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验(都市短小说)
2021 11 12
一
“孩子她爹,我刚才接到秀秀的电话,她们说想把我俩接到北京去住。免得他们担心我俩死在农村老房子了,还无人知道”。“说来也是。虽说我俩眼前身子骨还硬朗,必竟也是古稀之年,说走就走了啰”。秀秀爹欣然同意。
秀秀妈姓张,七十岁整。持家劳作,屋里屋外,样样能干。特别是缝补烹饪,在村子里有名。
秀秀爹姓李,七十又三。农耕水捕,竹编木活,没有他不能做的活。年轻时,村里老人叫他能伢。现在年轻人喊他能爹。
他俩老虽舍不得离开左邻右舍,舍不得生他们养他们的衣村,但看到女儿女婿们的一片孝心,又有说不出的高兴。
“刘大姐,我们接到姑娘女婿的电话,要我俩去北京住。真舍不得你们”。“陈大哥,你去过北京吗?姑娘女婿要接我们去那里度晚年。以后去玩啊”。老俩口十分欣慰。是啊,穷山沟飞出了金凤凰,土包子进皇城养老,谁不自豪?一时间,羡慕的祝福,妒忌的目光,聚焦在张妈李爹身上。
二零一八年腊月的一天,天寒地冻。森山沟幸福村草干树枯,人躲兽藏, 显得有些荒凉。村头几只喜鹊在瘦枝上跳来跳去,发出喳喳叫声,好象在向村民 告,来客人了,来客人了。
”滴,滴,滴”,几声笛响,打破寂静。好奇的村民们出门看看热闹。哇,一辆鲜红耀眼的奥迪,稳稳地停在张妈李爹门前。象一团火,照亮整个村庄。少数村民所有的几辆摩托车,也都从路边搬到了墙边。
开车的是秀秀。她的丈夫在副驾驶座位。他们开门下车。“爸,妈,我接您们来了”。张妈李爹赶快出门迎接远到的女儿女婿。
张妈的午饭早就准备好了。稍息,李爹一碗一盘地端放在桌子上。
“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酸辣土豆丝,这是你小时侯最喜欢喝的鸡汤”。“对了,今天早上我把家里几只鸡都杀了,等会带走。你看,多新鲜的鸡汤啊”。
秀秀只是连声说谢谢,却不上筷入嘴,女婿也没表现有味口。
爹问,“你们怎么不吃啊?是你妈做得不好吗”?
秀秀朝丈夫使了一个眼色,说,“爸,我们刚才路过天津市时,吃了肯德基,喝了咖啡。还不饿呢”。“啊”,李爹并没有弄懂说的什么。
接着,秀秀忍不住哇了一声,差点吐了出来。他们看到了几只老鼠在灶台上跑来窜去,几片鸡毛浮在鸡汤里。
张妈李爹安顿完后,上桌吃饭。他们习以为常地从鸡汤里滔出鸡毛,一人还喝了一碗汤。饭饱,剩下的饭菜给邻居喂猪,并将家门钥匙也交给了他家。托付照看一下房子。
要起程了。老人们把打包好了的衣服,土特产品一包一包从里屋里往外拿。秀秀说,“不要带这么多,特别是衣服,那里穿不出去。到北京后,我带你们去买新的”。老人实在舍不得穿了多年还没破的衣服,还是择了几套留着纪念。
上车了。秀秀爹请女儿绕村转一下,一是与那些要好的朋友说声再见,一是再看看在这森山沟里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村子。
二
离开了幸福村,奥迪疾驰在高速公路上。
半路中,路过一个县城。秀秀两口子在这里买了汉堡包和牛奶充饥。
约莫五小时车程,太阳刚刚落山,远处一遍灯火糢糊可见。“爸,妈,看到前面的彩色光亮吗,那就是我们家,北京”。“不一会就到了”,女婿补充道。
城里人看似豪华舒适的奥迪坐驾,两老人却在内憋得恨不得马上下车。
