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成都在全市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但检测过程中核酸信息采集系统出现系统故障,卡顿严重。不少成都市民在大雨中排队几个小时,最终也没能检测成功。
9月3日,成都新核酸检测录入系统的开发方东软集团、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依次发表了声明。
至今,全国已有多地项目开展过全员核酸,为何还会不时出现类似这般的技术问题?
成都全员检测,新系统出现问题
9月1日上午,成都市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宣布自9月1日至4日在成都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而在9月2日的这次全员核酸,检测人员使用的核酸录入系统出现了长时间卡顿。
文章内介绍,9月1日他们使用的是“天府健康通”的核酸录入系统,虽然在晚上8点左右有过卡顿,但系统总体流畅。
9月2日上午,他被告知要上新系统,接受培训后,他们下载了一个名为“采集-成都”的软件。他表示,开始的时候系统就一直出现转圈的画面,到了晚上8点左右,系统彻底不动了。
文章中展示了多张现场核酸录入工作人员的照片,这些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高举手机,似乎在找信 ,有的甚至干脆站在了凳子上。
直到晚上11点半, 区表示,等明天接到通知后再进行核酸。这名检测员回到家后,注意到这款新启用的平台由东软集团开发。
他便写下文章在 络发表,并向东软提出三大疑问。
陈先生表示,印象中6点钟开始采样后可能信息采集系统就出现了问题。后来,采样人员将扫码采集信息临时改为拍身份证照片登记。
“我们大概是7点半左右测完就回家了,但小区里有好多人都排到很晚。”陈先生说。
三个方面发布三种声音
成都全员核酸遇到系统故障迅速成为全 热搜话题,“东软”也登上了全国微博热搜榜。不少 友纷纷晒出当晚核酸现场图片。
全国已有多地开展过全员核酸,为何成都还会出现这样长时间的技术问题?
随后,9月3日16点32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发布消息称:目前,全(成都)市通信 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 络覆盖良好,没有出现 络拥塞和故障。
可以看到,通信管理部门强调了“目前”没有出现 络拥塞和故障。对于东软针对卡顿原因的声明中提到的“经排查,发现是 络出现故障”,通讯管理部门没有作进一步详细的诠释。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业内分析存在分歧
究竟会有哪些原因导致系统卡顿?技术工程师们有着各自不一样的解读。有工程师认为问题出在东软身上,但也同样有工程师认为东软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络流传的一张图片中,一个名为“Tony.Guo腾讯云阿里云的郭骥”的 友(以下简称“郭骥”)在朋友圈发表了对该事件的解读。
他称:借用鹅厂资深专家的分析,统一回复下,这不是天府健康通(编者注:由浪潮和腾讯云提供运维)的问题,天府健康通的码能打开是一个身份ID,做核酸扫码是“核酸系统”,所以核酸系统崩溃,不是天府健康通的问题。
他表示,出现崩溃是因为是核酸录入端不支持弹性扩容,但健康码(天府健康通)是支持千万级并发,相当于健康码这边是一个桶的水,走核酸系统的一个水龙头。
张翰说,“这样一款系统性软件上线之前需要做规划、模拟压力测试。”他推测,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负责测试的相关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或者干脆就没有严格进行相关测试就仓促上马系统。
从事政务软件平台开发的产品经理李萌也表示,如果系统不是完全不能用而是卡顿,就说明软件系统本身还在运行,这样则确实有可能是当地服务器以及 络环境的问题。
李萌解释,软件的最大并发量是指每秒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人在线操作。他认为,想要实现高并发,一般与三方面相关联:第一软件本身的构架支持高并发,第二软件部署的服务器配置要能承受高并发,第三 络带宽要能支持高并发。
这些分析,在东软的声明中也被提到:东软的核酸检测系统属于应用软件,其能否顺畅运行与核酸码等相关应用系统、后台的服务器、算力、 络带宽、甚至防火墙配置等因素都紧密相关,而这些系统并非由东软提供,当快速部署、切换时,初期往往会面临协调稳定问题。
其他地区也曾遇到类似卡顿现象
王凯认为自己的系统应该也有全民核酸的承载能力,但接到相关通知表示要切换为东软的系统,原因是东软的系统有在其他城市全员核酸的“实战”经验。
“使用东软系统的第一天,其实也遇到了系统卡顿等问题,但由于我们本地的技术团队实力还是比较强,基本在半个小时内就和东软的人一起把问题解决了。”王凯说。
东软的声明中也提到:东软的核酸检测系统已在国内17个省120多个地市部署应用,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人口超大型城市,已累计检测超过140亿人次。
例如,8月底,成都在切换为东软系统前,使用的是由浪潮和腾讯云提供运维的天府健康通核酸系统,也出现过卡顿等问题。
而在9月3日中午至晚上,贵州省核酸检测系统也出现过异常情况,导致检测进度缓慢。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致歉,并解释主要原因是对短时超大并发量预估不足。
顶端新闻了解到,贵州核酸检测时使用的是名为“贵州健康码”小程序,其说明文件中显示,该应用由省大数据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公安厅和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公司共同研发。
成都多个城区已切换回老系统
尽管目前成都核酸系统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还不明朗,但有多个城区核酸检测工作人员端已切换回老系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萌、王凯、张翰为化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