油管上看短视频的用户比例着实不算多。这就像爱奇艺要是哪天突然变短视频平台了一样,那看剧的人也不乐意。
说到底,YouTube本质上还是长视频平台,其用户基本盘本身与Tik Tok这样的短视频用户基本盘有本质上的不同,两个APP在功能性上也是有本质差异的。所以要让YouTube业务上超越Tik Tok,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不现实的。
总结:
很少会有人在抖音找完整的电视剧进行观看,也很少会有人上爱奇艺找博主拍的每日vlog看。Tik Tok和YouTube也是如此,它们本身的“基因”就注定了其中一方在跨向另一方的道路上,结局往往只有失败。
有些人可能会说,既然我这方面强,那我再加点功能不应该更强吗?对于人来说,知识和能力是越多越好,但对于APP来说可能是反着来的。就像如今逐渐势微的QQ和日益强大的微信,你的功能丰富在一些人眼中不过是繁杂的负担。
轻视频
国内也是有长视频APP踏足短视频业务,但输得很惨烈的例子。比如B站就关闭了在2018年推出的短视频App“轻视频”,虽然B站现在还像YouTube一样,在自家首页疯狂向用户推送短视频,但就笔者观察,许多短视频只是竖版的长视频罢了,与抖音上的短视频核心理念还是不一样的,而且还遭到了许多长视频基本盘用户的吐槽。
从收益上来看,长视频确实在一些方面比不上短视频,这也是许多厂商一定要搞短视频业务的原因之一,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与原本业务有差异,导致其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其实也有这么一种可能,很多厂商也知道自己搞短视频搞不好,只是拿这个做幌子骗投资者的钱罢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