“北京欢迎您”,五个大字悬挂在收费入口,围绕着的彩灯,红灭绿亮,黄熄紫燃,醒眼入目。一辆辆大车小车长龙式排队,等待交费,也还井然有序。两老人一切陌生,连空气也陌生得不是农村的味道。
足有一个小时,交费放行了。在灯火通明的城交线上,进入市区。
越往市中心,越是热闹。街道上的车辆串流不息,象条条飘动的彩带。街道两边的商店,广告牌闪烁刺眼,人群进出不断。震耳欲聋的音响不时地从娱乐场所传出,猜得出人们正在载歌载舞。
黄灯慢,红灯停,绿灯行,转弯让直进。走走停停,两位老人被这既快又慢的奥迪颠簸得头昏脑胀。晚上十点,终于到家了。
女婿提着大包小袋,秀秀掺扶着爹娘进入了电梯。两老人还认为到了家呢。大约三分钟,电梯停在了三十楼层,叮咚一声铃响,把老人惊得打了一个寒颤。电梯自动开门,“爸,妈,这就是咱们的家”。
三
二厅三室三卫,一百二十平方米。宽敞的客厅,吊灯垂辉,映得玻璃平面餐桌银光闪闪。两面玻璃大窗隐藏在紫红落地窗帘后面,拉开窗帘,流光溢彩,美丽的夜景尽收眼底。
“爸,妈,来日方长,能让你们看够。今天不早了,长途行车,人也累了”。说着,秀秀从冰箱中取出食品,微波炉嗞嗞作响,三、五分钟,三菜一汤备齐。“先简单吃点吧”,女婿说。
老人暗恩,这也确实奇怪,无烟无火,没灶没锅,饭菜就上桌了。
饭后,秀秀把爸妈引进了预先安排好的房间。King size 双人大床靠墙居中,被子枕头摆放得整整齐齐,暗示以后爸妈起床了,就该这样。左右床头柜上,台灯闹钟齐全。房内一道门进入卫生间,洗漱池,马桶,浴缸光亮无比。秀秀拧开浴缸水笼头,热水滑滑流出,等待老人们泡澡洗浴。一切安排好后,秀秀说,“您们享受吧,我也要睡了”。秀秀走出房间。
张妈如厕起身,“拍”的一声突然响起,马桷内象水管燥炸,吓得张妈直往外跑。“妈,这是红外控制自动放水,高压冲洗。人一离开,它就这样”。
老人也累了,上床一会儿,慢慢闭上了眼睛。可是天还未亮,外面括起了大风。快速流动的空气与高楼摩擦,发出嗖嗖响声,整栋楼房有些晃动。老人们被吓醒,抱着被子坐在床上。害怕大楼倒塌,李爹起床敲响了秀秀和外孙女的房门 警,“是否赶快下楼”?弄得他们一头雾水。“爸,怎么哪,人家的楼房比我们的还高,都没事。放心吧,回房睡觉”。
天亮了,风也小了。老人们拉开窗帘,片片白云经对面高楼飘然而过,再与自己的楼房比较,只在它们的正中腰。老人们放心了。
第二天,起床了。秀秀在手机上指划着,不一会,随着一声咚的门铃声,热乎乎的早餐被送上了门。有稀饭馒头,油条牛奶,鸡蛋小菜。张大妈还等着准备下厨帮忙呢。
用过早餐,外孙女上学,女婿上班。秀秀领着爸妈逛商店买衣服。
张妈李爹都穿着农村旧式大肩棉袄,李爹还将一条布带缠在腰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格外醒目。“这不是地道战中的王大爷和陈大妈吗?又要拍什么电影了”?不少人议论着。
秀秀有些脸红,但也没计么,爹妈能当上电影演员,也是别人求之不得的高兴事。
秀秀为爸爸妈妈选好了合身的羽绒服,虽有些花里胡哨,入乡随俗,老人也笑咪咪地接受了。
到了吃午餐的时候,秀秀领着爹妈来到一家西餐店。一人点了一份牛排,加上色拉生菜,土豆丝点缀,还有一杯葡萄红酒。怕老人牙齿不好,牛排五分烤熟。秀秀示范他们用刀叉切开,一片片带鲜红血丝的牛肉展现老人眼前,他们也象秀秀见到鸡汤里的鸡毛一样,差点吐了出来。
