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资金打头阵 外资狂追忙抢筹
4月初至今,内地南下资金在疯狂抢入港股的同时,也在搅动各路机构的神经。一边是公募私募这些内地机构加紧筹备投资港股,有激进的私募更是全员转向投资港股;一边是已错失先机的部分海外资金,在上周末终于作出反应,开始快速进入香港市场,以掌握更多的筹码。
分析人士指出,资金入市情绪高涨和A股牛市的示范效应将会双管齐下,料刺激港股走出一波强势行情。
私募全力投入港股
被视为估值洼地的港股,自上周以来,开始受到资金的狂热追捧,恒生指数4月至今涨幅超过11%,而恒生国企指数更是飙涨近20%。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入市的热情仍在持续。
“我们公司除了之前发的一只产品可以投港股外,从3月中旬开始就已经筹备全员投入港股,包括投研、市场的工作重心都转到香港市场。”深圳一中等规模私募人士透露,港股机会可能更大,未来有可能将管理资产的港股仓位提升到与A股同样的水平。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内地资金和屯港热钱应是本轮港股急促暴涨的主力推手。3月底4月初,北上广深都有券商营业部的大户、特大户资金开始配置与A股高估值品种业务类似的中小市值港股。“转场投资港股的原因,一方面是感觉到A股高了,另一方面港股相对于A股还比较便宜,短期可能会有大机会。”深圳一营业部大户表示。
招商证券近日的一份 告也指出,内地个人投资者的港股存量资金是最早参与本轮行情的投资者,最早响应资金南下预期,并启动中小盘股行情。虽然行情加速后,增量资金的流向可能略有分化。但由于存量资金主导的中小盘股行情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仍将吸收增量资金的主要份额。因此,直接投资港股的内地个人投资者资金还将继续集中于中小市值股票。
外资专买权重股
值得注意的是,抢筹行情中先行出击的不仅是内地资金和屯港热钱,海外资金也在本轮港股行情中大胆布局。彭博数据显示,3月至4月初,4只最大投资中资港股的ETF,净流入接近150亿港元。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师赵文利指出,港股市场的历次震荡行情中,均有海外短线交易资金的积极参与,这是港股市场的国际地位和自由特性所决定的。根据过往经验,国际游资更倾向于参与各类主流指数,权重成分股及其衍生产品。例如在2014年的“沪港通”概念行情中,国际游资就重点投向了A50指数及其衍生品。本轮行情中,早前由存量资金驱动的中小市值个股行情因其资金容量有限、标的散乱等特点,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有限。而指数行情启动后,国际游资开始参与国企指数及其成分股,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延续。
自上周起,香港金管局已经承接了44亿美元的卖盘,相当于注资超过340亿港元。根据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港元兑换美元在1美元兑7.75-7.85港元范围内浮动。当港元兑美元触及7.75的水平时,金管局可按联系汇率从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当触及7.85港元时,会卖出美元。
“上周港股突然启动之后,不少外资机构都在紧急开会,以改变之前既定的策略,增加对港股,尤其是中资大盘蓝筹股的配置。”香港一买方研究机构人士透露。不少外资机构的策略过于谨慎,认为内地资金不会那么快进入港股,而且即使进入也不会改变行情的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急促的行情已经改变了这部分机构的看法。
资金跑步入场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港股这一波急促火爆的行情,并未有太多的内地机构资金参与。包括公募资金、阳光私募资金大都还在筹备阶段。此前进入的只是小规模的热钱,而后续包括公募、私募的正规军资金“跑步入场”将会更大程度刺激港股上涨。
中银国际的 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内地基金资产规模达4.68万亿元,其中2.12万亿元可投资股市。预料内地在4月将组成1000亿元的新基金,估计最快5月便可南下通过沪港通等渠道买入港股。3月27日之后,众多公募基金纷纷策划布局港股,包括南方基金中小盘转型为“南方香港优选基金”,专注于香港中小板市场;景顺长城基金发行第一只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基金——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基金。而另据汇丰证券 告预测,未来将会有5000亿元人民币资金由内地公募基金流入港股,包括QDII的1200亿元人民币额度、“沪港通”230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以及预期将推出“深港通”的1500亿元人民币额度。
与此同时,海外机构入市步伐也有望加速。汇丰证券近日 告指出,环球互惠基金在过去3至4个月持续减持中资股,转投菲律宾、印尼、印度等新兴市场,意味很多环球基金需要提高对中国股票的仓位。中资股近日急升,但估值仍未过度偏高,而深港通的推出,以及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将提供支持,目前显然不是减仓的时机,反而应换股至表现落后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作为市场活跃的主要受益标的,近日受到海外机构的极力追捧,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外资研究机构均大幅调高对港交所的目标价。如摩根大通认为,港交所今年到2017年平均盈利增速达66%,目标价提高45%至285港元。
#JRJ分页符#
香港本地券商股受追捧||中国证券 ||刘杨||2015年04月17日 05:10
4月1日以来,香港恒生指数一路上行,最高上探至28031.96点,最低至24926.11点,累计涨幅达11.40%,累计成交额达1.91万亿港元。国企指数同样走好,累计涨幅高达19.23%,累计成交额达4343.03亿港元。若剔除15亿港元以下市值的个股,涨势居前的港股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能源与原材料、软件资讯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两地价差较大的H股前期获资金爆炒后,香港本地券商类股近期获得投资者的追捧。统计显示,在市值高于15亿港元的个股中,4月1日至今涨幅榜前10的股票共计有7只金融证券类股票。近两周以来多家香港本地券商股价已实现翻倍,其中康宏金融的涨幅超过两倍;金利丰金融、英皇证券的涨幅超过一倍。
有分析人士指出,港股的炒作焦点转至香港券商股的原因是港股投资者渴望复制A股券商股于去年年末出现的火爆行情。
