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 型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的机 相互作用——分析与控制》出版发行

风能因其丰富的储量和较高的利用效率,吸引了各国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且未来还将继续扩大装机规模。预计到2050年,25%~30%的电力将由风电提供。在风力发电技术的各个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这些成果进一步促进了风力发电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然而,随着并 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许多运行问题也日益增加,例如振荡和闪变。其中,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振荡时常发生,对电 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抑制振荡,可能会发生风电机组大规模脱 事故,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和故障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风力发电系统通常被当作一种分布式发电,而不是电 的主干组成部分。随着风电场机组数量的增多,缺少电 观点的控制方法往往会表现出缺陷,在变速风电机组的变流器控制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因此,机 相互作用的分析和控制是保证并 型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重磅推出《并 型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的机 相互作用——分析与控制》一书,精彩内容一睹为快!

点击封面 直接购买

《并 型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的机 相互作用——分析与控制》

解大 王西田 张延迟 顾承红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01 精彩内容

1. 政策导向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纲要》为风力发电,尤其是海上风电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方案》将风电作为新能源中最重要的发展部分之一。

2021年12月28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并 调度协议示范文本》《新能源场站并 调度协议示范文本》,对风电场的并 条件、涉 性能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中,“并 条件”一章中要求甲乙双方针对新能源场站并入电 后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并送电力调度机构备案。这就需要风电系统机 相互作用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2. 亮点解读

理论丰富,技术方法全面

本书涵盖了所有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机 相互作用,如次/超同步振荡,并讨论了许多电能质量问题。此外,本书还介绍了风电发电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如风电场等值建模、机 相互作用的传播规律、振荡监测和抑制方法等。因此,本书不仅是对现有工作的总结和补充,而且还将推动风力发电技术各个方面研究的发展,从而大力促进风电的开发。

从大数据视角看待振荡问题

在实际的风电场运行中,来自现场的大量监测数据本身具有现实的实际意义,其中就包含了风力发电机 相互作用的内容,直接体现在风电场 间的电流和功率的瞬时波形中。本书基于大数据技术,从振荡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振荡发生与电 运行方式的相关性入手,通过在线监测合理识别振荡类型,从而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抑制措施,并通过分析振荡关联因素来定位振荡源,有助于振荡的快速抑制。

原理与模型普遍适用,易于上手

本书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从最基本的部分开始,充分考虑了影响建模精度的所有方面。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掌握背后的原理,并且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适当地采用和调整这些模型。本书所述原理可以应用于分析风电场的运行和控制,也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含电力电子装备的系统,如光伏发电系统等。目前电力用户中电力电子装备的大量应用,使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的倾向不断增强,本书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

论述详实,实用性强

本书基于严格的理论依据和大量实际操作数据,给出了科学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研究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方法设计中。本书所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由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编写了相应的MATLAB软件,这些软件形成了风力发电系统机 相互作用软件包,并已在实际的风电场机 相互作用问题中得到应用。

02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解大,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励磁专委会委员、中电联标准委员会委员、IEEE EV分会理事、上海市电力工程行业协会专委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含新能源的电力系统源 协同及综合能源 。连续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多项科技部863课题项目和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与日本国家电信(NTT)、欧姆龙等公司有长期的国际合作项目,发表SCI和EI收录的论文150余篇,出版多部研究专著,曾荣获上海市、广东省和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以及其他省部级等众多奖项。

02 王西田,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动态理论,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

03 张延迟,上海电机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力发电系统。

04

顾承红,英国巴斯大学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能源系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