来姑娘家一天了,还没好好看看外孙女,多么想跟她讲讲话。下午六点,姗姗放学了。“外公外婆,我回家了,好多作业要做”,便关上了房门。无奈,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周末再说吧。晚餐桌上,听姗姗讲,周末更忙,两天都排得满满的。看来也只有在晚饭时十几分钟,亲近宝贝孙女。想起她妈妈那时上学,放学后,还割猪草呢。几个小女孩一起跳橡皮筋,踢行子,多么开心。老人为外孙女失去童年的快乐惋惜。
第三天,秀秀与丈夫上班。张妈闲得无聊,到处看看,也想找点事做。她进入孙女房间,到处看看她儿时的照片,摸摸她的书她的作业本,也不失为对孙女的痛爱。张妈也拉开了孙女的挂衣柜,一件一件地看孙女穿着计么。张妈发现了两件短衫,取出在自身上比了比,肚脐眼都盖不住。姗姗比自己身高,这怎么穿得。再翻,又见两条不是破了膝头就是破了大腿的牛仔裤。张妈心疼地说,“我的好女儿女婿啊,你们花还么多钱踉我们买这置那,你们却如此节约,舍不得跟孙女买几件衣服。正好妈也没事,就跟她补补吧”。
她拿出带来的针线包和裁剪刀,稍作比划,将两件超短衫剪裁,拼接成了一件长衫。并将一条长裤改成短裤,剪下的布料正好用于补在另一条破膝破腿的长裤上。
下午放学,吃过晚饭,张妈想起了补衣的事,让孙女试试。
“妈呀,这是花了两千多元买的4件衣服,就被您几剪刀改头换面了”。姗姗跺足哭了。秀秀也埋怨道,“您怎么不事先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呢。这些衣服不是小了和破了,是现代年青人的流行款式”。张妈尴尬得无地自容。好的是,缝补后的衣服有另一种风味,穿出去,说不定还会引领潮流。张妈心情略有好转。
四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却觉得太慢。女婿深知他们孤独,便跟他们一人买了一个平板电脑。岂知老人们不懂什么文化,认不了几个字,好不容易学会了上 ,也只能是看看小朋友动画。
熬过了半年,老人们看到他们一家三口只是在早晚餐时有点时间相见。女儿在建设银行上班,负责借货,责任重大,时常加班加点。女婿在荣华公司搞软件开发,为了按时完成一个任务,家里成了夜间办公室。外孙女一年后高考,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都市生活过于紧张,老人在这里生活极不自在,更不愿意为他们增加负担。老人商量,想出了一个全美办法。
“女儿女婿,我们有一事想与你们商量。半年来,看到你们实在太忙,还要照顾我们,你们担子太重,我们在这里也不习惯。我们还是想回农村老家”。
“那怎么行,年纪大了,一旦有个生病或不能动了怎办”?
“好办”,李爹说。“在北京生活开支大,物质又贵,我记了一下账,你们为我俩一月要多花五千元,不说买衣服鞋帽等,只吃喝,也超过三千。不如你给我们每年存三万,到我们不能动弹时,付工资请隔壁王妈照看我们。他们一家对我们很好,他们家的儿子就象我们儿子。这样一来,即可从经济上帮助他们,你们也不必为我们担心。假期有空时,你们想来就来看看我们。何况我们还可以微信视频”。
秀秀和丈夫一商量,“也行”。
二零一九年的初夏,北京就已热得流汗。这辆鲜红的奥迪载着张妈李爹回到了森山沟。此时的幸福村,绿树成阴,花草飘香,凉风习习,到处一片田园风光……。
后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