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骄傲的昂着头,由南向北盘卧在邹北绿色的平原上,东部展伸的龙爪上,有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一座依山而建的茅草房,孤独地被高低起伏的山丘环绕着。房后面的山坡上几颗桑树被人们攀爬的变了形,东山墙外几颗柿子树伸展着腰肢探向房沿,西山墙外的石崖缝里歪歪斜斜地长着几颗护坡的榆树。院子没有围墙,只用一些树枝随便的挡了一圈,一只看家的小黄狗眯着眼伸着舌头懒洋洋的卧在房门口,任由几只鸡在追逐觅食。阳光透过挂满青枣的枝叶斑斑点点地洒满了整个院落。院子和下面的村子只隔着一条蜿蜒的山路,路的一头通向村里的小学,一头弯弯曲曲的向山里延伸。
这就是二憨哥哥俩的家。
房上的茅草,是二憨哥家祖坟林地里生长的一种林草,这种草生长缓慢,两三年才割一茬。成熟的林草有一米多高,呈腥红色泛点黄,秸秆韧性大,不易霉烂,是盖茅草房的精品。把收割下的林草捋成把,铡成一尺来长,双手紧紧掐成一扎多厚的草把,由房檐向上一排排相压一半码上去,直至房脊,用脊瓦罩顶,两头房沿上用三道小瓦封住。从山下望去,绿树环抱的茅草屋,屋顶上那几支被鸟儿衔起来未叼走的茅草随风摇曳,与房檐摩沙的几挂尚未熟透的柿子引得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
上世纪中叶,二憨哥和腿有残疾的哥哥就住在这三间祖屋里。父母先后离世时,二憨哥不足五岁,哥哥已年近二十,为了年幼的弟弟终生未娶,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从山上砍些荆条、藤子等编成背草的粪箕、推土的荆篓、盛粮食的簸箕、篮子等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到附近集市上去卖。哥哥的手艺精湛,编成的簸箕、篮子等物件精致耐用,很受人们的欢迎,常常成抢手货,解决了兄弟俩的衣食等问题。生产队时期,哥哥除了挣工分,还忙里偷闲,编些小件生活用品,换成零钱,供弟弟上学。
据说,二憨哥出生时,正赶上茅草房补草修缮,村里帮工的几个人在房上房下忙得不可开交,正在厨房做饭的娘突然有临产的感觉,忙叫哥哥喊来接生婆,随着东间屋里一声婴儿的啼哭,接生婆长吁一口气说,这小子真憨,偏偏这个时候来。爹叼着旱烟袋,坐在门槛上,听到这句话,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接过接生婆的话说,就叫他二憨吧。
二憨哥从小聪颖,牙牙学语时,就学会了数数,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就会背三字经、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张口就来。哥哥送他到小学校 名上学时,他背的小九九歌,引来几位老师的赞扬。校长拍了拍他的脑袋:是个好苗子。哥哥请校长给弟弟起个大 ,因哥哥大名叫孔广岱,兼教高年级语文课的校长沉思一会说,百福并臻,就叫孔广臻吧。虽然有了大名,本村人仍二憨、二憨哥的叫着。二憨哥在小学期间,连跳两级,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一中。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以年年三好学生资格被保送读高中。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高二下学期的一个周末,哥俩到山上去采集荆条,腿有残疾的哥哥在攀爬山崖时,一脚未登稳,跌进山沟,头部失血过多,不幸离世。突然失去相依为命的亲人,二憨哥哭得死去活来。生产队帮忙料理了哥哥的后事,学校为其发放了助学金,怎奈顶梁柱没了,山坡上的茅草房摇摇欲坠,悲痛欲绝的二憨哥辍学了。
回乡后的二憨哥还不到十八岁,加上身单力薄,达不到生产队的壮劳力条件,大队支书找了上级部门的领导,让他在本村小学任民办教师,队里给记工分,学校每月发6元补贴。每天,二憨哥沉浸在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中,课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使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一声声“孔老师”,使他逐渐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慢慢地,他爱上了这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孩子跟着这位哥哥级的孔老师,在茅草房前的石头台上写作业,在院子里嘻闹。时值初夏季节,孩子们爬到房后桑树上摘吃桑葚,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个个红润的嘴巴,被桑葚染得黑乎乎的。看着这群孩子天真而又调皮的模样,小孔老师被感染了,忍不住也到树下摘了几把熟透的桑葚,和孩子们共享这一欢乐的时刻。冷清的茅草房又充满了生气。
三年后,大队支书相中了这位越长越帅且有才气的后生,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小孔老师。从此,二憨哥的茅草房每天都冒出缕缕青烟,饭菜的香味在半山腰飘荡。二憨哥俨然换了一个模样,乌黑的头发整天梳理的整齐锃亮,衣服穿得整洁合体,红润发胖的脸庞,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在家与学校来回的路上,步伐虽显匆忙但坚定有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小孔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还出席了县里的表彰大会。1985年,干了20多年民办教师的孔广臻转为国家正式教师。新世纪之初,孔广臻光荣退休了。一双儿女早已学业有成,各自在省城和县城成家立业。退休后的二哥和二嫂商定,婉拒了随儿女生活的请求,坚守在祖传的茅草房内。修葺过的茅草房,内部装修一新,院子四周围上篱笆墙,门前养了几池鲜花,院内空地上种的几畦时令蔬菜绿油油地争相生长,引得蜂蝶缭绕。早晨,老俩口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漫步在茅草房附近,呼吸着山里带着潮湿味的空气,轻轻哼着几曲小调,唯恐惊吓着树上鸟窝内依偎着妈妈的幼鸟;傍晚,夕阳已到了山的那边,只有一抹红云在茅草房上空盘旋,老俩口围坐在房前石桌边,品尝着紫砂壶里的红茶,不时和下山的老友打着招呼,邀请着共品一杯香茶。也有不愿过早回家的学生,蹦蹦跳跳地叫着爷爷、奶奶,来房前几个小桌上写作业。碰到疑难题时,还会请教老孔老师。爷爷级的老孔老师会耐心的辅导。这时,二嫂会含情脉脉地看着二哥,仿佛没见过老伴讲课似的。而老孔老师则像又回到课堂上,幸福的脸上泛着骄傲的神气。茅草房前的小院,在孩子们的笑语和鸟儿吱喳的欢叫声中,送走了一天,即将迎来又一个灿烂而又明媚的早晨。
壹点 香斋居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