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装软件一直为消费者诟病,上海消保委近日的测试结果显示,欧珀X9007和三星SM-N9008S两款手机中预装的软件都超过了40款,且大量软件不可卸载。上海消保委近日提起公益诉讼,将两家公司告上法庭,中消协昨天明确表态支持起诉。据介绍,这是国内首例被受理的消费维权公益诉讼。(7月3日京华时 )
这起公益诉讼非常好也非常及时,不仅带给广大消费者以提醒,对如何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一种现实行动。然而,无论是个体诉讼还是公益诉讼,其实,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消费(手机消费)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以几个方面:一是公开透明度不够。手机预装软件给人的感觉就是经营者“想干啥就干啥”,根本没把消费者当回事。预装之后不和消费者“说明”,装了什么、什么软件不可卸载,这些软件是什么功能和有没有必要“预装”,让消费者“云里雾里”。这对消费者而言当然不公平,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法定知情权。
其二是“强迫性”销售。商家提供多一些服务,哪怕细致入微到用什么软件炒股、上什么软件“读书”,这都不是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此类“预装软件”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因为不能卸载,就相对于是一种强制,而这一“不能卸载”的强制之后,又必然意味着对消费者手机内存和使用空间的“侵占”。第三方面的问题是利益的不公平。此类预装软件只对商家有利,而基本上让消费者“无利可图”甚至还背着“话费损失”。上海消保委委托专业机构对手机多项性能进行比较试验显示,手机预装应用软件在消费者无操作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流量消耗。消耗的“流量”却哪儿了?不外乎被运营商、手机商和软件开发(经营)商瓜分了。消费者成为“小白鼠”、“提款机”,几大中间商却渔利而分肥。这正是此类“预装软件”最不能令人容忍之处。
换言之,如果上述三大不公平因素一一得到解决,让此类“预装软件”变得公平起来,问题自然应刃而解。如果手机商和销售商将“预装软件”服务的更公平透明些,可以提供给消费者“说不”的权利,一些纠纷和争议也将不会存在。另外,最关键的是应该将消费者一体纳入利益分配之中。不能让消费者当“冤大头”,运营商、手机商和软件开发(经营)商可以挣钱,但不能光让消费者当“杨白劳”。采取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式并非不可行,近年来一些阅读软件、书评软件(新闻软件)采取的就是“奖励”消费者模式。消费者装了软件后,通过点击、评价和推荐,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现等等。这类软件即便是“预装的”,但因为同样可以带给消费者收益,反而会获得好评。“预装软件”也是这个道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