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名鼎鼎的Solidworks软件出现“后门”事件,一时震惊国内。很多人对Solidworks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制造业中的人大概无法忽略它。Solidworks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后来被法国人收购了,但是总部依然在美国。这家公司还有一款大名鼎鼎的软件叫:CATIA。
中美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热议半导体行业对中国智能制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视角与舆论都在围绕半导体的发展及中国其他受限的产业来展开讨论的。恰恰此时,无人关注另一个层面上的短板。事实上,硬件的层面,目前我们尚能看到希望,至少是突破的希望还是存在的,但是将视野转向软的方面,可能我们遇到的挑战会更大。
工业软件主流厂家
最近,中国的一些大学收到了美国的软件公司MATLAB的通知:停止服务,工业软件因为涉及专业性,没有接触过的人往往不知道其重要性,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涉及到数据分析,无线通信,深度学习,控制系统等,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哈工大等学校无法得到授权,其研究成果无法形成学术 告确定自己的研究成果归属。而我们也知道,产业公司一家被打倒,只要人才基础存在,那么就可能重新树立起新的产业公司,但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地方,人才是一切的基础。从这个视角看,基础研究被打击才是最重的伤害。
无论是芯片还是储存,还是显示屏技术,能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的优秀品牌,例如:海思、长鑫、中芯等,但是如果让你找出一个国产品牌的工业软件,你可能一个也找不到,即便是中望CAD,核心技术也是来自于ODA和ITC两个国际性组织。再将视野扩大下:工业设计软件品牌Autodesk,Adobe,rhino,UG等等,几乎清一色的是国外品牌。
移动互联 的崛起,让国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互联 强国,事实上“强”只是自我安慰的错觉,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大国,还远远谈不上强。我们如果简单地将支持互联 发展的底层做下梳理:1、编程语言;2、IDE;3、数据库语言;4、服务器;5、界面&交互设计等等,除了数据库和服务器,阿里云有所突破之外,其他领域几乎我们难以找到替代品。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界面与交互设计这块,国内除了两款优秀的软件:墨刀与xiaopiu,但就功能与体验,插件生态等等而言,几乎和axure没有任何可比性。更不用说类似Git这样的生态系统。软的层面,越是底层,我们面对的困难恰恰是最少的,受益于互联 早期的开放精神,今天几乎的软件与系统都基于开放内核基础上搭建起来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数据:“中国软件工程师有200万。”,一个大国里,人们习惯了通过数量来设定必然会有质变的思考逻辑,事实上,越是顶层的技术往往难以简单引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逻辑。基础研究、 会环境、商业环境等等,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发展。
一部iPhone的低配版本都需要国人一个月不吃不喝才能够买得起,中高配版本几乎很多国人2-3个月的工资,但为什么依然充斥大街小巷。如果,体验过iPhone的人都知道,其工业设计已经无法成为最大的亮点,背后的iOS系统才是最重要的要素。今天,我们使用iOS设备,能够使用到体验非常好的app,无论是笔记类,绘画类,摄影类app,iOS端优秀的app成为现在人们选择apple设备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你是开发者,你还应当了解,入住apple App Store不是免费的,虚拟付费苹果需要抽成3成的“税”,我们也习惯称之为“苹果税”,但依然阻挡不了开发者入驻iOS生态的热情,为什么?我们都知道目前智能手机系统基本被iOS和安卓分割,而因为安卓系统是开源的,国内的安卓手机基本都是阉割的,阉割带来的问题是系统不完整,涉及到应用,国内的安卓品牌手机几乎都是国内开发商提供的app,这就呈现出了中外两个群体的开发者对开发方向的侧重点不同:你在iOS系统中能找到很多优秀的app工具,而在安卓手机往往是服务类的app较多,尤其是各类金融app与游戏app特别显眼。
某品牌手机应用商店截图
这就是延伸到另外一个话题:我们是否真的很强大?显然,今天的中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公司,例如:华为、阿里、字节跳动、腾讯、中芯等等,但如果以产业顶端的视野看:我们其实还很弱,市值真的难以说明什么,本质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互联 这个领域又因为特殊的原因,国内的公司没有完全的竞争状态。
这也是我们往往不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才的背后原因。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流水式的工蚁,而非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我们在谈论35岁失业这个话题,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巨大的讽刺。
版权保护意识一直被用来解释创新不足的理由,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几乎都用过盗版软件,即便是今天,我们国家很多机构与公司使用的windows系统都有显眼的激活提示,包括一些非常大型的企业与单位,大家如有机会参观这些企业,可以扫一眼他们的电脑桌面。但是,盗版横行并没有影响这些国外软件品牌占据市场,可见版权保护是一方面,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windows激活画面
18年8月份,一家叫红芯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浏览器, 称具备完全的自主产权,最后被证明其实只是一场闹剧。目前已知的国产品牌浏览器没有一家能说拥有完全的自主产权,即便是微软自家的浏览器也被迫用上了谷歌研发的内核。技术的鸿沟,越大越容易让人们丧失基本的常识与判断。
红芯
一方面是国家对高端人才的渴望,对高新技术的渴求,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闹剧。技术创新,环境比资金更为重要。当这个 会所有人都在谈论大商业,成功,又有多少人愿意平静的坐下来认真攻关下一个新技术呢?
集中力量好办事,硬件的发展主要基础到了,资金到了,人才到位,应该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心,目前的事实也是如此。需要担心恰恰是反映整个 会创新能力的软件为代表的软实力。有人说目前中外工业软件的差距是20年,问题在于这个20年是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的基础上。
期望我们有一天能用得上属于自主产权的国产品牌软件,打开手机充满视野的不再是游戏与消费金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