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贷8000元,提前还款需要支付本金、利息、担保费共计近1.4万元。这样的遭遇正在不少人身上上演。目前,虚假宣传、诱导贷款、“砍头息”等 贷乱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借款人深陷 贷泥潭而不能自拔
● 一些 贷平台涉嫌虚假宣传、违规营销金融产品,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开展集中整治;借款人也要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当权益受损时要敢于依法维权
去年10月,来自安徽的大二学生李子健(化名)从一 络贷款平台贷了8000元钱,约定分期12个月还款。贷款前,他特意咨询了该 贷平台的客服,确定除了利息没有额外的费用。然而,当年11月第一次还款时,除本息外,平台还要求其支付每个月550元的担保费。
感觉被骗,李子健要求提前还清贷款。 贷平台则要求其全额支付12个月的利息和担保费,加上本金,共计近1.4万元,且态度强硬。因害怕家里人知道自己在外举债和影响征信,李子健无奈通过向同学和其他 贷平台借钱还了这笔钱。
贷需要交各种费用
变种砍头息层出不穷
贷款5000元、实际到账4500元,而本金和利息都要按照5000元计算。这是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的张杨(化名)两年前的一次遭遇。那时,他刚离职又没找到工作,为付房租在一家较为知名的 贷平台申请了贷款。
“当时仔细询问了对方有没有其他费用、利息高不高等,对方答复没有其他费用、利息低,我才贷了款。没想到签了协议后,对方立即以手续费为名扣掉了500元。”张杨回忆说。
这种出借人给借款人放贷时先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钱的行为,叫作“砍头息”。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高息 贷,“砍头息”也为人所熟知。
“还有一些 贷平台要求借款人同步购买会员、保险等服务,或购买虚拟物品、商城商品等,这些都是变相的‘砍头息’。”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说,收取“砍头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的关键在于借款合同金额与实际到手金额是否一致,在贷款前或贷款后短时间内有没有其他的强制收费。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任超说,“砍头息”本质上说是高额利息的预先扣除,其行为在法律上定义为非法。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和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借款人可以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和利息。
“现实中存在刚发放贷款,就要求借款人先返还大量利息的情况。借款大多是为了应急,过早的要求其还款、还利息,让借款人难以享受到借款利益,按照民法典有关规定,应当按照实际借款金额和期限计算利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说。
有借款人提出:“砍头息”是否为诈骗行为?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谢澍分析,“砍头息”中涉及的虚假宣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甄别,究竟是在真实情况基础上的“夸大其词”,还是完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是区分一般虚假宣传与诈骗行为的关键。
虚假广告诱导消费者
贷平台被大量投诉
“我借了6万元,万元利息最低2元,而且申请方式特别简单,点击视频下方链接,输入手机 和身份信息就能申请了。最高额度20万元,5分钟到账。”这是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 贷广告。
今年年初,正上大三的小陈想买一部手机,看到上述这则广告后申请借款2000元,分期3个月。然而,利息和逾期违约金都比他预想的要高很多——每月利息50元左右;加上不到半年的逾期违约金, 贷公司要求其偿还近4000元。最终,小陈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还清了借款。
在“黑猫投诉”平台, 友对该 贷平台的投诉量达4.2万余条,均为“欺骗诱导贷款”“年利率超过30%”“高利贷”“暴力催收”等投诉。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统计,“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 贷”是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美容美发类投诉的集中问题之一。
暴利驱使致屡禁不止
加强监管和依法维权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 贷乱象问题高度重视。2019年,中国互联 金融协会发布《关于 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同年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规范 贷行为。在扫黑除恶过程中,“套路贷”也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
然而,为何 贷乱象屡禁不止?
孟强认为,这些App和 络平台,都构成电子商务法中明确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主体地位,如果它们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交易场所,那么其责任和义务相对较轻;如果参与放贷,或没有参与但对放贷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明知的,而不制止、不整改,则平台经营者将和放贷者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北京己任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龙非指出,这类含“无抵押、无担保、无征信、低利息、放款快”等内容的 贷广告,实际上又包含“砍头息”等各类费用的,已经涉嫌构成虚假宣传。此外,有的 贷平台可能根本不具备放贷资质,涉嫌违规营销金融产品,部分平台还涉嫌侵犯用户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开展集中整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一定条件下 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定先行赔付义务。为进一步规范 贷平台,龙非建议,从民事赔偿的角度强化平台责任,推进 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先行赔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推动 贷的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 贷平台的监管,应当以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规范化、常态化的数据共享机制为基础,使得各监管部门得以共享 贷平台的相关金融数据,进而对其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研判。”谢澍说。
如何防范 贷平台设置的套路和陷阱?
孟强建议,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同时要提高判断能力,不要被一些表面“福利”所迷惑。在签订相关贷款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避免不公平条款和陷阱。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依法维权。
“可以向相关协会和执法部门投诉、咨询律师、提起诉讼等,如果遇到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 案。”孟强说。
“有借款需求的群众,一定要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切勿轻信 络或者手机短信中的小广告。对于打着正规平台的旗 进行宣传的,要进行核实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龙非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