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手机的十年量子纠缠

文|曹春梅

所谓量子纠缠,就是某些情况下两个量子会有一种当今人类科学无法解释的关系,即对其中一个施加影响,另一个也会随之改变,两个量子的量子态会随时一致。我是老师,也是家长,对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就带有“量子纠缠”的视角。

对优秀学生来说,智能手机的“量子态”是对学习、生活的有效补充,学生也会随之越来越优秀;对中等生来说,智能手机的“量子态”当然也有此类功能,但亦为诱惑与成绩滑落的原因之一。邻居家的男孩子相貌英俊,初中在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读书,作业量很大,手机被严格禁止,一旦发现上学带手机,学校会警告一次,警告无效直接开除。所以这个邻家男孩一点也不迷恋手机,成绩也还不错,中考顺利考入了一所公立高中。公立高中遵循教育规律,倡导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成长。邻家男孩刚开始成绩还行,后来考试受了点挫折,就开始找借口玩手机。别人上高中拼命做题,他每天早早回家打游戏。邻居妈妈说这孩子不写作业,也不做家务,也不打理个人卫生,就昏天黑地地玩儿,谁说也不听。眼里既没有工作疲惫的中年父亲,也没有操持家务劳顿的母亲,甚至也没有自己,我经常见他头发长得快成野人了还不去修剪。十几岁的少年,皮肤一点光泽也没有,两眼无神,成绩自然直线下滑。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夫妻俩从女儿上小学起,就对手机的“量子纠缠”格外警惕。女儿配手机很早,但只是一款小巧的老人机。那时候,同班几个男孩手持新出的苹果Plus在校园里招摇,女儿看了也不心动。她那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感觉“手机族”没意思。受女伴影响,她的注意力全在书上——尚小娜、伍美珍、辫子姐姐、许友彬……一套一套地买,书架很快就堆满了。买书,从没被拒绝过,买文具也如此,慢慢地,女儿明白,对于书本笔墨,爸爸妈妈敞开供应。

五年级,智能手机在小学生中很流行了,我明明白白地对女儿说,等这款老人机坏了,再买个一模一样的,反正不用智能机,杜绝手机“量子纠缠”。晚饭后,我坐在电脑前面读书、写作;孩子在另一个房间写作业,谁都不关门。孩子的书、我的书、先生的书越来越多,我在 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孩子不怎么看我写的东西,但是她知道读书是家里的文化主流。键盘声、背课文的声音是晚饭后的主要声源。尽管如此,小孩子肯定会馋同学的智能手机,这个我心里有数。我们以成长的名义剥夺了她的一项需求,就尽量主动地以别的方式给孩子相应的补偿。

补什么呢?楼下有卖漂亮本子的,每次经过女儿的眼睛总是恋恋不舍。那么只要孩子喜欢,买。夏天买凉鞋,母女眼光不一致,不要紧,两双一起买。漂亮的晶莹剔透的头饰、发卡,只要看好了通通都买。14岁,初三临近毕业的时候,女儿用功,校服袖子磨出了一个洞,我找裁缝在袖口处补了三朵白色的玫瑰,打了一个漂亮的补丁,坚持到毕业。毕业晚会,学生们都要穿礼服。我意识到此事重大,和女儿一起去商场买了一条礼服式纯白蕾丝连衣裙。那一晚,男孩子西装革履,女孩子裙裾摇曳。有的早熟的小姑娘还穿着“一”字肩的露肩裙装。晚会浪漫而热烈,高潮迭起。女儿最喜欢的班主任和历史老师合唱的时候,大家都鼓励她上台给最崇拜的老师献花,她去了,像个白色的芭比娃娃,很兴奋。

女儿虽然没有智能手机,家里也并不多金,但是,她还是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这爱,有原则没有条件,有浓度无关成绩,在她需要的时候,父母给她最大的安全感。小学毕业,一家人一起出国旅游,娘儿俩一起去青藏高原看大山大河。

这之后,手机功能更加强大,有取代电脑之势。我的写作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写博客,写简书,尤其是简书软件,使用方便,帮我养成了有空就写字的习惯。晚饭后,女儿学习,我和先生都抱着手机。我跟女儿说,爸爸白天工作量大,晚上玩手机放松一下,你不要跟他计较。妈妈抱着手机是在写作,不是玩游戏,你千万别误会。说到也做到,频频发表文章的 纸和杂志拿回家,有时候特意请她点评一下,女儿知道妈妈并没有欺骗她,娘儿俩相安无事。

15岁,高一,女儿学美术必须用智能手机了。既然是刚需,那就痛痛快快挑一个可心的。同时讲好,手机只是手机而已,这个世界好东西多得是,不要因为手机一叶障目,与手机纠缠不清,影响前程。同时我在家里购置了大量的世界名著,甚至买了金庸全套的武侠小说。手机在手,但女儿并没有发生“量子纠缠”。

18岁,送女儿去重庆读大学,在候机室里,众人都抱着手机,我的女儿从包里从容地拿出一本书,安静自在地阅读。这孩子不是空心人,不用担心她荒废青春时光,我轻轻地舒了口气。

然而,这并不是手机故事的全部。

大学放假,发现女儿和每个成年人一样,每天抱着手机不离手。刷剧、玩游戏、定外卖、自拍、聊天……十年来,我想尽办法让女儿远离手机的苦心经营,在女儿上大学后一夕坍塌,女儿和手机纠缠的样子让人看了真无奈。可是,在这个一天不看手机可能就会被信息流甩出去的时代,谁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看看我自己,还不是和女儿一样?与家人联系用微信,写作用手机备忘录,上传下达落实整改,离了手机简直寸步难行。手机俨然是微型笔记本、生活小秘书、娱乐大集合、生存助力器……

突然想起一张摄影图片,上个世纪地铁里年轻人等候的时候人手一张 纸,埋头苦读;现在相同的地点,相似的人群改成了埋头看手机。手机已经深度侵蚀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时代科技发展所致。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考前,女儿有近十年的时间没碰智能手机,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这已经非常难得了。再要求她像小时候一样,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环境。既然成年人使用手机少有人会玩物丧志,相信女儿也会用之有度。

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地往前开,坐在车上,谁能逆时代潮流而动呢?

就顺其自然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