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之前,我与同事一起到胡问遂先生家里,请他为新馆题字。我详细地向他介绍新馆的情况:上海图书馆原址在南京西路,1995年与上海科学技术情 研究所合并后正式开放,除了外借书库、阅览室等,还有电子阅览室、声像资料视听室、展览厅,另配了电子计算机系统、文献缩微复制系统等当时的新科技设施……胡先生饶有兴趣地听我一一介绍后却反复告诫,有了一流的硬件,更要有一流的软件,服务要跟得上。
他还对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十分倾情,询问起了《水前本瘗鹤铭》《龙藏寺碑》《欧阳询虞恭公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米芾章吉老墓志》《黄庭坚清原山诗刻石》《道因法师碑》《晋唐小楷九种》《史晨碑》《孔羡碑》《大字麻姑山仙坛记》《许真人井铭》等碑帖的情况,了解得很细致。他如此关心上图古籍善本碑帖的保管和研究工作,让我们也备受鼓舞。那天胡先生精神矍铄,谈兴很浓。
没过多久,胡先生就欣然命笔:“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 所新馆所落成纪念:三坟八索广庋华夏之群籍,五洲万国先聆科技之新声。一九九六年春胡问遂祝贺”。书法作品圆笔藏锋,逆势发力,严整浑厚。三坟、八索是先夏时期的古书名,庋是收藏的意思,胡先生用“三坟八索广庋华夏之群籍”来概括上海图书馆典藏的文化定位,以“五洲万国先聆科技之新声”来说明新馆在文教、信息集散加工、图书情 研究等方面的功能格局,既有殷切期盼,也是衷心祝福。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前夕,胡先生来到上海图书馆新馆,与顾廷龙老馆长及上海多位著名书画家一起,热情创作书画长卷。早在1979年5月,他就曾与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一起参加上海市书法家代表团访日,访日期间,胡先生几次挥毫,顾廷龙先生也是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从楷入手,由篆深入,以隶相辅,两人可以说是故交。那天下午,胡先生坐着轮椅来馆,和顾先生及上图职工欢聚,和书画家们一起兴高采烈参观了新馆,盛赞上图基本形成重视图书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胡先生现场挥毫,留下“紫荆花开迎回归”的墨宝,记录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陈燮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