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Ⅱ葡萄架下(凤展双翼)

(十三)凤展双翼

不用钱还能干的,就是说事室了。有话坐下说,站客难打发。在说事室,想说就大胆的说,想哭就放声的哭,想骂就使劲地骂。把话说出来,把气撒出来,把脓疮挤破它。心情就会顺畅,矛盾也就解决了。当然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村干部还必须会服务和能担当

宋玉虎来到说事室,还是说他的帐。对于他的帐,镇经管站已下了结论,就是烂账、假帐、糊涂账。他任职期间财务很乱,钱花的不明不白。白条过多、招待费多、坐收坐支严重。宋玉虎也说不清道不明,最后就破罐子破摔:“毛病多说明干的事多,洗的碗多就摔得碗多。反正花了,反正没掖在自己腰包里。最终还是避重就轻,能接则接,落实了7万。宋玉虎说:必须立马还上。梅强说:“分期付款,最后一分不欠。双方僵持不下,经管站长把脸一沉,也很霸气地说:“要认真起来,说不定会判几年。”宋玉虎也没再坚持。

杨传启是老上访户,去了省市多次。问题一直没解决,也不好解决。他是老民办教师,中间被借调镇里一年。就是这关键一年,民办转正一锅端。起先工资悬殊不大,他没意识到重要性。后来就不行了,原来的同事退休金每月四五千,他被清退回了家。他越想越憋屈,就开始上访。三年上访路,酸甜苦辣咸。梅强理解他的心情,也能感同身受。他深有体会地说:“这事不能细想,细想能亏死喽。谁也没前后眼,当时的想法也不错。就当作时运不济,也当作一种牺牲吧。哪个时代,都有做出牺牲的人。伟大的新中国,牺牲了多少生命啊!“杨传启长叹了口气,像似心里舒服多了。

刘大吹老母亲九十三了,是凤家村岁数最大的老人。老太太告儿子不孝顺,她天天来,哭哭啼啼地就嘟哝一句话:“一辈子不容易,烧着锅、確着蒜,还要看着鸡下蛋。”谁都明白,八十的老人如玩童。老太太迂磨、糊涂,又劝不走、撵不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这岁数招不敢招,碰不敢碰。人多办法多,宋玉厚大喝一声:“行,今天就把你儿子拉出去枪毙。”老太太害怕了,边颤巍巍地走,边嘟囔着:“不告了,不告了。”

说事室化解了老母告儿子,刘大吹很感动。他也成了说事室的常客。他不上访、不告困难,只是云里雾里的榷、乱七八糟的扯、贫嘴呱舌地侃。他的观点是:村的工作想要干好,一是靠关系。有人脉,有关系 ,有帮你的人。二是会推销。干的好不如说的好,全凭一个好嘴。这两样他都是强项。他的嘴能把死的说活,把黑的说白,把坡里的坷垃头子说成堆。接下来就开始吹:“我在县城最好的饭店,设寒宴五桌。县政府各要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全部请到。市公安局副局长,是我仁兄弟。有事的我能弄出来喽,没事的我能弄进去喽。最近,我还为村里招了个项目。北京的关系,投资五百万的养猪场。“

凤家村软件干得硬,硬件也绝不能软。打井、架电、修路都已急于星火。集体是空壳,没钱寸步难行。当务之急,必须千方百计地搞到钱,工作才能正常运转。搞钱,最快最现实的办法。请镇里帮助、求部门帮忙、收集体旧帐、给群众集资。

集资根本就走不通,大喇叭喊了无数次,道理讲了千万遍。老百姓不管那,你说啥都行,别提钱。平常都围着梅强转,一提钱看谁跑的远。以前夸的梅强一朵花,一要钱都在心里骂。集资进行了七天,共收四户。村委三户,加上梅老赶。这事党员也没带头,学生也没带头。宋玉虎再次抓住时机,发出正义的声音:“中央和各级政府严禁集资,他竟敢顶风而上。”好事并没办好,群众反映强烈,骑虎难下。宋玉厚说:”难下也得下。”梅强明白:”有错就得承认就得改,就得向群众检讨,取消集资另想办法。“

群众工作难,就找领导。梅强找到农电站长:“想上两台变压器,埋上地下电缆。请领导多帮忙,造价给算低点。”站长问:“你们有钱?”梅强说:“我们有的是钱,不信你问张书记。”站长当场答应,优惠政策全部用上,工程施工也尽量节约。”梅强从农电站出来,接着找到张志华,汇 了自己的想法:“一是请张书记帮忙解决点钱,再是配合他唱个双簧。“张志华听了哈哈大笑,也被他的干劲感动了。当场表示:“资金他可以帮助协调一部分。至于吹牛皮,我就破破例,就说凤家村就是不差钱。”