另外,4月1日以来,位列涨幅榜前列的个股还包括一些“港A股”和A+H股。“港A股”中的国美电器、BBI生命科技、CW Group涨幅均在六成以上;A+H类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上海电气同样涨势不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A股的投资逻辑去选港股投资对应标的是这类股票本轮大涨的主要原因,以往以外资主导的投资逻辑已发生改变。
此外,港股中强周期的资源类股也成为提振大盘走高的主力,利海资源、阳光油砂本月以来的累积涨幅均已逾八成。
#JRJ分页符#
“水十条”落地 港股水务板块起舞||中国证券 ||杨博||2015年04月17日 05:09
据新华 16日 道,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提出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十个方面开展防治行动,并提出到2020年的一系列水治理目标。
分析人士预计,“水十条”将在未来五年带动水污染防治领域至少2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水处理行业迎来发展良机。受此消息提振,港股水务板块16日集体走高,成为当天港股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
万亿治水市场前景诱人
在经过一年多的等待后,“水十条”终于出炉。受此消息提振,港股水务板块16日表现活跃,强泰环保、中滔环保、北控水务、康达环保涨幅都超过10%,天津创业环保股份、中国水务分别上涨9%和7.7%。
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量排在世界第102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013年我国劣V类水占比高达15%,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严峻形势。化工污水处理比例仅为44%,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市场此前普遍预计,“水十条”将在未来5年内带动水污染防治领域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催生水处理行业的景气周期以及污水处理企业新的发展良机。
国泰君安环保行业分析师表示,“水十条”未提及投资规模,但市场普遍预期的“2万亿”很可能是下限,最终投资总规模将明显超过这一数字,相关标的将在后续的配套政策中持续受益。环保是2015年的“强主题”,水和大气治理领域将成为主战场。
信达证券认为,“水十条”将给水务行业特别是污水处理领域和再生水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机会。污水处理费上调、水污染防治资金增加,只是“水十条”系列措施的热身。再生水方面,再生水利用率的标准提升、投入的大量增加,将强力推动行业前行。
“政策+业绩”支撑股价
野村国际香港分析师在今年初发布的 告中就指出,今年将是“水污染控制的投资年”,随着“水十条”政策推进,2015年行业有望维持稳定增长。3月底以来,伴随着港股大市火爆,水务板块冲劲十足。自3月下旬的低点至今,中滔环保上涨33%,康达环保上涨51%,北控水务上涨34%,天津创业环保股份上涨80%。
除了市场对利好政策的憧憬外,稳健的业绩表现也是支撑水务股走强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大部分水务企业均已发布业绩 告,整体表现亮靓丽。其中,中滔环保去年实现收入10.32亿港元,同比增加113%,净利润4.25亿港元,同比增长89.3%;北控水务去年全年实现收入89.26亿港元,同比增长39.33%,净利润17.94亿元,同比增长65.5%;中国水业集团去年收入5.08亿港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2.04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32%;康达环保去年收入18.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净利润2.95亿元人民币,增长27%。
安信国际最新 告表示,在“港A股”唱多的主旋律下,该机构重申年初强调的港股环保配置逻辑,即重仓绩优成长股,首批标的包括水务板块的北控水务和中国水务。该机构分析师指出,港股环保类公司平均市盈率较A股同业偏低,部分原因在于流动性不足带来的估值折价,而随着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基本面优良的港股环保类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甚至溢价。
#JRJ分页符#
部分香港珠宝零售商一季度业绩下滑||中国证券 ||陈听雨||2015年04月17日 05:10
15日,多家港股零售企业公布今年第一季度销售业绩。361度(01361.HK)和新秀丽(01910.HK) 期内销售额实现增长;但包括六福集团(00590.HK)和周大福(01929.HK)在内的珠宝零售商最新一季度的业绩普遍下滑,汇丰集团全线下调港股珠宝零售商目标价。
361度公布,截至3月底的第一季度可比同店销售延续良好势头,同比增长6.3%,为自2013年末以来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增长。
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新秀丽销售净额同比增10.8%至5.67亿美元。剔除汇兑影响,综合销售净额同比增长18.5%。从不同区域市场看,新秀丽在亚洲市场的销售净额增长18%至2.32亿美元;在北美洲市场的销售净额增长25.3%至1.83亿美元;在欧洲的销售净额增长13.6%至1.12亿美元;在拉丁美洲的销售净额增长11.5%至3700万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珠宝零售业销售业绩持续下滑。六福集团上财季整体同店销售额由去年的同比下滑11%进一步扩大至同比下滑20%。其中,珠宝首饰的跌幅最为显著,由去年同期的同比下跌2%,进一步跌至20%。六福集团在香港和澳门市场的销售业务较内地更为严峻,当季港澳同店销售额同比跌幅由去年的12%扩大至22%,内地市场的同店销售同比下跌5%。
周大福上财季同店销售表现亦不理想,整体同店销售同比下跌16%。其中,以黄金饰品的跌幅最为显著,同比下跌19%。不过,周大福的珠宝镶嵌首饰销售业绩明显改善,同店销售由前一财季的同比下跌12%增至同比增长3%。珠宝镶嵌首饰及黄金产品的零售值分别占周大福总零售额的27%及55%。
周大福在港澳地区的销情同样严峻,同店销售额同比下跌26%,同期在内地市场的同店销售同比下跌9%;零售额在港澳市场同比下跌21%,在内地市场同比下跌3%。
汇丰15日发布最新 告预计,今年周大福和六福集团在港澳市场的同店销售同比持续下降。汇丰已将周大福目标价由11港元降至9.5港元;将六福目标价由33.7港元降至27.3港元;将周生生目标价由21港元降至18.7港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