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蹿红的预制菜安全性引关注

预制菜方便了家庭生活,但因图文不符、偷工减料、食材不新鲜、口味不佳等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吐槽”不已。

半成品预制菜火爆

数据显示,进入腊月以来,某生活消费类App搜索“预制菜”次数同比增长超10倍,带动“快手菜”“半成品菜”“加热即食”等相关概念搜索量整体较去年同期涨4倍;有线上买菜平台7天就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每笔单价同比增长1倍。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看来,预制菜的流行一方面源自餐饮等行业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推进餐饮工业化;另一方面是回应消费者在家就餐、方便快捷等需求。

据相关平台统计,2022年货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增长148%,其中,花胶鸡、佛跳墙、猪肚鸡等地域特色半成品菜,尤其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预制菜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可以省去洗、切、烹饪等一系列繁琐工序,只需按说明简单加工,就可以快速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硬核”年夜饭;同时,年夜饭在家吃,既可避免人员密集接触,又能满足家庭聚会,延续和家人吃团圆饭的传统习俗。

行业竞争激烈 “货不对版”吐槽多

今年除夕夜,北京市民王女士将直播间热卖的预制菜大黄鱼加热后倒进盘子里发现,眼前这盘菜压根儿看不出是一条鱼。这让她非常生气。

北京市民费妍从 上买了份预制菜大礼包,从 上的图片介绍看,这个大礼包非常实惠,但到手后发现,其中烤牛排只有半个拳头大小,和图片宣传严重不符。

爱尝鲜的天津市民程女士今年春节前在某品牌 上店铺买了一份花胶鸡海鲜打边炉,结果有种被骗的感觉,“分量少、口味差,还不如一份30元的自热小火锅”。

根据《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业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 告》,目前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虽然半成品菜行业市场空间大,但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降。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保安全

预制菜是否卫生,安不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朱毅看来,预制菜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质问题,一些预制菜商家资质不全,甚至没有资质,在后厨加工预制菜,设备不达标,食品生熟不分离,安全隐患大;二是存储风险,消费者收到预制菜后,应当迅速分门别类处置,区分冷冻、冷藏等;三是一些预制菜信息不全,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都应该标注清楚。

有关预制菜面临的安全隐患,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认为,首先要考虑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包括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剂量;运输过程中冷链环节也至关重要,要控制温度,还要注意运输途中的破损问题。

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预制菜的安全问题。2020年8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 会公开征求意见。

周清杰说,长远来看,预制菜的问题属于 会共治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媒体、互联 平台等多方面多层次地监督治理。

此外,预制菜的消费加大了家庭厨房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也需要提示或引导消费者在最后环节的安全操作,多措并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赵丽(摘自《法治日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