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协作平台:SaaS领域的乐高,正在让toB软件变得更像toC产品

“以Airtable为代表的低代码生产力协作平台,允许客户端动态构建应用模块,为国内同业提供新思路提供。”

分析师)康佑醍

核心内容

1、低/无代码协作平台正在让更多人参与构建软件的过程,挑战Excel传统生产力工具;

2、Airtable是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公司;

3、企业内部采购权的变化,即使用工具的人而非公司统一采购决定采购,导致产品驱动的增长策略更为有效。

云、区块链和Web3.0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疫情的发展使得远程工作逐渐成为一种经济新常态,线上协作成为主流;世界各大科技公司大力扩张业务版图,以致长期面临开发人员短缺。

上述变化是近年来科技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而市场熵(熵原本是一个热力学概念,是衡量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在这里指市场不断创新)往往有利于新入场者,以Airtable为代表的低代码/无代码生产力工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让更多人参与构建软件的过程(使用可视化界面,而不是编码语言),以挑战微软的EXCEL和Access等传统生产力软件。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被动接受互联 巨头提供给他们的固定产品和固定功能,而是根据自己的确切需求去搭建产品虽然几家大公司已经尽可能做得完备,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仍在呼吁这样的模块化生产力工具。在过去,定制软件往往需要高额的费用,而低代码/无代码生产力工具的出现使得这种费用大大降低。

对于中国的SaaS企业来说,中国绝大部分SaaS企业的创业年份都对应着它们的美国对标企业刚刚达到独角兽级别的时候,也就是说,几乎都晚于美国对标公司7-8年这也意味类似Airtable的无代码协作平台或许会成为潜在的中国市场未来7-8年的主流工具。

低代码平台和零代码平台都属于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应用平台即服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对代码的依赖程度:

低代码平台:通过自动代码生成和可视化编程,只需要少量代码,即可快速搭建各种应用;零代码平台:通过拖拽模块等方式,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快速搭建各种应用/

在这一领域Airtable是毫无疑问的领军,从2012年成立到2021年末的9年时间里,Airtable募集了13.6亿美元,估值达到110亿美元。2021年,其ARR(Annually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超过1亿美元。

Airtable的发展历程中,2012—2018年是一段相对平缓的“发展期”,直到2018年后它才快速实现规模化扩张,但正是那段处于“水下”的发展期帮助Airtable充分地迭代产品,建立起了强大的壁垒。

Airtable的产品及特点

Airtable是一个受电子表格启发的无代码“数据库”,允许用户尤其是非技术性的终端用户用类似电子表格的界面构建自己的关系型数据库、甚至构建应用程序。它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客户完成彼此之间的协作和工作流程搭建,比如:

支持多种视图类型:根据Airtable官 ,其包含的视图格式有 格、日历、表单、看板、图库、甘特图和时间线视图等。

自动化工作流程:Airtable通过与Zapier的合作构建了产品Integrations,通过开放API接口与超过1000个软件集成(包括Google、Workspace、Slack、Twitter等),利用一种名叫Zap的机制进行自动化处理。(eg:收到邮件时,自动将收件人信息复制到Airtable)

Zap是Zapier自建的一套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自动化工作流程,至少包括两个部分Trigger和Action。其中Trigger是软件中的触发事件,可以启动一个工作流程,Action则是指 Zap 所采取的具体步骤。(eg:当发布一条twitter时,就同步发布到Meta)

低代码/无代码构建应用程序:Airtable通过其产品Interface Designer实现这一功能,不同团队中可以根据其不同需求,利用拖放元素的方式设计自定义前端和交互界面。Airable认为这有助于让更多不懂技术的人可以自定义软件,而不是仅仅使用那些大型科技公司设计给他们使用的功能。

数据同步与共享:Airtable 提供团队内和团队间协作处理表格数据的共享视图,同时还可以从外部平台拉取数据以进行同步,如Salesforce、Box、Jira等,从而减少大型公司在不同流程中使用不同软件的成本,以及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成本。

在Airtable的产品设计中,层级由上到下是 Workspace>Base>Table>Fields & Records。其中,Base是一个数据库,包含一个特定项目所需的所有信息,由一个或多个表组成;Workspace(工作区)是一个团队共享的Base的集合;Table则类似excel中的单个工作表(sheet),包含Fields和Records—— Fields相当于Excel中的列,Records则相当于行。

增长:PLG策略反映企业采购权的变化

Airtable是典型的运用PLG(Product-Led-Growth,产品驱动增长)策略的公司,PLG这一概念是相对SLG(Sales-Led-Growth,销售驱动增长)而言的。

2018年以来,美国企业服务领域涌现了众多明星公司,包括Slack、Zoom、Atlassian、Datadog等,而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是PLG策略的忠实拥护者。PLG公司依赖于产品本身作为客户获取、转换和扩展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免费的产品来触达潜在客户并为其提供价值,进而将其转化为付费客户,从而实现更快、更有效的增长。

PLG到SLG反映了企业软件采购权的变化早些时候,企业由CTO或高管直接进行软件采购,决定采购软件的人往往在实际并不使用它们,而底层使用这些软件的员工并没有决定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流程;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采购取决于员工的使用体验,往往是接触最多的执行团队试用、反馈良好后,逐步在整个公司推广,进而促成有决定权的部门交易决策。

有两个背景促成了这一转变:云服务的发展使企业IT架构逐渐云化、API接口和模块化工具的逐渐普及。这两点均使搭建企业软件和尝试不同SaaS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软件采购权在逐步下放到一线使用团队和个人。

为什么PLG具备这样独特的魅力,以致于成为当下SaaS公司的首选策略?很多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病毒式增长、免费价值获取、自下而上的销售、企业软件消费化等。Openview(美国一家专门投资PLG公司的风投机构)结合自己的投资案例和经验总结了PLG的三个特点:为最终用户设计、在获取价值之前提供价值、投资具有GTM战略的产品

以Airtable为例,让我们尝试分析这三个特点背后的逻辑,来深度了解PLG策略。

为最终用户设计:产品驱动增长,顾名思义,产品是打动客户的核心,这就要求产品确实能够触及到客户的需求,使其快速达到“aha时刻” 。

(也叫惊喜时刻,是用户第一次认识到产品价值时,脱口而出:“啊哈,原来这个产品可以帮我做这个啊”的时刻)而这又促使PLG公司广泛建立起用户驱动的反馈机制,倾听用户的声音,并不断迭代产品。Airtable创建了Airtable Universe,在自己建立的 区和Twitter等 交媒体与客户讨论其功能并分享新的协作模板,这让其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客户需求。

Airtable在最初推出的时候并不具备这么完善的功能,其推出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后,正是通过不断地接受消费者反馈并不断迭代产品,才发展成今天市值高达110亿美元的独角兽。


在获取价值之前提供价值:PLG产品通常是通过自助免费试用、免费增值模式或开源模式积累初始客户,Airtable的收费模式也是如此,它通过不同层次的收费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很多人将这一点理解为超市的免费试用品,但实际上免费的产品应用只是给客户提供价值的第一步。SaaS产品的收费和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客户提供的价值也应该是基于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这又对PLG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交付价值(产品简单易理解,便于客户使用)和助力客户成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切实有助于客户增长)。Airtable对其所有功能和插件都提供了详尽的解释文档和教程,同时其企业版产品中还有专门的Ongoing Success Program(持续成功计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