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已死,私家侦探永生

1

住在宁波的高女士怀疑老公外面有人了。

男人想偷腥,往往会隐藏的比较好,理由很完备,很巧妙。

再巧妙,也巧不过女人的第六感;

更何况,高女士为此找了私家侦探。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探长是通过微信找的,姓林,说这事好办。

只需要提供你老公的微信 ,手机 ,身份证 ,我直接就凭空在他手机上安装个监控软件,什么证据都手到擒来。

听到这话,高女士又不傻。

怎么可能给探长丈夫的身份证 ?

拿到微信 和手机 的侦探叹了口气表示难办,本来2500元能解决的事儿,你非要给我们专业人士增加难度,那你就再掏1000元辛苦费,咱们3500元解决。

事先声明一下,我不是骗子。

你可以花300元定金,看我给你纱窗擦屁股,漏一小手。

高女士钱一掏,很快啊,林探长就把老公的微信 攻破,发了截图过来。

看到老公所有隐私一览无余,高女士迅速把尾款结清,一定要让大猪蹄子见识到专业玩家的水平。

但林探长哑了。

查啊,快趁热查啊,TNND的,怎么不查啊?查,查!

再三催促,探长跑路,一直到当地派出所将其抓获时,高女士才知道从没有什么林探长,只有犯罪分子张某;

自己花三千五买的玩意也不叫证据,叫PS;

老公有没有出轨不好说,这人不是私家侦探是一定的。

全是谎言。

张某表示,自己也委屈,也是受害人,被人以同样的套路骗过,现在老家办了场婚礼欠下不少,久病成良医,才想起来这么一招搞点钱花花。

世界很大,容得下一段糟糕的婚姻。

世界很小,没有私家侦探存活的环境。

道理很简单。

私家侦探抢的是谁的工作?

2

私家侦探最早并不是用来抓小三的。

1775年出生的弗朗西斯·维克多,用实际行为证明了什么叫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贼出身,反侦查意识极强,一不小心攮死自己的剑术老师而逃离家乡,被警察通缉烦了,于是洗白做了卧底。

你不要去纠结这个东西在现代能不能发生。

你得问200年前的外国人。

你要是问的到。

诺贝尔奖哈哈笑。

我们继续说弗朗西斯·维克多。

他总是当卧底,总克老大,贼就算是再傻也知道他是官方的细作了。

于是他转型做了侦探,围绕着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勘破,屡创佳绩。

没办法,主要是他对犯罪分子的心路历程太门清了,贼能跟贼共情,打败后辈的不是正义的铁拳,而是前辈的内卷。

于是,天下算是有了私家侦探这个行当。

从私下里单打独斗,做到公司的私家侦探鼻祖,是美国人阿伦·平克顿。

依然是贼出身。

卷,往死里卷。

他在苏格兰犯了事,跑路到美国,做小买卖的同时,顺手举 了一波本地造假币的黑帮分子,直接胜任本地的副警长,并在1850年成立平克顿侦探公司,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做是强龙就淦地头蛇。

平克顿最大的贡献,是让这个行业能见光。

首先是大环境变了,西部淘金热下,世界各地守法和不法分子都来西部淘金了,犯罪率是个问题;

同时,美国当时没有联邦警察跨州办案,本地警力有限管不过来,需要有武装力量帮富人们保安与调查;

在能力上,他那几年抢占蓝海得不亦乐乎,调查抢劫案时,还了解到奴隶主要刺杀林肯,连忙 信救驾,这不给个身份说不过去了。

顺水推舟之下,私家侦探这个买卖算是成了个风口。

平克顿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官封少将,又是行业的祖师爷,身份在这,又受时代限制,对犯罪分子就不可能太温柔。

据悉,祖师爷首创犯罪分子的照片档案,首创电话调查,这些高科技手段对泥腿子绑匪来说,无异于高科技碾压;

祖师爷在1875年找到了彼时人称美利坚罗宾汉的家,直接二话不说向其中扔炸弹,几近给贼人灭门,随后才发现调查并不充分,贼人当时并不在家;

祖师爷还在1847年参与调查美国第一起绑架勒索案,案件非常成功,犯罪分子被祖师爷一枪毙命。

唯一遗憾的是,祖师爷忘了问四岁的人质被藏哪儿了。

虽然他是英美人,但手段一直是纯正的俄式。

这种俄式调查方式一度是私家侦探莽荒时代的标准行为标杆。

一直到20世纪初,各国警力得以增长,这套办法算是玩不下去了,于是私家侦探的服务重心从单纯的犯罪调查转移至危险前预防。

即,从破案,到保安。

多亏这一转变,让私家侦探这一行业没被当作不法分子一并打掉。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私家侦探作为一项对警力补充的正经买卖,逐渐在北欧、南美、大洋洲乃至泰国菲律宾相继兴起,一直发展到我们这里。

