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第一章的内容和论文题目高度关联。但是讲总体情况,而部分和内容工作密切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是在第二章中给出(即后续工作的基础或对比试验的他人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总体和局部细节的关系。不要写出来一看,第二章和第一章没有什么关系,即第一章的综述写偏了。
第一章中下属小节的写作的一般原则:先给出重点概念布局,再给出详细别人研究内容。一来其他研究者的实际研究内容进一步解释前面的概念布局,二来其他研究者的具体研究实例可能有特别之处,该予以指出。
对于重点概念布局,一个原则是:
对于常见的,重点的,研究透彻的给出明确定义,而对于概念模糊不清的一笔带过。不求全,但求精。特别在化学领域,本着“结构决定性质”的根本定理,特定的结构特征必须明确给出,且结构和性质方面的东西可以连着一起解说。
在第一章,全面介绍研究背景时。由于个人研究内容只着于一点,视角的移动的过程是由大到小。这个类似剥洋葱,最外面是宏观大局,最内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时重点要清楚明白,重点是自己的研究内容和与自己的研究内容相关性高的那些层面,不相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层与层要有自然的过渡,在比较不同层面的时候,给出适当的评价,解说自己采用该层面的优势。
综述部分(第一章)应该给出后续(第三章,第四章)所叙述语言的背景知识,构建出基本的概念框架。具体表现在:在第三章,第四章出现的关键概念点首先该在第一章中出现,且被详细解释。也就是说第一章为后续做出铺垫。
摘要:PARI法
P = Problem: 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
A = Approach: 文章用的是什么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
R = Results: 解决了问题得到了些什么结果
I = Impacts: 这些结果有什么具体理论或者实际的影响
仔细整理这四句概括的话,让他们各自成为独立的从句。然后把这四句话联起来,就成了一个言简意赅的论文摘要了。
如果不按照这个套路,读起来会觉得抓不住要点。
摘要宜强调围绕“创新点”来组织,如先用两三句话交代论文的具体研究背景,后两三句话点出科学问题及研究目的,就构成了摘要的第一段。随后则分层次给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程度及核心认知,要有量化的东西。简单总结就是摘要需要以最简明和最客观方式交代清楚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可不拘泥于正文的组织逻辑。摘要需要说明5个问题:研究背景或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结论。
有的摘要没有逻辑性和层次感,研究方法与内容搅成一团;有的摘要简单地把每一章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罗列;有的摘要没有研究结果和结论,没有一个数据;有的没有研究方法;有的没有结果。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很多人的摘要的重点不够突出。摘要应该反应的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工作,做了什么,那些创新点,都要明确地说出来,
结论:可强调科研工作的过程性总结及精准描述,进而给出科研全过程中的各个发现,总的来说会与正文的逻辑顺序一致。因为中文学位论文有时需要“拽”点,总是怕别人不知道研究问题的重要价值,很多情况会在结论的最开头点上一笔选题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其实还是国人科研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直接说研究了什么其实就很好!!!
前言:前面和后面的背景,目的,意义都好说,主要是综述部分,思路要清晰。比如你的论文要用A方法解决B问题,那么你可以这样:1.目前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B问题,各有哪些优缺点。2.目前A方法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各有什么优缺点。3.目前都有哪些人用A方法解决过B问题,他们的优缺点。之后就是,你的工作要克服前面提到的哪些缺点(目的),你的工作能克服前面提到的哪些缺点(意义),你打算怎么做(内容)
第一章的综述篇幅不宜过少(很多人都不看重综述),大约5-10页,高度提炼,体现最新和全貌,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评述,比如指出现状的不足或问题。综述领域必须是恰当的,和个人工作吻合的,不要写偏了。可以在背景中提及工作中的最近上层领域(对应关键词之一),其余都是较密切相关的工作,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最忌讳罗列一堆论文,却缺乏整理和个人见解,可读性差。
第二章是他人的工作介绍,必须是后文自己工作的基础,即你后面直接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介绍。这些工作在综述部分是提到了,而后文也用到了(比如参考、改进、对比实验等)。必须把个人工作和他人工作分开。至少这是我认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不当的位置和语气,都可能误导读者,把他人工作误读为个人工作,这是不妥当的。第二章不是纯教科书的扫盲。如果你改进了很多方法之一的算法,就只介绍这个方法好了(包括这个方法在所有方法中的位置、类别等整体信息),不要把这些方法的细节全部罗列在第二章,这根本就是故意挤占有效篇幅。
第三章开始是自己的工作介绍。除了最后一章全文总结,论文中间的每章都用引言开始,本章小结结束。
我也多次强调,不管是论文整体,还是每一章、每一节,你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即先给意图(工作背景、意义,提出问题),然后是整体工作介绍(比如思路、系统架构等),其次才是各个部分细节所对应的局部介绍。不要一上来就是细节介绍,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要讲什么。(软件工程的思想在这里一直在反复使用)
各个章节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不是分割孤立的。读者读后的感觉是一气呵成、连贯的。不这样,恐怕你自己作为读者来读都不会满意。
论文需要顶层设计。有同学的个人工作写两章,也有写三、四章的。那么,你在什么地方说明这些章节之间的关系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顶层设计可以在第一章模板中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篇章结构介绍中给出,好像一个指南一样,用系统流程图画出个人工作(后面几章)的关系。这通常适用于章节较多,各个部分有有机联系。
部分同学也可以在第三章个人工作开始时给出系统整体情况,即后续章节都隶属于这个整体(比如下一章就只是系统测试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