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BATJ之后,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滴滴等也纷纷在“流量+金融”模式业务上寻求突破。
近日,将赴港上市的美团点评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截至4月30日,美团点评向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14亿;向个人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7亿元。这21亿元的“生活费”均在美团APP上借出完成。
具体来看,各家产品APP的“钱包”成了消费信贷的主入口。除了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甚至新浪微博APP的“钱包”里,各类消费信贷、理财、财险等金融业务均在其中。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 新贵以自营或导流、联合放贷等模式参与消费信贷业务,成了最普遍的“流量+金融”模式。
美团借出21亿元生活费
预计于9月20日在港上市的美团点评近日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美团点评向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14亿;向个人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7亿元。
相比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甚至消费金融公司,美团点评的消费信贷业务体量并不算大,但是发展已经非常迅速。招股书数据显示,美团点评的新业务及其他部分收入(云端ERP系统及小额贷款业务的收入)由2015年的7050万元大幅增长至2016年的人6.67亿元;其后一年内又大涨206.1%至2017年的20亿元。
在美团点评的APP页面,从钱包功能里,可以看到它的消费信贷产品“美团生活费”,其中有主要面向商户的ToB信贷“借钱”、主要面向个人的ToC产品“分期”。
美团从2016年就开始to B和to C的信贷业务,不过那时候还是以导流和联合放贷为主。比如面向商户的额度5万以内极速贷、额度最高50万的经营贷,主要是与新 银行等机构合作;面向个人最早是与招联消费金融合作,为其导流。随后到了2017年,除了仍然做无抵押小额贷款导流业务之外,美团上线了自营产品——“美团生活费”,如上图所示,有借钱、分期项目,申请入口都在美团钱包里。
据美团点评最新版招股书的介绍:
在商户端,平台主要为商家提供最高人民币100万,信贷期为6个月、12个月或18个月的贷款,月利率为1.5%。截至4月30日,该类贷款平均贷款金额为7.24万元,平均贷款期限为12个月。
在用戶端,平台则主要提供信贷期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借款上限为5万元的贷款产品,日利率为0.05%。截至今年4月30日,该类贷款平均借款金额约为5000元,平均贷款期限约为9个月。
相比花呗、借呗略高的利率水平,不难发现,这些贷款产品规模还不算大、借款人散户化。
“钱包”信贷成最普遍“流量+金融”模式
互联 流量新巨头以自营或导流、联合放贷等模式参与消费信贷业务,在业内看来,目前消费信贷仍是最普遍的“流量+金融”模式。
产品APP上的“钱包”,成了消费信贷的主入口。除了上面的美团点评,像滴滴、今日头条甚至新浪微博APP的钱包里,各类消费信贷、理财、财险等金融业务均在其中。
今年7月前后,今日头条上线一款名为“放心借”信贷产品。打开今日头条“我的钱包”一项,即有明显的“最高20万借款额度待领取”、 日利率0.03%起,按日计息,即时到账、限量开放,先到先得等字样的广告。从官方介绍来看,合作方包括南京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和新 银行。
牌照竞夺
具体来说,美团点评定位为向商家提供广泛解决方案的综合平台,除了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配送基础设施之外,还有云端ERP系统、聚合支付系统、供应链和金融服务;而其目前的平台上,截至2017年底的数据,3.1亿交易用户和440万活跃商家,全年58亿笔交易和3570亿元交易额。类似的是交通出行工具滴滴,截至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和用户数分别是74.3亿单和4.5亿人,围绕这类人群的汽车金融、理财、保险等等业务潜力巨大。
事实上,和阿里、腾讯、京东等类似,新崛起的流量新贵的规划路径一般也是:围绕流量场景、以支付为切入,嵌入面向B端和C端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比如小米,围绕小米商城支付服务以及NFC手机的闪付功能等打造小米钱包,然后踏足消费信贷,并兼营理财、保险、基金代销和供应链金融服务,链接起生态链的上下游。
变现挑战,钱从哪来?
在上述涉足金融业务的互联 公司中,小米的持有的各类金融牌照相对最全。
尽管从数据上看,2018年一季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利润占小米集团的比例分别为0.9%和0.22%,规模并不是很大。但这之中,利润较高的消费信贷业务却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小米贷款余额由2015年的1.01亿元增至2016年的16亿元,再增至2017年末的81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贷款余额为84.79 亿元。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峰列出了小米金融业务面临三大挑战:
(1)起步较晚,目前业务体量小,在金融业务经验积累、人才储备方面不足, 核心的征信数据比较缺乏。
(2)金融牌照较少,随着国内金融监管趋严,牌照发放收紧,后续布局金融业务的门槛提升,难度增加。
(3)相比支付宝和、微信的大流量入口,客户基数小、APP活跃度低。客户交互频率低,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与之类似的美团、滴滴等高频流量入口,也会遇到起步晚、体量小、牌照限制、金融专业性门槛等问题。而且,随着金融业务规模扩大,钱从哪里来?
小米招股书曾披露了其互联 金融业务资金的主要渠道:
1)2017年借款112亿元。
2)2016年小米向宁波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5亿元,2017年向宁波银行借入短期贷款3.9亿元,为互联 金融业务提供资金。
3)2016年发行5亿元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3.9亿为优先级、1.1亿为次级;2017年发行48亿元ABS,其中39亿元为优先级、8.56亿元为次级。
4)通过第三方信托获得筹资12亿元。
可以看到,除借款之外,成本相对较低的资产支持证券化,是近年来小米金融在内的从事消费信贷业务各类机构的重要融资渠道。截至目前,wind数据显示,小米小贷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发行了8只总计43亿元的ABS项目。不过,融资成本逐步攀升,到了去年12月最新一期的优先级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6.12%。而且,受到监管、利率水平等多因素影响,2017年底到今年5月份,消费金融ABS的发行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还有一个风险是逾期。上述北京消费金融运营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的消费信贷都在起步阶段、规模尚小,逾期可控,但贷款余额放量之后,平台如何平衡好利费及资金成本,应对潜在的逾期坏账风险控制不容忽视。
百万用户都在看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 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有一种美好习惯,叫做阅后点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