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App”别过度消费老年人

□ 一 孔

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走路赚钱……媒体 道称,如今不少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然而,一些参与者发现,赚钱任务总是可望而不可即,而标榜的高收益则迟迟难兑现。

不得不说,不少App的开发者、经营者确实在与时俱进。以前,把目光锁定年轻群体,毕竟他们才是玩转智能手机的主流。如今,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老人的标配。更为关键的是,玩App赚钱在年轻人眼里已不屑一顾。为老人量身定做的“赚钱App”,契合了大多数人“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没啥损失”的心理。商家的精明,由此可见一斑。嫩“韭菜”不好割,就转场另寻对象。

究竟赚没赚到钱?媒体 道了一个例子:有人把手机上的10余款软件同时使用起来,每天都刷,1个月下来能赚到100元左右。看来,忙活一个月,小菜钱多少有点。但是,算上使用者的时间、 交关系、手机流量之类,赚没赚还真不好说。

假设老年人不计较这些成本,也喜欢玩玩新事物,那开发此类App也算是好事。从适老化的角度看,开发一些受欢迎的软件,让老人享受“一机在手 其乐无穷”的乐趣,赔点时间、消费一些人脉关系,赚一点辛苦钱,商家顺便打打广告推广一下产品,或者增加一些流量,只要不违规,倒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高估了商家的职业道德、 会责任。从媒体的 道中不难看出,“赚钱App”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往往是画了一个饼,不断诱导人深陷其中,面对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欲罢不能。比如说,完成了一项任务,账面上的钱确实增加了一点,但要提现的话,还得再完成另一项……似乎没个尽头。如同爬山,目标就在前方,然而越爬越绝望,最后只能望顶兴叹,被迫自己放弃。

买的没有卖的精,在别人利用算法精确设定的赚钱游戏里,解释权也在别人手里,想玩出一点名堂,谈何容易!弄来弄去,到头来反而成为“赚钱的工具”,真是有些悲催。

让老年人拥抱数字化时代,老有所乐,“赚钱App”还是要多尊重一下老人,套路别太深,算法别太精,不要过度消费,不能深度“绑架”,把握好度很重要。另外,还要尽好保护老人个人信息的义务,依法依规经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