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开始,“逐梦人”跑团负责人蒋文豪便为跑友们2017年的马拉松赛名额而多方争取。
很多人都慕名想来参加无锡马拉松比赛,所以名额“一 难求”。通过摇 、参与主办方的互动活动等多种方式,虽已尽全力,但还是有一些跑友没有名额。
无锡马拉松赛于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已经积聚了大量人气,在国内马拉松赛事中的口碑也是名列前茅。
省内外的跑友汇聚无锡,除了跑以外,其余时间他们就是普通游客,他们渴望了解古迹、博物馆、著名景点、当地美食、特别的文化等。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一座城市,他们会把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这种辐射效应,不容低估。
城市声誉的树立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不断扩大城市的标志和符 的影响,近年来,无锡举办的环太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赛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运动重塑生活方式
运动时人人平等、互相关心
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跑团,“逐梦人”跑团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充满着追逐梦想的朝气。
跑团负责人蒋文豪是一个“80后”,说起创建“逐梦人”跑团的初衷,他表示,希望从带动身边人运动开始,再带动城市居民,让大家有一个健康生活的理念,让城市更加精彩。
2015年9月11日,“逐梦人”跑团还只有二三十个成员,到今天却已经发展到了千人的规模,速度之快让人惊讶。
蒋文豪说,一个团队要长时间健康发展,一定要有好的理念。“逐梦人”跑团的队员们积极参加了各类国内外大型马拉松赛,如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以及国外的柏林马拉松、新加坡日落马拉松等,在这些大型赛事中都能找到“逐梦人”跑团队员的身影。家门口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跑团的跑友们自然不想错过。
“逐梦人”跑团不只是一个跑团。去年九月,“逐梦人”跑团成立了公益团队,队员们定期会参与一些献爱心活动,比如每个月去无锡的养老院陪老人集体庆生。运动之外,队员们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非营利 团,彼此的能力都有限,但阻挡不住热爱生活的心。
蒋文豪说,此前无锡马拉松比赛期间跑团得到的赞助,会从中拿出一部分做公益,“与其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如去做有意义的事”。不光这样,“逐梦人”跑团近期还准备去福利院带小朋友们一起运动,让他们健康成长。近期蒋文豪想在跑团内部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将跑团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要让公益理念更深入、更丰富,完善制度和内部架构,让‘逐梦人’跑团变成更专业的运动组织,成为会员式的跑步俱乐部,在 会上发挥影响力。”蒋文豪说。
运动达人分享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一种很不错的 交方式。跑友们来自各行各业,聚到一起锻炼,还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他人的优点。
“一起跑,一起变得更好”,这不只是一个运动理念,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戒备,而一起运动时人人平等、互相关心、最后共同提升。
运动给城市带来了什么
其价值远大于一场体育比赛
有人说,要想认识一座城市,在城市里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无锡马拉松的线路里,大家可以在蠡湖风景区欣赏水光山色,鼋头渚感受樱花盛开,江南大学体会校园的昂扬热情,“人在画中跑,春意心中留”一点也不夸张。
2016无锡国际马拉松赛期间,3万跑友相聚中国“最美赛道”。赛事共吸引约22万民众,赛况空前。
为了更加细致地了解赛事对城市生活消费的带动作用,2015年开始,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以下简称“无锡电信”)作为大赛的通信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全程参与其中,锡马期间通过数据分析、赛事经济效益评估、锡城热门跑点分析和赛事通信保障工作等四个维度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运动与城市的互动。
“运动给城市带来的新气象,还体现在带来经济效益。大数据表示,大型运动赛事前后期和期间,外地人口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方面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运动类手机软件下载量也会上涨。”无锡电信大数据分析团队负责人蔡维嘉说。
2016年比赛时间内赛道沿线总人数达22.21万人。从时间节点来看,人数最多的时刻出现在11:00,全赛道实时人数达10.80万人。从各观赛地点人流分布情况来看,起点、迷你终点、半程终点和全程终点分别在8:00、8:30、10:30和12:30达到人数最高峰,峰值分别为16.11万人、11.06万人、14.77万人和15.26万人。
从现场观众年龄和性别属性来看,马拉松爱好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居多,占现场总人数的一半;同时,男性较女性更关注马拉松活动,占比达到59.62%。
