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商品上的防伪二维码,即可跳转官方 站认证商品正伪,这是当下不少商家采用的防伪手段。然而,有一些不法商贩正是利用这一点,仿制防伪标识和认证 站,顾客扫码后便会链接至虚假认证 站,这样一来假冒伪劣商品就有了“正品”的身份。近日,虹口区检察院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对涉案的14人提起公诉。
2019年8月,林某在 上接触到了“得物”平台,与传统电商平台,“得物”在发货前会进行鉴别真假与查验瑕疵。例如,消费者购买运动鞋后要先经过平台查验,配备“得物包装”发给消费者,这相当于一种“品质认证”。在包装上有验证二维码,消费者可直接使用得物App扫描二维码,查看官方出具的运动鞋认证信息,所有该App上出售的运动鞋“一鞋一码”。
林某认为,只要鞋子带有包含“鉴别证书”“防伪扣”等包装,消费者就会认可商品的“正品”身份。因此,他打起了仿冒“得物包装”的主意,从 上定制了一批仿冒的“得物包装四件套”,即印有“得物”注册商标的仿冒鉴别证书、防伪扣、包装盒、胶带并进行售卖。为力求逼真,林某请温某制作了虚假的验证二维码,再逐一印刷到仿冒包装上,他还进一步让温某制作虚假认证 站,用虚假认证 站“验证”虚假的验证二维码。虚假认证 站上线后由林某进行日常管理、温某维护,每次维护费用在200元至300元不等。
虚假认证 站从页面到域名都与官 十分相似。销售假鞋的商家从林某处购买仿冒的“四件套”后,可以自行扫描其上的二维码,手动输入鞋子的信息、照片、价格等,提交后生成虚假的认证信息页面。消费者收到鞋子后,只要扫描二维码,看到的将是虚假认证 站生成的虚假认证信息。经鉴定,假鞋销售人员共在虚假认证 站使用虚假信息录入功能26万余次。
今年1月16日,林某被捉拿归案。在林某的背后,还有一连串为他生产、销售假冒“防伪包装四件套”以及生成虚假验证二维码、制作虚假认证 站的不法分子共计13名。经审查,林某等人从2019年9月下旬起,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带有“得物”注册商标的纸箱、防伪扣、胶带、鉴定证书等产品,共销售上述产品859万余件,待销售155万余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