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巨大但仍然喜忧参半的半导体产业

喜忧参半的半导体产业,但是进步很大!最近看一些半导体财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步很大、份额提升,但是卡脖子问题没有解决彻底,影响了中国经济独立性。

比如中芯国际披露其2022年1至2月实现营业收入12.2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9.1%;实现净利润3.0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94.9%。除了涨价外,这么大的营收提升,这说明他们产能一年来提升不少。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介绍,公司2021年的扩产增幅等效折合8英寸产能全年新增月产能超过10万片。这是巨大的进步,中国制造厂家产能提升最可能是海关公布前2月集成电路919.5亿个、减少4.6%,芯片进口个数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的根源。

另外,中芯国际2022年初上海临港10万片/月12英寸项目已破土动工,北京10万片/月12英寸项目和深圳4万片/月12英寸项目两个项目稳步推进,预期于2022年开始生产,上述三个项目满产后,总产能将实现倍增。也就是说今年中芯国际自己就可以把已有产能提升一倍,这非常强悍,不过问题在于很多设备其实还是受制于美国人。

除了中芯国际,其他代工厂都有生产线在扩张,比如华虹无锡2022年将扩充至9.45万片规模。而华润微和几个存储芯片等IDM工厂也在热火朝天的扩产能。只要落实,各厂合力预计2-3年内就可以提升中国芯片产能一倍,产能年增速30%以上。国家半导体大基金(一期、二期)在晶圆制造项目的投资已经超过1300亿,2022年还将持续投资晶圆制造项目。

另外,三安光电、世纪金光、天科合达在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等进展不错,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中国可能比第二代要好。

材料上,沪硅产业在关键12寸大晶圆方面、旗下新昇2020年达到月产20万片12英寸的规模。

南大光电建成年产25吨的ArF(干式和浸没式)光刻胶产品和生产线;产品已经通过客户认证。

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半导体全产业链人才群正在快速成长和汇聚。晶圆代工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是技术、资本以及人才密集型行业。中国半导体生产厂家大规模投入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了一批批产业工程师,类似中芯国际这种产能一年翻翻,那说明他们的产线技术队伍扩张非常稳,技术也非常稳,可以有序的大规模复制。

类似中国把半导体产业链的人才拼命复制,从每年几百万理工大学生挑出十万名培养的很可能的,现在芯片设计人才本科应届生很多211大学给到年薪40万,研究生给到60万。几年后,形成一个百万人才集群,那中国这个产业链就会无敌于天下。集群效应后成本是最低的,中国如果把存储芯片垄断和14nm以上绝大多数产能垄断,欧美在半导体制造必然干不过中国。通信设备行业美国产业消亡的历史是可以重来的。

当然,目前半导体设备和测试仪器卡脖子问题还是严重。比如,中芯国际坦言与供应商密切合作,生产连续性已基本可控,不过实体清单对中芯国际先进产能的布局还是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一个信 。

而且不仅仅中国光刻机没有突破7nm,光刻胶、大硅片等都没有突破这个商用,测试仪器更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独立自主和快速发展要起来了,这个不管美国人如何绞杀都无济于事的,绞杀什么设备就代替什么设备,什么芯片就代替什么芯片,什么软件缺代替什么软件,都是在路上,快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