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不开SNS。
即便在当年更热衷于发送电子邮件、并将QQ的前身ICQ扼杀在摇篮中的西方,如今也开始大规模地使用SNS。除了Line、Snapchat这些小厂出品的SNS应用外,诸如Apple的iMessage和Facebook的Facebook Message也早加入到了西方SNS厮杀的战场中。当然,风水轮流转,微软的MSN和Skype已先后停服,西方SNS界的下一位王者究竟出自谁家,这倒是非常难预测。
曾经的王者:Skype
在国内,SNS的王座由腾讯稳坐。左手QQ,右手微信,没有人可以动摇它的地位。即便其它厂商推出了如“钉钉”这类办公应用,腾讯也很快相继发布QQ的办公版“TIM”和微信的办公版“企业微信”来分市场的蛋糕。腾讯的SNS王者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iOS端微信8.0.11正式版发布后的第三天,安卓端微信也终于迎来了新版本。更新日志和iOS新版如出一辙,还是那一句万年不变的“解决了一些已知问题”。一般这种情况下都是些小修小补,但不排除一些隐藏惊喜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功能、界面的细节,需要大家自行挖掘。之前的开发者内测版优化了安卓11下的定位能力,修复了小游戏渲染加速方案物理模块的若干Bug。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微信越来越臃肿了。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因为微信一经安装完成打开,可能就会立刻占用1G多的空间大小,而占用的空间随使用时间的增加会越变越多,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当8.0.11版本到来时,微信的安装包大小又有了“进步”:安卓端安装包正式突破200M。相比而言,iOS的安装包已接近于500M。无论是哪一版本的客户端,相比于最初版的微信来说都已经增加了不少体积。
微信安装包容量的提升只是一个表象,其实这反映了中心化应用对用户的掌控。比如已经不存在的漂流瓶、摇一摇,和突然上线的状态、拍一拍,所有的功能增减都是中心化软件提供方所掌握的,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微信有。或者说,微信上的这个现象反倒并不比较严重。
浏览器可以看电子书、可以当搜索引擎用、日历可以算运势,这些功能实际上并没有错,如果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想要的功能,那么这些功能反而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许多便利和乐趣。
但问题是我们没得选,一个不热衷于看电子书的人绝对不想看到电子书的入口和搜索的入口一样大,某以“轻量干净”著称的手机浏览器就是这样做的,所以这部分用户卸载了这款浏览器。
但电子书的入口会着实为该浏览器带来了收入,且他们一定是经过权衡后发现“因此放弃使用产品的用户”带来的收益远不如“在电子书上付费的用户”多,所以才毅然决然地选择这么做。正如中心化巨头会为用户刻画用户画像,然后将垃圾信息硬推给某类用户一样——当用户不配成为中心化巨头的用户时,用户就会被抛弃。用户想要隐藏电子书功能的进入入口,但是……对不起,没得选。
Dline作为一款基于XFS区块链技术的全新 交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据和功能的掌控权完全交还给了用户。这意味着所有的功能都是可拓展的,但是否需要拓展该功能则完全取决于用户的需求。Dline的可拓展性来自于Dline的技术 群。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低代码编程将Dline的功能加以扩充,并选择是否将该功能与所有用户分享。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软件插件”或“创意工坊”,这是一种开放的、无界限的软件拓展项目。所有的开发者都能通过升级Dline或家族的其它产品获得收益,这会促使更多开发者参与至XFS生态圈的开发之中。
鉴于这样的拓展性,Dline才可以完全放开手脚,将99%的功能都用“拓展”的方式交给用户选择,只留最基本的功能给用户。这样就避免了像传统SNS软件,乃至整个WEB2.0时代下的大部分软件那样,向越发臃肿的道路前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