私家侦探,不好使。

3

严格来说,中国其实没有私家侦探,但中国有成千上万个私家侦探。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前者是认证,后者是从业。

1992年,大侦探端木宏峪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

上海 会安全咨询调查事务所。

主要以民事案件调查取证、企业与公民个人安全咨询业务为主。

所内实力强劲。

但随后在1993年,公安部发布《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民事事物调查所、安全事务调查所等私家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让这个行业初生即死。

究其原因,很简单。

权力与责任的问题。

权,是侦查权。

我们是单轨制侦查国家,刑事诉讼法规定仅公检和国家安全机关等执法机关拥有侦查权,包括调查、调取、传唤、拘留、逮捕、扣押等一系列行为,所有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只有警方有权行驶侦查权,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实现公平正义的结果,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私家侦探不掌握相应的权力,也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它天然为雇主和自己的利益负责,怎么可能维护公共的利益?

凶手雇私家侦探进凶案现场清理痕迹怎么办?

私家侦探被犯罪嫌疑人收买怎么办?

私家侦探违法犯罪,究竟是雇主还是他承担主要责任?

所以私家侦探的法律地位根本无法被承认,这个行业天生不可见光。

如果再仔细研究一下他们在一桩案件的工作过程,更是处处涉嫌违法。

首先来讲,是对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侵犯,容易侵犯隐私权。

利益驱动下,信 追踪,贴车载追踪器,安装针孔摄像头,都不说了,真有私家侦探能够趴在追踪者的床头拍视频,就为了快速结案。

利益驱使之下,私家侦探凭什么不违法?

其二,证据在诉讼问题中的采信问题。

就算拍到了公共场合中被调查者的亲密行为,不侵犯对方权益。

那由本身地位不被允许的私家侦探拍摄,雇主在诉讼中呈递,也无法使用。

万一取证的手段是违法的,违背程序公正需求,雇主也有可能随之犯法。

最后一个,是如何进行行业管理和人员培训,又如何与公共执法机构协调关系的问题。

既然地位不被承认,行业更无法形成统一的规矩,师徒之间没有责任关系,更会加速劣币逐良币的过程。

比起守规矩办案,不守规矩者就是能够获得优势,执法部门无法协调,更是只能打击。

从个别人犯罪,形成集体犯罪的氛围。

私家侦探在国外警力不足的城市,能够公开,见光,甚至暂行部分职责。

但在国内,确实不合法。

4

虽然不合法,但中国以商务咨询为名行调查之实的从业者,不但有,而且很多。

不碰刑事,只钻民事,面对犯法的风险,在刀刃上游走。

两个字,需求。

一个受害者(当然也可能是加害者)需要专业的私家侦探,在关键时刻提供取证能力,与律师的职责实现互补,需要有人来进行婚姻恋情、商务信息调查,债务追讨和民事刑事调查取证,然后由律师在法庭上申诉,帮助保护自己的权利。

一个侧重前期预防,一个侧重于事后争取到更大利益。

低情商的说法是,太多人需要有人来追债和抓小三。

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信息,私家侦探愿意挣这份钱卖信息,被追踪者要么出轨,要么欠债不还,天然理亏,天然站在公共利益的对立面,不敢站出来反戈一击,那这个业态为什么活不下去?

强调一遍,不是私家侦探合法了。

是受害者的决策成本太高,赌的就是对方因为成本问题不敢反击,不敢言语。

是受害者的决策成本太高,赌的就是对方因为成本问题不敢反击,不敢言语。

是受害者的决策成本太高,赌的就是对方因为成本问题不敢反击,不敢言语。

那就等于受害者放弃追索。

这种利益交换,以受害者吃闷亏为结果,最后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刚需之下,私家侦探这个行业就存在了下来。

5

1993 年,孟广刚的沈阳“克顿调查事务所”成立。

叫克顿,肯定是取自平克顿。

总不能是克林顿吧。

孟广刚与祖师爷一样,都是警察出身,是四十天破案一百五十起的能手,取这个名字,担得起。

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私家侦探,这话有水分,因为差不多时期成立的民事调查机构有四家,除了克顿和上海安全,还有成都协力和北京汉公,从业人员几乎都是退休警察。

最后经过市场竞争,活下来的,只有孟广刚开的沈阳克顿,和魏武军开的成都协力,就有了南魏北孟的名头。

孟广刚主要是打假。

挣甲方的钱,打不法分子的假,这种业态不像是私家侦探,更像是赏金猎人。

彼时经济正蓬勃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时间修订完善, 会变化变快的结果是,一群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消费者遇到类似的问题解决不了。

