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几无竞争对手!软件定义卫星企业劢亚科技获金沙江弘禹数千万元融资

金沙江弘禹资本董事长王大勇(左)与北京劢亚科技总经理孙文明完成签约

劢亚科技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软件定义卫星研制的商业航天公司。

软件定义卫星体系架构 金沙江弘禹资本供图

据悉,软件定义卫星允许第三方为其开发软件并在其上部署软件,能够通过软件上注持续提升卫星能力,并支持多用户共享使用。同时,还支持多协议栈、自主组 、天地互联,是构建巨型星座的首选。

业内人士认为,劢亚科技研发的软件定义卫星技术,实现了大幅降低卫星的制造成本、制造周期,同时大幅提升卫星的能效,将卫星从传统的单一、封闭的模式变革成为开放的、智能的天基超算平台。同时,这个细分领域几乎无竞争对手,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是劢亚科技的核心优势。

劢亚科技方面介绍,其核心成员均来自中科院软件所,还包括数名全球首颗软件定义新技术试验卫星研制团队核心成员、软件定义卫星标准规范委员会核心成员,拥有近20年的复杂电子产品中试及批产经验,以及航空航天高可靠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及测试经验。首席科学家赵军锁是我国软件定义卫星概念的提出者、倡导者和践行者,包揽了国内绝大部分该领域的重要论文与著作,是国内软件定义卫星技术领域的权威科学家。

卫星互联 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主要航天强国相继推出了数十个星座建设计划。特别是美国,通过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加速实施星链计划,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发射了近2000颗低轨卫星,并计划在未来10年之内完成一个由42000颗卫星构成的巨型星座。因此,我国发展航天技术迫在眉睫。

截至目前,我国计划或已经开工建设的卫星星座大约有16个,卫星总量超过2万颗,计划投资超过3000亿元;上百家投资机构投融资160多起,投资总额已经超过百亿。

业内人士介绍,卫星自身的发展经历了平台优先、载荷优先和算法优先三个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航天大国已经实现了载荷优先,正在逐渐向算法优先阶段演进,而我国仍然处于平台优先向载荷优先的过渡阶段,并在算法优先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软件定义卫星正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技术路线可“多快好省”地满足未来的商用卫星市场需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