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群众认识代表,让代表走近群众,真正搭建起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推动开展代表“三进一上”活动的初衷。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如何让群众认识了解代表、有事随时找到代表?如何让代表真正“动”起来,走到群众身边,摸清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让履职更加扎实有效?这是新一届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后想要重点突破的“课题”。
代表“亮身份”,服务“心贴心”
“开展人大代表‘三进一上’活动,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需要,也是代表接受群众监督和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新突破的有效途径。”8月24日,东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军在全市代表工作暨深化人大代表“进 区进企业进机关上平台”工作现场会上说。
根据新时代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代表“三进一上”活动。“三进”就是人大代表进 区、进企业、进机关,助力基层 会治理、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和难点痛点化解;“一上”就是代表身份信息、履职情况上平台,不仅包括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代表工作室等实体平台,还包括“一总三分”线上信息平台,让每一个代表在云平台上拥有了一个履职台账、一个二维码、一个履职APP,从而达到既亮明代表身份,又晒出履职内容的目的。
“人大搞的这个活动好啊,代表来到咱身边,听听老百姓的心声,为咱老百姓办实事,你看海昌路上安了红绿灯,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东营市河口区三义和村的村民们提起纷纷为“三进一上”活动竖起了大拇指。
河口区海昌路位于区物流园内,因周边都是物流企业,来往车流量很大,但由于园区新建时间不长,周边道路的交通设施还不完善,附近的居民出行受到很大的影响。河口区人大代表孔梅英在“进 区”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到现场调研查看,并协调相关部门对海昌路附近交通问题进行“把脉问诊”,领衔提出了代表建议。现在海昌路上设置了隔离带还增设了红绿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周边居民出行方便安全多了。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蒋炜介绍,“三进一上”活动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受到群众的认可和称赞,主要得益于活动开展得扎实,办了实事,见了实效。据悉,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身份信息全部“上墙”“上 ”,代表通过进 区、进企业、进机关,先后参与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防汛抗涝等应急性志愿服务活动1400余人次,帮助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55项,化解基层矛盾纠纷50余起;在平台方面,依托“家站室”实体平台接待群众2490人次,收集 情民意1560余条;代表走访企业150余家,开展调研40余次,召开帮扶协调会议30余次,围绕技术革新、科技创新等提出高质量、专业性强的意见建议52条。
“码上见”代表,联系“零距离”
“前几天我晚上跳广场舞的时候,发现 区广场的厕所到了晚上6点就关门,对晚上在广场活动的群众来说很不方便,我通过‘码上见’小程序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我们的人大代表郭盼,郭盼代表积极协调,现在广场厕所延时到晚上9点才关门,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杨庙 区居民李大爷说。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三进一上’工作要求,结合现在人们生活习惯,我们在组织代表实地进 区的同时,还开发了人大代表‘码上见’小程序,群众只要举起手机扫一扫,代表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马上呈现在面前,群众找到想要反映问题的代表,一键操作就可以将问题直接送达代表手机。”垦利区董集镇人大主席李小凤介绍。
同样在垦利区垦利街道, 区居民张金龙对这个代表“码上见”也赞不绝口。他所居住的小高层楼道窗户年久失修,有脱落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看到 区公示栏上公示的“人大代表在身边”二维码,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给区人大代表臧成文写下了留言。“臧成文代表马上就联系了我,并通过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召集环物委、物业企业、部分住户等进行了多次协商,很快解决了问题。”张金龙兴奋地说,“没想到这‘码’上的人大代表真解决问题,值得点赞!”
为彻底打通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互联 传播快、互动强以及 格员联系群众面广、对情况熟悉等特点优势,将“三进一上”活动与“互联 +履职”“代表+ 格员”等工作机制结合起来,探索“码上见代表”“ 格话家常”等工作方式,破除原有代表联系群众模式中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限制,实现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有效解决了群众有想法有意见“跟谁去说、如何联系”的问题。
同时,通过定期联系 格员达到了“联系一人了解一片”的工作成效,延伸了代表工作的触角,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关系,让代表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了群众心里,擦亮了“有事找代表、代表在身边”的基层治理服务品牌。
完善措施举措,为代表联系群众做好坚实后盾
当前,东营市人大代表“三进一上”活动正在进行中,活动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系列措施举措。“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尤其注重支持和保障代表联系群众,代表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蒋炜说。
据介绍,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落实代表固定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根据就近就地、科学合理原则,将238名代表编入159处代表工作站,每名代表分别与10名群众建立固定联系,定期面对面沟通交流,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同时,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每年开展集中走访活动,组织召开代表座谈会,建立12个基层代表工作联系点,与30名代表建立固定联系,搭建起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民意直通渠道。
代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离不开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东营市人大常委会下大力气打造了“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代表工作室”等代表联系群众实体平台,并建立定期进站接待选民制度,实现代表联系群众有场所、常态化。同时积极推进全市人大代表履职 络平台建设,尽早通过平台将全市代表工作凝聚成一个整体,以便更好地调度推动代表履职的各项工作。
切实做好代表履职服务,提升代表工作积极性也是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走深走实的“深层密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重视代表学习培训,今年7月份,举办2022年度全市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对300余名市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培训,开展“代表学法”活动,组织代表集中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代表的能力素质;同时,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强化代表建议督办,探索建立“六连锁”闭环督办机制,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代表建议187件,截止目前,131件建议已完成答复代表工作。
“有事找代表”“代表码上见”……随着人大代表“三进一上”活动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代表真正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心贴心,才能让工作真正干到群众心里,让群众满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