更别提追债欠债等问题,很多问题无法受理,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孟广刚发挥的空间。

市场有打假需求,甲方没有能力查证,也愿意出钱打假,孟广刚是警察出身,知道怎么配合执法机关,怎么做违法,执法机关也支持个人举 违法的假货和制假窝点,那假货商受害的世界就达成了。

好耶。

成名两件案,五朵金花,犀牛刀片。

五朵金花,是彼时五大名酒,双洋、习酒、秦池、中国宋河、金奖白兰地。

当时的总代理是沈阳大东,一年光靠双洋就销售过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被侵权。

一直到孟广刚将调查 告呈到大东的桌上,对方照此排查,才发现自己早就被盗版了个爽。

对方委派孟广刚调查,孟广刚直接玩了个大的,通过探员找到对方员工,亲自下场,连续请了两顿饭后,要求跟老板见面交易。

对方派了小头目反复斡旋,就为了试试他的诚意,孟广刚也很配合的等了许久,最后佯怒要摔门就走,老板才留下了具体生产地址,三天后交易。

七扭八拐,到了一处废弃仓库。

对方老板一直到执法人员一拥而上,人赃并获将自己摁在地上时,才知道面前这个男人并不是买主,而是私家侦探。

大东副食给了孟广刚一百万,其余费用,没算在内。

这是1997年的一百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三年后,犀牛刀片案更让孟广刚名声大噪。

犀牛刀片百余名员工的小企业,每年纯利润一千五百万以上,在彼时几近让假货冲击市场冲击至死。

犀牛给了多少赏金无处可查,但是为了调查这桩案子,孟广刚手下的两名侦探找到了工厂,给厂内两名女工用上了美男计。

同样的招数,两年后孟广刚又用过一遍,把侵吞巨款的员工的 恋女友迷倒,并来了一招仙人跳,篇幅有限,这里不讲。

不过这件事情的魔幻在于,他们进了工厂,取了样品,才发生抓错厂了。

真正的假货厂商在义乌。

同样的买货上门,同样的孟广刚亲自出马,从辽宁前往浙江,这一次孟广刚不但把假货骗了一车,还直接把主要负责人诓到了车上。

前面车开动,后面几十人就追了出来,一直到执法机关及时出现,才让孟广刚逃出生天。

两桩案子,孟广刚直接将私家侦探打假这条路变成了一条淘金路,一瞬间无数同行纷纷下场捞钱。

彼时有个武汉诤X调查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半年就扩充至三百人,与数十家药品、保健品、汽车配件的厂商携手打假,每端掉一个窝点奖励五千元现金和假货总价的15%-20%,半年多的时间,打假数百万。

这条路走出来了,但风险也随之而来。

尽管孟广刚已经占据了诸多优势,天然正确,但犯罪分子已经违法了,就自然不建议给孟广刚的打假之路增添点代价。

在被抓取坐牢,对方这点决策成本实在是微不足道了,孟广刚知道这一点,也直言道。

“人家以卖假货为生,你断了人家的财路,端了人家的工厂,人家不跟你玩命才怪。”

无数人想要孟广刚的命。

这群团伙既然造假,窝点常常是乡村,戒备森严,一旦发现端倪拔刀就砍。

就是有检察院随行,这群不法分子也得见了枪声才停下来。

更有甚者,有被调查者请人反埋伏在他家院子里,一进门就砍,多亏他躲在门洞里 警才存活。

这群不法分子会带着涉黑人员进他办公室撂狠话,或是召集一群人下套设埋伏,就是晚上睡觉时,吉普车停在院里,都会有人敲开门扔油布放火。

打假这条路不好走。

孟广刚搬了几次家,妻子和孩子的住址,谁也不知道他家人究竟住哪儿,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如此魄力,冒着被灭门的风险打假。

更何况,孟广刚经历过丧子之痛。

难以忽略的下海缘由之一,是想挣钱。在1989年,他东拼西凑,从北京跑到沈阳求亲戚找朋友借了两万块钱,给自己的儿子孟骁治疗右股骨下端成骨肉瘤,百般求医,儿子依然癌细胞扩散到肺叶,自己看着孩子在怀里睡着去世。

儿子死了,全部过程被记叙成文《不该陨落的小星》,还成了部分中小学作文范文。

他很勇敢,他很专业,他做事非常具有底线。

但其余的私家侦探则不一定了。

当然这不是本质原因,这条路的崩盘,其实在于需求逐渐消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