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上海的一张“码”——“随申码·场所”(后简称“场所码”),实现了疫情防控时期人员流动的精准到人、精准到时、精准到地点,而所需成本近0元。
零成本的“杠杆效应”却十足。截至3月18日,全市场所码已累积扫码超1亿次。在全市率先推行“场所码”的普陀区,扫码数量也突破了500万,日均扫码量近20万。
疫情防控压力重重袭来之际,场所码的 “精打细算”是如何实现的?
“随申码·场所”
一“码”当先:快速推进,省心省力
3月初,普陀区一“码”当前,在全市率先铺开了“场所码”的推进工作。从3月2日,以区内长征镇为试点推广场所码,到3月7日区政府办公室发文正式通知全区铺开,3月8日,全区32个菜(市)场,35个大型商场、卖场,26处科技载体,实现了“场所码”全覆盖。“场所码”的推进速度在普陀只有一个字——“快”!
何以这么快?长征镇相关负责人在3月2日接待区大数据中心的相关调研时,和中心主任吴双励一拍即合:“这种低成本、高效率,还能将数据精准留下来的操作,不仅可以精准防疫还便于区域管理。”
“对于疫情防控而言,实时记录了各个场所人员进出信息,当需要流调时,这些信息则可以随时调取出来,很好地补充了门岗人工记录存在的信息误差。”吴双励说,在长征镇试点铺开的第二天,其他各个街镇都“闻风而动”,“他们主动联系了我们,问能不能派相关工作人员来指导场所码推进。”
普陀区“场所码”推进答疑群
3月7日,区政府办公室正式发布全区推进“场所码”,以“条线归口管理、属地托底实施”的原则开始全力铺开。再次刷新了一个“快”字。
“当天晚上八点半,区商务委就拉了个视频会议,详细和我们说明怎么申请场所码、布置的细则等等。”上海永昌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健回忆说,8 一大早,公司旗下的14个菜市场门岗就全部贴上了场所码。“合阳市场有两个门进出,我们都贴上了,现在场所码就成了我们菜市场的‘新门神’,有门必贴。”黄健笑言,一开始老百姓还是习惯提前准备好绿码,慢慢地就习惯扫码了。
不仅如此,“场所码”对楼宇园区而言,还意味着零成本的“防疫神器”。“一台‘防疫一体机’的采购、安装少说也要一万元,它可以实现验码、登记、测温一次性操作,通行速度快,对人流量较大的医院、商超而言十分适用,但对于一些人流量不会大体量集聚、运作成本有限的楼宇、园区、孵化器甚至是企业而言,‘场所码’接近零成本,也可以实现动态的信息记录监测。”吴双励介绍说。
园区入口布置了“场所码”
“码数”尽用:因“人”制宜,降本增效有智慧
“市大数据中心每日凌晨1点给我们下发前一日的普陀数据,我们再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甄别出异常的情况,再分发给区内相关的委办局做跟踪处理,形成一个数据分析处理的闭环。”吴双励介绍说,此轮疫情以来,区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启了日夜颠倒的工作模式,确保区内的“码数”可以“日结日清”。
“码数”自带精细化管理的“智慧基因”。在普陀,延续了这份“精打细算”,在落地使用上,因时因地制宜。
天地软件创业园在普陀区内有多处孵化载体,在场所码的申请上,采取了“一码多场所”的方式:使用一个企业主体去申请,同一个码做了更加精细的划分——在“码”上对每一个不同门牌 的孵化载体进行了区分标识。
对载体分散的天地软件创业园而言,“区分标识”实现了各个载体的进出人员实时、实地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同一个码”实现了园区统一管理的数据集中。
扫码入园
“不仅如此,‘场所码’的背后数据在公共楼宇、园区的管理上,还有着提升区域营商环境的潜在作用。”吴双励介绍说,相较于 区对居民信息的管理程度,楼宇园区的物业很多元,对楼(园)内人、房、企的信息掌握和管理程度仍有欠缺。“日前,我们也在加快和市大数据中心的对接,希望可以持续发挥‘场所码’的作用,将数据留下来,也常态化地用起来,助力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的管理运营。”
一张“码”,从上海“精细”到普陀,从普陀“精细”到商超、市场、楼宇、园区,再“精细”到个人,“绣花”工夫里的“精打细算”,“打”的是病毒的隐匿扩散,“算”的是人民的福祉安康。
新华 『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