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 APP进展慢但潜力可观 下阶段任务是夯实技术基础

随着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互联 正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从消费互联 向工业互联 转变。与此同时,从系统到微系统,从整体的单一架构到微服务架构,这样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得在工业互联 发展形态下,软件更多地是以APP的形式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国务院在《深化“互联 +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 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 平台,培育百万工业APP。

按照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 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所给出的定义,工业互联 APP是基于工业互联 ,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11月15日,在第二十届高交会“2018工业互联 APP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标准组的任毅指出了另外两点:第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工业APP第一,基于某个软、硬平台之上能够独立使用;第二,能够实现一定功能和性能的软件。

不过,如果按照严格的标准来定义工业互联 APP,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春晖在会上指出,目前国内工业APP的发展仍然处在数量少、质量低、进展慢的阶段。

中国工业APP刚刚起步

在活动现场,杨春晖对当前中国工业互联 APP的发展现状有详细描述。杨春晖称,在工信部组织企业申 2018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 平台的时候,各类企业都来申 ,“从那个上面的统计量来讲,我们觉得国内真的是快接近十万这样的概念。” 杨春晖说。但实际上到举办天津工业APP创新应用大赛时,由于给出了一个严格的标准,真正 名的还不到1万,最终遴选出来的优秀的工业互联 APP只有一百多个了。

从这个角度看,杨春晖指出,国内工业互联 APP的发展并没有预期那么快。

不过,杨春晖也表示,从增速上来说是加快的,而且大赛最终展示出来的APP的质量及应用之后所产生的效果,超出了专家原来的预想,中国工业互联 APP的潜力还是可观的。

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卢廷钧指出,工业技术软件开发需要生态系统作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开发平台等重要工业基础软件都不是自己开发的,基本上是全产业链缺失。此外,当前许多重点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均被国外企业掌握,相应的工业技术软件也由外国研发而控制。比如,关键核心工业辅助设计、工艺流程控制、模拟仿真分析测试等软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外软件。

3年培育30万APP

与此同时,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软件产业处调研员傅永宝,也在活动上提到了2018年到2020年各阶段的重点任务:1、2018年,找准工业APP培育工程的发力点,形成初步的工业APP培育机制。2、2019年,突破一批工业技术软件化关键技术,并着眼于扩大工业APP的数量规模和覆盖范围,实现工业技术软件化率30%,培育工业APP10万个。3、2020年,在数量规模、质量提升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技术软件化率达到50%,培育工业APP30万个。

当然,除了政府的推动外,工业APP培育的主体主要是软件企业、工业企业、个人开发者等。在良好市场前景的刺激下,国内的企业也开始围绕建平台、用平台、培育工业APP等方面,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富士康推出的工业互联 平台BEACON、海尔集团推出的COSMOPlat工业互联 平台,华为则推出了支持互联 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微服务开发等主流研发场景的华为云软件开发云(DevCloud)。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