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有纪录片,也挺好的。”
这张带来了争议与讨论的图片,来自于第一部中国当代漫画家生态纪录片《漫画一生》。3月24日,这部纪录片开始在各大视频平台播出,第一集上线后,引发了观众们对中国漫画的集体回忆。
新华等主流媒体等同样关注到这一人群,并撰文评论道:“时隔多年中国漫画家群体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在经历了杂志漫画时代的衰弱和互联 漫画平台更迭之后,今天的国漫创作人们正在绘制着全新的故事。”
让漫画圈炸锅的工作图背后
近两年,漫画平台也经历过资本退潮期,部分平台经历了欠薪、裁员,最终走向倒闭的结局。还有平台在预算不断紧缩的情况下,选择卖身离场,给漫画行业留下了一地鸡毛。时至今日,2015年之前成立的老平台只剩快看、腾讯动漫等少数几家还在坚持。
对于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的漫画来说,大多数的从业者都在为爱发电,与漫画有关的日子,是辛苦中的点点甜。
中国漫画不只需要纪录片
受制于纪录片的素材、时长等关系,《漫画一生》只能用镜头记录下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漫画从业者的故事,但这足以引发一大部分国漫人和国漫观众们的共鸣。
不仅有从业者们的积极反馈,这部纪录片在 上引发了全面热议,上线当天还上了多次微博热搜。从开始一张简单的工位图引发的探讨,到更多人看过正片后重新开始思考:“中国漫画如今走到了哪一步?”这是一件让漫画人兴奋的事儿,说明更多人仍然对漫画和漫画行业抱有浓厚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漫画一生》不仅让外界看到了不同且多样的国漫人,还为一直以来默默付出的从业者们打开了一扇窗,其通过影像记录方式和旁观者角度,使更多人感受到漫画作品和漫画行业的温度与热情,看到产业链相关每一个环节无数的努力与坚持。
打造国漫生态,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从“国漫崛起”口 开始到今天,不过八年而已。和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中国 络漫画行业相比,更多的漫画人是从更早的纸媒时代一路走过来。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热爱的行业坚持,在漫画行业的每一个蛰伏期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保持着创作的担当。
和过去不同的是,互联 时代,内容更迭的频率更快,观众的口味更多样,内容展示空间更丰富,对于漫画创作来说也更具挑战性。相比漫画创作个体,作为更有家底的漫画平台,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大浪淘沙后剩下的平台,才是真正为了漫画行业做出实事过的贡献者,他们也正在围绕国漫生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前进着。
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国漫出海在近几年也流行起来,通过向国外输出漫画内容提高国漫影响力开始变得可行。已经有互联 巨头开始向东亚、欧美地区推出基于当地语言的漫画APP,将不同类型的国漫进行本地化推广。而快看等漫画平台也与Piccoma、comico、webtoons等海外漫画平台开展合作,将平台内优质的漫画在当地头部平台进行分发。
商业化一直是国漫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在漫画平台们牵头持续进行多方面尝试的背景下,除了基于内容本身的出版收入、付费阅读收入,越来越多的漫画作品有机会通过动画化授权、影视化授权的方式加速商业化推进,取得更多的版权收入。
动画化改编已有诸多成功案例,2021年腾讯视频动漫年度发布会上,备受期待的《甜美的咬痕》漫画同名动画PV也正式官宣。在影视化方面,快看和国内多家影视公司与视频平台开展了IP开发合作。仅最近两个月,就有改编自快看APP独家漫画《这个杀手不改需求》的同名短剧、改编自《锦鲤俱乐部》的短剧《亲爱的锦鲤女孩》在优酷上线,漫画IP在泛娱乐领域的综合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平台负起责任,漫画行业才会持续前行。
对于不常发声的中国漫画行业而言,每一个行动,都是对行业信心的增强,这一次纪录片《漫画一生》的推出也是如此。当然,国漫需要的远不只是纪录片,更需要每一位从业者的更多实际行动。以快看为首的平台们给我们打好了样,也在持续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以期与每一位热爱国漫的人在蛰伏中共待黎明。
毕竟,能破除困境的,最重要的就是执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