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
工业互联
这几个字在朋友圈刷屏
感觉“火”了
看得我们吃瓜群众一愣一愣的
火总有原因
今天特大妹就来扒一下到底咋回事?
▼
1
首先,咱们先搞清楚啥叫“工业互联 ”
所以
工业互联 ,四层架构
①海量的终端工业设备、②接入层通信设备
③工业互联 平台、④上层工业应用
▼
其中,工业云平台
包括数据采集层、IaaS层、PaaS层、SaaS层
其实这套技术架构
对于我们IT人来讲,不陌生
和我们曾做过的智慧城市和物联 项目
大同小异
2
工业互联 ,姓“工”不姓“互”
有人说
“工业互联 项目没开始,你就要崩溃”
首先第一关
让各种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就相当难
因为,传统前端工业设备
射频手持、穿梭机、机器手臂、传感器…
不同品牌,不同供应商,不同时期采购
但是,“技术问题”还真难不到IT人
难倒IT人的是
百变的、个性化的工业应用场景
为啥这样说呢?
根据统计局数据
我国工业分为41个大类行业
上百个小类
每个小类应用场景千奇百怪
你能把 搞通
但是你搞不懂应用场景
遇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电厂巡检
也会瞬间懵逼
如何根据不同的介质及工况,采用通过泄漏电缆、声压计、视频识别、红外测温等技术,自动判断现场水、酸、碱、气、汽跑冒滴漏..
真是隔行如隔山
所以
工业互联 如任正非先生所说的“我们不要炫耀锄头,而忘记了锄地”。
真正的连接不是那个物理的互联 ,而是由“价值”所构成的 络,你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给你的客户?你的生产需要什么样的协同?如何提高信息的效率?
3
现阶段,工业互联 的怪象
几个关键词,足够了解
互联 思维失效
靠快速扩张,不存在的
靠高额补贴,不存在的
这行业
有钱,你都不知道怎么花
玩家狂热
各路玩家,已近开始往里拼命挤
兵分五路
?传统IT公司 ?运营商 ?互联 巨头
?系统集成商 ?传统工业企业
他们提供的产品有
↓
工业云平台、工业通信、工业软件
工业互联 基础设施、工业安全
…
比如:传统IT公司、互联 巨头
华为—华为云
浪潮—浪潮云
用友—用友云
阿里巴巴—阿里云
腾讯—腾讯云
东方国信
…
比如:传统工业企业
徐工集团—徐工工业云
富士康—BEACON工业互联 平台
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 平台
三一重工—树根云
…
但是目前,大家都是起步阶段
落地价值,没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
像样的工业互联 公司,凤毛麟角
嚷得最凶的工业互联 平台,还不智能
局面尚不明朗
…
客户冷静
真正的工业客户
对工业互联 也分类两大类
第一类,尝试和落地意愿最强
莫过于这四大类客户
电力、汽车、家电、电子
他们身上有一个明显特征
就是,生产过程
能实现高度机械化和流水化
同时,像国有企业
比如石油石化、高端装备
钢铁冶金、航天制造、高速列车等
他们的参与度也是非常高
第二类,冷眼旁观的中小企业
他们的困惑是:
①无法精准评估投入产出效益
②工业互联 架子太大,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③预算有限,解决眼前问题比长远问题更切实际
④个人知识结构有限,不熟悉工业互联 技术、产品和提供商
⑤不放心把核心生产数据放到“云平台”上,特别是同行做的云平台
我特别认同
一个专家刚刚讲的一句话
叫得响、热得慢、看不清、摸不着
4
市场足够大
政策足够给力
一、市场规模足够大
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 产业规模
将达到4800亿元
预计2035年,5G营收的80%
来自工业互联 的贡献
二、政策层面足够支持
国家发展工业互联
从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构建制造强国现代工业体系
相关政策更是持续加码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 的指导意见》;
2018年2月,工信部,开展工业互联 “323”行动
2018年5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 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18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 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和《工业互联 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6 月,工信部信管局,发布了《2018 年工业互联 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入选该名单的项目将获得2018 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
同时各省,也在行动!
浙江、广东、上海、湖南、重庆先前已有工业互联 行动计划落地。
相关阅读
工业互联 PaaS平台大盘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