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戏曲“云”上展风采

一曲唱念做打,唱响经典故事。方寸舞台之间,演绎百态人生。日前,聚焦戏曲题材的 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和国内首档京剧脱口秀《瑜你台上见》相继播出,为戏曲传播打开了另一个出口。在当下,借力互联 已成为戏曲传承发展保护的重要方式。山西戏曲也正依托方寸手机屏幕的巨大力量,在“云”上展现更大魅力。

戏曲结缘“互联 +”

在抗击疫情期间,我省文旅厅迅速组织开展“阳光春风驱魔疫三晋文旅在行动”疫情防控主题系列创作活动,《伟大中华永向前》《不负韶华中华梦圆》等晋剧、京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戏曲作品在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三晋力量,在全 广泛播放。此外,省文旅厅调集整合数字文化艺术资源,推出一系列在线艺术服务内容,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抗击疫情山西文旅在行动”在线剧院专题的正式推出,掀起了全 戏曲观演的热潮,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文华表演奖”获奖剧目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舞剧《吕梁英雄传》、以及第二届山西艺术节·第十六届山西省“杏花奖”新剧目奖获奖剧目上党梆子《郝经》等10部大戏上线,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即可 上观看我省近年涌现出的艺术佳作。

同时,早在2012年创办的山西戏剧 ,经过8年的成长,以资讯丰富、内容全面、评论高端在全国戏曲 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成为辐射全国的大型戏剧门户 站,成为全国人民了解三晋戏曲的一个窗口。省文旅厅创作室主任王辉说:“山西戏剧 第一是大,信息量大;第二是快,传播速度快;第三是全,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儿童剧等戏剧形式和曲艺、民歌等内容;第四是美,有艺术审美,追求更深层次的美学表达;第五是深,拥有不同群体的广泛表达,拥有不同意见的艺术探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生态。”

直播成为演出新模式

往年此时,正是各地院团送戏下乡、走基层的时期,而今这一常态被打破。当原本线下的演出舞台转到了线上,戏曲与“互联 +”的结缘更需要戏曲演出形式上的新探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丰富演出业态成为了文艺院团多元化发展的新方向。

蹬鼓、下腰、倒立、卧鱼,客厅地板上一块简单的瑜伽垫,就是一个练功场……山西省京剧院演员针对自身业务技能特点,在家自行开展基本功训练,并通过微信群、视频连线等方式线上排练,优秀青年演员张玲就通过手机在京剧表演艺术家张艳玲的指导下学习《汉明妃》一剧,其他各行当的演员还积极参加全国性的京剧线上演唱会直播活动,与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联袂为广大观众送上国粹艺术大餐。

山西省晋剧院栗桂莲、孙红丽、李建清等晋剧名家和青年演员们也成为了某手机视频直播软件中的“ 红”“新秀”。3月8日,晋剧名家栗桂莲发布了“女神节,7点直播听晋剧”的动态预告,一位 友发出了“好!好!还是好!”的留言用来表达自己的期待与热情,晚上7点,直播间准时开戏,长达几个小时的演出,荟萃了不同剧目中的核心唱段。 友纷纷表示,“这是平时看一出剧目所不能满足的”。晋剧名家孙红丽不仅在“云”上与大家唱戏、聊戏,更是面对面的和大家讲述戏曲故事,“丁派创始人丁果仙生平故事”每日更新已经达到185期,这位丁派传人讲述的晋剧大师丁果仙的故事引起了广大 友的浓厚兴趣。

线上直播方式的出现,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戏曲演出也不再受地域所限,从一方水土走向更大的舞台。

“云”上也要高标准

传统戏曲触 在拓展传播平台的同时,延伸了触角,走出了多元探索的路径,同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

青年戏剧评论家、山西戏剧 站长王嘉表示,互联 成为山西戏曲又一个主战场,是形势所趋,时代所需,群众所盼,同时也是山西戏曲传承传播提档加速的契机和机遇。尽管如此,线上直播演出的总体呈现还无法同专业艺术院团现场演出的艺术质量、观赏体验相比拟。山西戏曲在“云”上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对“云”上艺术生态的健康构建加以关注、引导与思考,要讲艺术、接地气、守正气,既要通俗更要免俗,不能在“云”上迷失方向,不能以数量取代质量,不能让对点击量的关注压倒对艺术质量的关注。专业艺术院团要对演员进行规范引导,直播间的戏曲演出不能唯“浏量”“粉丝”“打赏”“刷礼物”论高下,防范以制造“意外”、制造“奇观”、制造“话题”吸引人眼球的非艺术行为,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文艺问题,更是重大的 会、文化、伦理、审美、价值观课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