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 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加强 络直播行业基础管理。
通知要求,实行用户实名制,加强 络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完善直播内容监控、审查制度和违法有害内容处置措施。
络直播实名制包含哪些内容?对直播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直播平台有哪些措施来更好的落实监管工作?
今日KK直播有幸邀请到直播行业专家、直播平台从业者、法律专家和主播代表等,共同探讨 络直播实名制对直播行业的影响。
参与讨论的嘉宾分别是:艾媒咨询直播行业高级分析师 刘杰豪、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贝赛、静佩家族负责人 黎静、《今日 红》主编柳翠霞、KK直播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 祝凯宇、KK直播安全中心负责人杜孝森、主播 夏林。
讨论1
主持人:此次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 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直播行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从法律角度如何解读?
艾媒咨询直播行业高级分析师刘杰豪:我们认为,一个行业只有在完善的监管下,才能真正释放其真正潜力。此前直播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行业准入条件和直播内容缺少一定的监管机制。
此次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 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国家有关部门要强化 络直播服务基础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存量违规 络直播服务清理工作,对直播行业进行整顿以促进其良好健康地发展。
KK直播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 祝凯宇:此次政策的出台,相比过去,首次明确了直播平台等的责任,对于内容审查等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同时还提出用户实名制,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直播行业从业者的行为,推动整个直播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事实上,随着 络直播市场不断成熟,这两年主管部门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主管部门不但出台了多项重磅政策,而且开展了多次集中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对直播平台的监管也越来越完善和体系化。
KK直播在直播行业深耕多年,我们当然非常支持这类政策的推行,也会在接下来的监管行动中积极响应。对于我们来说,政府监管能更好的净化直播市场,建立健康的行业环境,促进直播行业的理性发展。
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贝赛:首先,加大对 络直播的监管力度是十分必要的。2016年公布的《互联 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互联 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主体责任”,而《通知》首次明确了行业监管中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 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等各自的责任,推动互联 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这是从行政要求角度对现行法律规制不足的弥补。
再从《通知》的内容来看,主要内容包括五点:
第一是加强 络直播服务许可和备案管理工作。这一点对2011年公布的《互联 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进行了细化,强调了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向电信主管部门履行 站ICP备案手续,涉及特定业务的还需要首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取得许可并向公安备案。这一举措从 络直播的筹备阶段就强化对其的准入监管。
第二是强化 络直播服务基础管理工作。其中要注意的是,各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按照要求落实用户实名制度加强 络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16年的《互联 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就要求了互联 直播服务提供者对互联 直播用户、互联 直播发布者进行身份信息认证,并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北京 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里也要求对所有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建立违规主播名单通 机制。《通知》对现行法规和行业自律进行了整合和完善,更加明确地要求加强对 络主播的管理,是对各直播平台的具体要求。
第三是组织开展存量违规 络直播服务清理工作。 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应全面清查自己现有的服务对象是否适格,为不适格的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两个月的补救时间,对逾期任不能完善相关材料的对象应停止服务。这与第一条相对应,从 络直播的后续阶段加强监管,弥补先前的“漏 之鱼”。
第四是建立健全 络直播服务监管工作机制。其中要求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开展业务,不得利用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如果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传播宣扬淫秽、赌博、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根据《互联 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其停止提供该文化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 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 络主播在互联 平台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对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刑法》中也规定了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今日 红》主编柳翠霞:截至6月,我国 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5亿,随着直播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样的监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注意到,2018年上半年行业相关政策规定已达8起,随着这几轮的政策监管,直播行业已经基本告别初期的草莽生长时代。
好的政策也要对应相应的执行。对于行业从业人员和机构来说,必须要认真解读并贯彻实行相关政策,杜绝炒作、不良内容等现象出现,一同助力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前进,为 会带去更多正能量。
讨论2
主持人:通知首次明确了行业监管中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 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等的各自责任: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向电信主管部门履行 站ICP备案手续,涉及经营电信业务及互联 新闻信息、 络表演、 络视听节目直播等业务的,应分别向相关部门申请取得许可,并于直播服务上线30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到属地公安机关履行公安备案手续。
为直播平台提供 络接入服务的企业,不得为未履行ICP备案手续、未取得相关业务许可的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 络接入服务。
应用商店不得为未履行ICP备案手续、未取得相关业务许可的 络直播平台提供App软件分发服务。
首先请问贝赛,ICP备案是什么?ICP备案手续和相关的许可,申请流程是怎么样的?企业需要有什么样的资质才能申请成功?
