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秤:平庸但会大卖

摘要:多一个小米没什么,这是一个大市场,没有一家能过做完,我们重点把产品做好,小米市场教育能力有目共睹,对我们是好事。

如你所见,小米家族有添新丁:智能体重秤。这款定价 99 元的智能秤属于小米生态链产品,它出自华米科技,给本来并不是那么重要却相对成熟的电子秤市场带来了更多关注。

小米电子秤并非出类拔萃,连价格优势也没了

在硬件上小米电子秤的卖点是,测量精度达到 100 克(这是约 2 个鸡蛋的重量,iPhone 6 重量为 129 克)。161颗LED灯形成的点阵显示屏,外层覆盖钢化玻璃面板。在软件上它的卖点是可以支持多种单位比如磅、斤、千克,可以支持多大 16 个人的自动识别。

不论软件还是硬件,所有卖点都是不折不扣的微创新,无关痛痒:精度 100 克并非技术难题,市面上不少产品已经达到这个水准,用户不是卖肉精度 100 克和 200 克差别并不大。LED显示屏是不少智能硬件的方案,比如墨迹空气果以及可穿戴老大 Fitbit 出的 Aria 电子秤。白色钢化玻璃、多种单位、多人识别这些都不算首创,且对用户而言没有太大吸引力。小米如果讲一个“一块白色钢化玻璃之旅的故事”,自然可以加深用户印象,实际并没有。

众所周知小米产品核心竞争力是性价比,除了手机平板别的产品很难体现出性能,因此性价比几乎约等于价格,即低价取胜。给小米做智能秤的华米科技还做了小米手环,定价 79 元卖出超过 100 万只,成为 2014 年中国刨除手机平板电视的智能硬件市场的最大赢家。在手环市场已经不景气小米能够后来居上,最核心的原因是价格,79 元的价格让不少玩家想跟都力不从心。

小米电子秤凭什么突围呢?先来看看其他玩家的情况。

  1. Fitbit Aria wifi 智能乐活体重秤,支持体重、体脂测量,定价 1198 元。

  2. 云悦 RyFit 智能体质分析仪-经典版,可测量多种体质数据,自动开关机,489 元。

  3. 有品(PICOOC)S2 智能体脂健康秤,测量包括脂肪在内9项指标,定价 399 元。

  4. 云悦 RyFit 智能体质分析仪-魅族版,199 元。

  5. lemon,自带屏幕 99 元。亿欧乐新款智能秤,定价 99 元。

  6. 乐心(LIFESENSE) S1 电子称体重秤,首款接入微信的体重秤,定价 99 元。

  7. 智能体重计 lemon 2,没有自带屏幕 89 元;

智能秤市面上已形成品牌的玩家其实不少,小米电子秤相比其他玩家而言并无特别之处,其他产品的“体脂率”等数据的测量,小米电子秤这一代尚不具备。还有玩家提供多种颜色选择,对于妹纸用户应该还是有些杀伤力。总之,从软硬件功能来看,小米并不算出类拔萃。而 99 元的定价也并未像过去那样“颠覆”行业,杀得已有玩家措手不及,甚至还有比它更便宜的。那么,小米电子秤还能卖得好吗?

依然会成为2015年爆款产品,因为刚需!

小米电子秤能卖得好吗?总是听到有人说,就算小米出一种叫做“翔”的产品,还是会有人买。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小米电视、小米空气净化器,就并没有预期的火爆。不过,小米电子秤恐怕很难卖不好,因为这个市场实在太大,太刚需了。

年初去深圳拜访一位业内人士,对方透露说据统计,2014年在手机平板之外,智能硬件卖上百万的只有三类产品:一类是智能电视,乐视TV卖了 150 万,TCL TV+ 百万级,电视盒子销量更高;一类是小米手环,百万只;还有一类就是做电子秤的。而根据雷科技最新搜集的数据,麦开 lemon 系列 2014 年卖了 16 万只,2015 年目标出货 50 万只;picooc 全年 15 万;伊欧乐去年近 9 万,今天目标是 80 万只,在小米 99 元面世后推出了百元以下的普及版。

智能秤已经卖得很好了,2014 年只会卖得更好。关心自己和家人(尤其是孩子)的体重,比关心走了多少步路、有几个小时深度睡眠,有意义多了。能够说明电子秤本身是刚需的是,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每年卖出的电子秤达到了 3000 万…不贵,但量大。因此,小米、麦开、乐心们要做的事情是去抢这 3000 万的市场,彼此还算不上竞争对手。麦开创始人李晓亮对雷科技表示,“多一个小米没什么,这是一个大市场,没有一家能过做完,我们重点把产品做好,小米市场教育能力有目共睹,对我们是好事”。

小米为什么要做电子秤?因为能卖出去。

小米做手机,有人说不是为了卖硬件而是要获取用户做服务;小米做手环,有人说不是为了卖手环而是要做大数据做健康分析做统一 ID;小米做插座都有人能扯到智能家居上。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即服务、硬件零利润……其实这些都太虚无缥缈了。事实证明,卖不出去硬件,以上一切都是扯淡。当然,能卖出去,确实可以做到,比如 Kindle。

被业界视作硬件界腾讯的小米,确实是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能做。但做什么,小米自然有自己的逻辑。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小米只做能卖出去的刚需产品。插座、电子秤、空气净化器等等。众筹 站一些五花八门的长尾产品、工程师思维创造的一些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不受用的产品、存量市场本身就很小的产品,小米是不大可能涉及的。小米 5 周年纪念日活动,卖出超过 3.86 万台小米电视,7.9 万台路由器以及 77 万个智能硬件设备,其中小米手环就卖出超过 20 万只,新品小米插线板卖出超过 24.7 万只,配件总支付金额超过 1.9 亿元。而这些获得“大卖”的产品,都是刚需。

又回到智能硬件是什么这个问题。智能硬件是重新定义一款全新的产品,还是在电子产品基础上进行改造?前者失败居多,比如 Google Glass、防丢卫士、随身 WIFI、智键、空气果。而改造型的产品在确保一个核心刚需的前提下在进行一些智能化的服务提供,这种锦上添花式的思路反而越来越清晰,并且不断被证明:手机、电子秤、插座、电视、手表……等等。当然事实并非这么泾渭分明,不过这确实告诉我们,智能硬件首先它应该是一款合格的硬件,否则就算你 App 可支持 100 人、能够一毫秒联 、有 Google 的大数据和百度的云服务,都是飘在空中的云朵,看上去很美,而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1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