三天后,变压器和铺地下电缆正式施工。机井的事已经给水利站沟通好,二十眼机井也近期开工。

田间道路也同步整修。硬化根本不现实,只能半硬化。刘玉和徐大地给帮了大忙,跑了很多次建设办,协调了很多政策和赞助。田间主要路段,全铺上了厚厚的矸子石。

为群众办事,群众怎能坐视不管。都主动扛起铁铣,当上志愿者。一直唱对台戏的宋玉虎,也热情地参与进来。瞬间,凤家村的民心工程。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人是瞬息万变的,宋玉虎支持了,梅老赶却反对了。修路取弯,要毁他半亩地的荒。触及了他的利益,当然就不乐意。梅强好话说了一箩筐,拉锯拉了好几次。最终还得用钱解决,补了五百元的青苗补偿。

坡里的工程井然有序,村里的工作有条不紊。梅强准备充分后,召开了户代表会。一户来一个,一户都不落。人员到齐后,梅强说:“在座的都是我的长辈和哥嫂,我是你们看着长大的。我几斤几两大家都清楚,所以不虚张声势。以后凡是开会,不开长会。不忽悠、不迂磨,不老太太的裹脚步又臭又长。今天的会就是倒了磨砸了碾,实打实。一个事选出村民代表,另一个事选出十户最穷的。“

凤家村以前会开的并不少,都是表面文章。村支书说说,群众笑笑。支书问,同意不?群众答,没意见。然后就稀里糊涂地摁上手印,都不知道摁的什么事。

村民代表也是流于形式,一般都是闭门造车。为了应付检查,胡乱填上人名挂在墙上。

梅强的想法是,越虚越要做实。在农村民主化的进程中,强扯硬拉也得让群众上路。村民代表,是村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至关重要,选人更是重要。以胡同、家族、亲朋,每十户选出一户。代表必须群众真选,必须本人想干,必须具备能力和素质。

以往选低保户,更是牵强附会。干部提个名,群众举举手。有时候举完手,都不知道为谁举的。这次就是把户代表,喊到说事室单独问一遍。选低保户的目的是,把低保还给真穷的户。

会议开的不长,却很成功。选出的代表,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实足。十户贫困户,名符其实、人人满意。宋玉厚全都作了记录。

凤家村原来的低保,有三户存在困难,有七户跟困难根本沾不上边。按低保标准,就要清退。这是最让人打怵头的,从嘴里抠正吃着的肉,谈何容易。况且,低保以前都不想当,是丟人,是没面子。现在成了荣耀,是人脉的象征。

清退的户并不轻易认输,分为两拨找村里,找镇里。前七户说:“我们不是你选的,你就无权撤。”这几户工作不难做,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他们外表强硬,心里是打怯的。把严厉的政策给他们说清楚,也就不攻自退了。关键是后三户,确实因病因灾存在困难,又不符合低保的条件。他们为了低保不顾一切,垂死挣扎。他们哭,他们闹,见了领导就跪下不起。你说他名下有车,接着把车卖掉。你说他打工有收入,马上把工作辞掉。你劝他上班,他就反驳:“跟着你干行不?“你劝他克服困难,他就兑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事没摊你身上。”看着他们,心疼、心酸,也气愤。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终,凤家村和民政办共同拿出意见。对类似这个层面的困难户,一是申请临时救助,尽可能的帮。二是服务跟上,改变思想、树立信心,动员他们再干起来。灌输这个思想,救助是芝麻,拼博是西瓜,別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梅强一直想,开个经济能人座谈会。这些人经多见广,思想活跃,境界也高。现在最珍贵的是钱,比钱还珍贵的是点子。也想和大款们商量一下,能否为村里献点爱心?把两条中心街修一修。

座谈会热情很高。原计划在会议室,结果人员太多只能挪到院子里。梅强先通 了村的工作,然后请经济能人们建言献策。与会人员气氛热烈活跃,也提出了很多好点子。最后,梅强才坦荡而恳切地说:“大家能不能捐一点钱,把村里两条中心街修成水泥路。再建两个公厕。”他以为会费很多口舌,希望也不会太大。没想到这些人敞亮痛快,语气轻松:“修路很重要,咱村路早就该修了。公厕虽是个小事,也很必要。红白事的时候,外边来客厕所找不到,急得就上棒子地里跑。“徐祥府先带了头,爽快地说:“我捐一万。“接着三千,五千,八千……。不大会功夫,捐款就突破二十万。

梅强呆住了,自始至终眼含热泪。他体会到,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干群关系就像,花生米与它的壳,大豆粒与它的角,玉米籽与它的蕊。

壹点 刘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