现场人员中,本省人员占82.29%。省外人员最多来自上海,达1.47万人;其次为安徽、浙江。现场本省人员中,无锡本地人员占85.97%。省内外地人员最多来自苏州,达7534人;其次为南京、常州。外地马拉松爱好者为了更好地准备或观看比赛,提前抵达锡城,其中提前一天(3月19日)抵达无锡的人数最多,达3.81万人。
为马拉松赛事前来无锡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员在锡停留1天,人数达2.11万人。其次为当天来回和停留2天,人数分别为6705人和6037人。大赛吸引了众多外地人员来到无锡,从人流进出锡城情况来看,主要集中是赛前赛后共一周时间内,此时段内外地人员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方面为无锡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马拉松赛事带来的游客可以把城市的美食,餐饮特色印入脑海,口口相传。而与城市相关的名人、民风民俗、文化特点也能随着跑者的记忆,传遍大江南北。
各大餐厅密集商圈中,许多综合体人气旺盛,其次为南长街也游人如织。经计算,锡马期间,因马拉松赛事而前来无锡的外地观众在锡餐饮消费约合3840.92万元;因马拉松赛事而前来无锡的外地人员在锡住宿消费约合3934.79万元;因马拉松赛事而前来无锡的非自驾外地观众在锡市内交通消费约合14.93万元。
参加马拉松赛跑的通常都是潜在的游客,甚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根据一场马拉松赛来安排他们的假期,然后再计划在目的地城市的游览,了解当地的 会、历史和文化等。
恰值大好春光,锡马人流给锡城各大景点带来活力,其中梅园、鼋头渚和三国城水浒城最受欢迎。锡马期间,因马拉松赛事而前来无锡的外地观众在锡景点门票消费约合532.83万元。
蔡维嘉说,去年锡马大赛,无锡本地运动员约1万人,外地运动员约2万人,据测算外地运动员在锡期间平均消费约为1500元-2000元,取平均值约1750元,外地运动员在锡消费总额约为3500万元。总体经济效益评估,外地观众及外地运动员产生的经济效益总额约1.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观光娱乐等内容。
运动成为无锡的新名片
最大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10多年前开始,无锡就计划“打造城市的体育名片”,当时无锡市体育局拿出两套方案,第二套方案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马拉松比赛,而当时的首选方案是自行车项目。
“我们主要从差异化的角度进行选择,场外运动参与性、活动性交强,也便于展示。那时全国范围内大型自行车骑行运动赛事不是很普遍。”无锡市体育局副局长汪克强说。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准备,2010年,无锡市举办了首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次比赛一炮打响,自此无锡成为每年环太湖自行车赛的开幕式及第一站所在地。随着环太湖自行车赛事规模的日渐扩大,参与城市与人群的增多,业余自行车骑行活动也越办越好,带动了全民健身,拉动了消费,也宣传了城市的知名度。
后来,无锡市在自行车比赛举办成功的经验下又组织起马拉松赛事,并举办了江苏省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即“锡马”。无锡马拉松比赛由政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主办,加上政府多部门支持配合,第一年就获得很大反响。
2016年,“锡马”成为中国金牌赛事,2017年它的目标是获得国际铜牌赛事,最终目标是成为国际金牌赛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无锡马拉松也在不断完善。从今年开始,锡马将不同于往年以半马、微马为主,改为打造以全马为主的赛事。由于无锡马拉松的良好口碑,每年都有好几万人 名,然而这些人当中只有约一半的人能通过摇 成功 名,可见“锡马”受欢迎的程度。
“2014年首届锡马,无锡本地只有不到五百人参赛,然而第二年这个数字就翻了十倍,足见一个品牌运动项目的‘拉动效应’对于全民健身起着多么大的作用。”汪克强说。
今年的马拉松赛事比赛将于3月19日早上7时30分发枪,在保持3万人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向“全马化”发展,全程选手人数“扩军”增加3000人,而半程人数则相应压缩。“人在画中跑”的最美赛道、粉红小背心、小桥美女等经典“锡马”元素仍将延续,并在严厉禁止代领和替跑的同时,为因故无法参赛的选手提供了人性化的退出机制,所有 名成功的选手,如果突然有事无法参赛,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退出。
除了上述的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跑,无锡作为科学健身示范区试点城市,还有很多优秀的体育项目。每个季度的徒步走、“千人项目”、公益体育超市等,都在打响城市体育名片的同时,为广大市民带来福利,引领市民健康生活。
汪克强指出,目前无锡市体育建设在公共服务上还存在一些短板。
“体育设施要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公园和广场在这方面的配套还有提升空间。道路要兼顾功能性,比如新建和改建的道路应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汪克强说,广东一些城市的“绿道”和路边的绿化值得学习。当各色各样的人在这座城市运动时,他们所构筑的风景线会勾勒出一座城市的多元色彩和包容。(史春杨 张健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