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缴纳水电费、处理罚单、买火车票、缴纳话费、查 保……以前需要去营业厅处理的一些事宜,手机APP就能解决。然而,越来越多“李鬼”APP也应运而生,它们名字看似官方,功能“强大”,用户以为获得了一个便利渠道,却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已经拱手送人。
不久前,市民王爹爹听说在手机上下载APP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 保认证,便立刻在手机上搜索“ 保”,并下载了“看看 保”。“我看有人脸识别功能,就下载了,但是输入了自己的 保账 和密码后,老是认证不成功,后来我儿子说这是骗我账 密码的。”王爹爹说。现在他已经卸载了这款APP。
高仿交管APP还有测八字功能
手机交罚款,省去跑腿烦恼,成为很多车主处理交通罚单的首选。
事实上,这么多“李鬼”APP,只有“交管12123”是官方认证的,这是公安部官方互联 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出的唯一应用。
保成高仿APP重灾区
保类APP是“李鬼”出没的重灾区。
“智慧人 ”APP,可以查 保、找工作、投简历,这款APP主要覆盖湖南的城市,而你需要输入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身份证 以查询 保信息。王爹爹下载过的“看看 保”,主打的是人脸识别功能, 称可以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完成 保认证。正因为如此,它吸引了大量老年人下载。而下载这款APP,在授权方面会要求读取手机联系人。显然,这项授权和 保毫无关系。由于受众主要是老年人,这款应用还有“快速问诊”功能,即在线通过线上、电话问诊,价格为每次9~29元不等。此外,“金币抽奖”通向看新闻赚金币,“存钱罐” 称“开户存储躺着赚”,要用户绑定银行卡,领红包、航空意外险则通向淘宝、微信,令人措手不及。
这些高仿APP不仅仿照政府机构官方应用,还仿主流应用,比如淘宝。即便以“淘宝”作为关键词搜索,都能得到一大堆山寨,如“手机淘宝特价版”,应用图标也是一个大大的“淘”字,但开发者实际上是北医佰易讯移动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因追索劳动 酬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而被起诉。还有“手机淘宝优惠版”“淘宝券”等应用,均是由一些互联 公司开发。
分析
制作成本低,国家已展开专项整治
早在2018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调查 告》便指出,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上半年电商平台、 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投诉新热点。“李鬼”购物APP更是其中的“重灾区”。
此外,360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 告》显示,虚假仿冒购物APP不但数量庞大,覆盖量也十分庞大。数据统计显示,一个月内,虚假仿冒的手机淘宝APP已经覆盖了超过17万移动设备,不但被仿冒量居于首位,覆盖量也居于首位;虚假仿冒的闲鱼APP已经覆盖了超过5万移动设备;虚假仿冒的拼多多APP也已经覆盖了超过2万移动设备。
如何应对这些手机APP带来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11月6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李鬼”APP们涉及到的违规采集手机用户个人信息、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被纳入重点整治问题。《通知》指出,专项整治行动面向APP服务提供者和APP分发服务提供者两类主体对象,重点整治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 注销设置障碍等四个方面的8类突出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