请问目前直播行业,拥有ICP备案并取得相应许可的直播平台占比大概多少?此次政策的出台,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贝赛:ICP可以理解为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 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或部门。互联 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国家对经营性互联 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 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 信息服务。
简单来说,ICP备案是工信部对每个在国内连接互联 站的强制要求,ICP备案不分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只分个人或企业。ICP经营许可证,即互联 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提供经营性互联 信息服务的公司必须要取得的证书。
艾媒咨询直播行业高级分析师刘杰豪:我们关注到,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直播行业的整顿一直在持续,并且力度也非常大。此前已有不少直播平台、主播、包括用户都受到了封禁的处罚。包括对平台上的评论等内容,均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而目前在剩余的直播平台中,拥有ICP备案并取得相应许可的直播平台占比应该在三分一左右,这些平台无论在内容监管以及平台管理上均是业内表现较为突出的。
《今日 红》主编柳翠霞:这次的政策,会清除一部分不符合规范的平台或服务机构,也会彻底杜绝传播负能量、炒作等低俗 红主播出现。尤其是对于一些打擦边球、涉黄涉赌的小平台和主播,基本没有太大发展空间。
相对应的,目前来说,头部直播平台基本上都有齐全证件。直播行业经过几轮的监管,已经基本完成了行业的自查、政策的执行。行业洗牌还是言之有过,只能说是去其糟粕的过程,目前直播行业的格局基本已经固化。
KK直播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 祝凯宇:对于我们平台来讲,KK直播很早就完成了 站ICP备案,同时也取得了 络视听节目直播等业务许可证。在业内,拥有ICP备案并取得相应许可,也是检验平台是否具备直播资质和能力的基准线。此次规定对于相关标准有非常详细的阐述,明确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 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的责任,大浪淘沙之后,直播行业才能够真正迎来良性发展。
讨论3
主持人:此次规定的一个亮点是要落实用户实名制度,这对于净化 络直播环境有什么作用?
艾媒咨询直播行业高级分析师刘杰豪:实名之后,监管部门进行监督问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身份认证查本溯源,对违法违规分子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比如之前有些主播利用 络直播并未实名制的漏洞,在直播中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问责追究成了问题。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一举一动,在完成实名制认证之后,平台内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效率将大大提高。这对于平台管理上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
KK直播安全中心负责人 杜孝森:KK直播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前,就已经落实了用户实名制度,也是现有的平台中,最早落实这项制度的。KK平台的游客是不能发言的,注册用户只有绑定手机、实名认证后才能发言,通过第三方注册和实名认证的用户可以发言。
同时,为了确保实名且实人开播,我们用了四天的时间加班加点上线了“主播开播实名认证对比功能”,更加精准地做到了每次开播的主播与实名认证信息匹配。
在我们最开始推行用户实名制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当时我们要求实名认证,在业内还是比较早的,很多平台都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有些用户反馈,不想绑定手机,觉得我们平台是不是太严格了。
但作为平台,我们始终认为,为用户和主播提供一个健康的 络环境,才有利于平台的长期发展,所以KK仍然坚持所有主播和用户必须实名认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管是用户和主播,都切实体会到了实名制度的益处,用户实名制度得以在KK全平台推行。
