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完全被颠覆
在每周的课程中,英语母语的学生只需上3-4门课,而江同学和很多中国学生还要额外花很多时间学习语言。“很多专业术语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理工科阅读材料也很晦涩。”同时,他们在课外还需掌握新的电脑软件知识。
“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制定过什么学习计划,读研被迫要做好规划,不仅是学习,也有生活娱乐方面,比如定下每周哪天去看电影,一个月内什么时候有小长假去旅游。”江同学说,以前她有典型的“拖延症”,但读研期间不得不将每天、每周、每个月的大致计划都记录下来。这种习惯一直维持至今——已经开始工作的江同学称,自己善于制定完成计划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来自浙江的林同学目前正在德国顶级医学学府——柏林夏利特医学院就读。“进入德国医学院非常难,每年约4.5万名符合要求的申请者要竞争9000个学习名额。”林同学说,自己在国内已经本科毕业,加上具有被认可的工作经历,还在竞赛中获过奖,才最终被录取。
林同学同样面临着语言上的障碍。虽然专业课以英语为主,但仍有不少课需要学习德语,且在医院实习也是德语。留学第一年,她每天晚上都需要参加德语补习班。此外,由于医学类专业外国学生较少,她的专业中同级生甚至没有其他中国人,而德国本地学生也很难腾出手帮助她。
“来到德国后,每天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林同学介绍称,上午的课还得提早出门抢位置,专业甚至安排在周末。每周,林同学几乎都要用完一本A4纸大小的笔记本。“即使是寒暑假,我们也必须不断学习,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她说,由于没有空余时间,自己两年才回国一趟,也没有时间谈恋爱。德国学生与教授基本没有交集,学生之间也较为冷淡,因此留学生会感到比较寂寞。“好在其他系和学校有许多中国留学生,大家平时还是有联系。”
学会使用计划软件
硕士期间,王同学被一位学姐的电脑“震撼了”:“那时候使用电子工具记录日程的学生还不多,我看到她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五颜六色的方块,分别代表上课、作业、考试、户外活动等,还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区分。我因此开始意识到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发现还有这么方便快捷的高科技工具可以借助。”王同学说,现在周围来自各国的同学和朋友,都已经非常习惯在“谷歌日历”等软件上标注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并且设置提醒。
除了日程安排工具,也有很多先进的制订和完成计划方法被运用到学习时间中,比如现在大家经常使用的源自硅谷的“OKR工作法”。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是美国企业家安迪·格罗夫为英特尔公司首先提出的,后来成为国际上各大企业青睐的工作方式。简单来说,“OKR工作法”首先定下几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包含3-5个重要结果,比如“下个季度修读一门法律有关的课、看完3本法律有关的书籍、多参加法律有关的讲座”“暑假 一个游泳班、开学前学会两种泳姿、减重5公斤”。到达预定的完成时间后,为自己的表现打分,1为满分,达到0.6-0.7就算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分数,如果没有时间做,也可以往下推迟一个周期。这个方法既能形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又不会让人过分追求完美,因此也成为很多学生制订计划的方式。
疫情中盯住线上讲座
从去年年初开始,绝大多数高校为安全起见都已经改成 课,这也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疫情的“居家令”期间,因为长时间闭门不出,很多学生形成了晨昏颠倒或是完全无规律的作息,井井有条的学习生活成为了一种奢望。校园关闭、禁止集会,学生们几乎没有任何线下课外活动可以参加,造成原本充实的时间表上出现了大量的空白,往往被更加不健康的活动所填补——看剧、吃零食、打游戏等。而这些损害身心健康的活动又增加了负罪感、焦虑感和学业压力,稍不注意就会形成恶性循坏。
“OKR工作法”是很多留学生青睐的给学习和生活订计划的方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