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贝赛:落实用户实名制便于政府管理和监督用户,对于造谣、传播不良信息的人具有一定威慑作用,有利于减少不良信息传播,起到净化效果。
实名制落实的一大困难是隐私问题。用户愿意配合实名制是要有对平台的信任基础的。如果用户信息被泄露,会影响实名制的落实和平台的运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要先落实对平台的监管,加强监督机制,提高平台的自律意识;同时平台需要巩固自己的 络防火墙,即法律难度叠加计算机技术难度。从法律角度讲,一旦要使用用户隐私,整个流程必须公开公正,并且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之配套。例如完善用户隐私泄露后的法律救济措施和用户在平台上实施不法行为的惩处措施。立法难度较高。
同时,《通知》的落实需要成本。如上所述,这是法律难度叠加计算机技术难度。对用户而言,其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变高了,如果无法获益甚至利益受损,容易滋生用户的不满情绪。落实实名制不只是程序上实行实名认证,更是要落实整个政策的精神,达到实名认证的效果。“说”和“做”之间的巨大鸿沟,需要平台用实践去跨越。
最后,即使实名,也不能准确定位到某个用户,存在用户借他人信息认证登陆平台的可能。身份信息流通属于公民私下行为,无法做到根本杜绝。这也是对平台和法律提出的难题。从法律角度讲,当用户利用他人身份在平台上实施了不法行为,如何追究到真正的责任人?真正责任人与身份信息对应人的责任如何分配?这都是立法和司法要完善和解决的。
KK在用户实名制这块,也是推行的比较早的。在实名制之前,有些用户说话口无遮拦,对平台用户造成挺不好的影响。
后来KK推行了用户实名制之后,比较明显的能感受到,整个直播间的氛围更好了,舆论环境更加文明,很少再见到“键盘侠”了。我个人是很欢迎实名制的。
讨论4
主持人:通知中强调,要加强 络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主播人群有什么特点?管理上有什么难度?目前主播入驻平台有什么门槛?对于主播管理这块,公会和直播平台有哪些有力措施可以分享?
KK直播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 祝凯宇:主播人群,相对来说,自由度更高,流动性更强,管理难度也会相对较大。
在对主播的日常管理运营中,一方面,KK严格平台规范,强化纪律要求,出台《KK平台主播管理规则》,对直播内容进行规则上的约束。
另一方面,平台不断自审自查,及时自纠反省,时刻绷紧行业底线这根弦,不触碰法律法规和道德的警戒线,共同抵制各类违规内容。
此外,KK直播也建立了监管巡查的长效机制,在日常运营中,不断加大内容监管的投入力度,以保证监管的常态化。
同时,KK直播推出了“百日培训计划”,定期对公会和主播举行培训,引导主播为大家提供健康、向上、积极的直播内容。
KK直播安全中心负责人 杜孝森:KK后台有成熟的黑名单筛选系统,并与有关部门联 ,同步身份证黑名单系统,一旦某个主播出现严重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被列入黑名单,KK直播将禁止其注册和使用。
目前,主播入驻KK平台,必须年满18周岁,认证时要绑定个人手机并提交实名认证信息,通过第三方认证功能(芝麻认证)进行比对,认证完成后才能下一步申请成为平台主播。
静佩家族负责人 黎静:对于公会来说,我们一来要遵守国家规定,遵守平台的规定,二来,公会和主播也要自查,我们公会也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对主播和直播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加入我们公会的主播,我都会对她们进行详细的培训,什么内容是好的正能量的,什么行为不可以在直播间出现,会不断提醒她们自己多加注意。
像一些新加入的主播,我和其他公会管理人员,更会格外注意。他们直播的同时,公会都有专人来盯,就是为了确保内容是积极向上的。
讨论5
主持人:通知对于健全完善直播内容监看、审查制度等做了详细规定,比如建立7×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规定直播内容存储时间等。直播平台目前对于内容审查这块有什么规定?有哪些技术手段和措施能对内容进行有效监管?
KK直播安全中心负责人 杜孝森:KK直播有着自己的一套巡管系统,从技术和管理上全面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管。
我们的《KK平台主播管理规则》,对主播在直播中的服装、发言内容、游戏行为等作了详细规定,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直播环境。
实时视频监控以来,可以做到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处理违规问题,确保把违规视频时间缩小到最短,目前我们基本可以确保在20-30秒被暂时关闭直播,再做后续的封 拉黑等处理手段。我们自主研发的监控工具可以做到一键关闭直播。
同时,所有直播视频,KK直播也按有关部门要求,在服务器中保存60天以上,真正做到不漏查,不误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