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痰证方药,大家会想到哪些?承气汤?蒿芩清胆汤?还是小陷胸汤?
以上说到的都是治疗痰证的先贤经典名方,作用毋庸置疑。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推荐的,是潜心研究痰证几十年的张德英教授的治痰证新方。与各位同好分享,希望能扩充大家的经验储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1.木疏汤
立方之义:痰为土家之实,土实当制之以木。选诸木家之药,用以制土。痰得木之制化,病乃除。木药之选,综合色、性、时、味等观之,大抵颜色青者属木,性状直者属木,采于春天者属木,具疏畅条达之性者属木,此选木药之原则也。
药物组成:茵陈蒿10~15g,竹茹10~15g,生麦芽10g,黄芩8~10g,枳实12 ~15g,厚朴10g,焦神曲10g。
2.化金汤
立方之义:痰为土家之实,若以土生金则痰得消,而生化之机顺矣。大率色白者入金,性凉者属金,质重者属金,性沉降者属金,性收燥者属金,味辛者属金,此选金药之原则也。
药物组成:厚朴10g,桔梗10~15g,清半夏10g,云茯苓10~12g,旋覆花8g,瓜蒌10~18g,石菖蒲10g,郁金15g,牡丹皮10g,苏子10g,贝母6~10g。
3.通决汤
立方之义:痰之性,其本体为阴,性多黏滞,而成阻塞痹郁之疾。对此证当选通决流利滑动之品,使痹阻得除,“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痼疾得消矣。
药物组成:地龙3~6g,土元3~5g,鸡血藤15~30g,威灵仙8~10g,王不留行8~12g,三棱8~12g,莪术8~12g,槟榔片8~12g,川大黄7~10g。
4.透表汤
立方之义:痰入于肺,可达于皮;或随人体外达之机而有出表之势。“因其轻而扬之”,借人体外达之势因势利导而驱邪,乃王道之举,事半功倍。大抵诸皮药达于皮,诸升药透于表,诸肺药达于表,诸轻药达于表,选此类药或有使痰外透之机,是选药之思路也。
药物组成:蝉衣6~10g,白鲜皮10g,茵陈蒿10~15g,北柴胡6~10g,桔梗10~15g,藿香6~10g,瓜蒌皮8~12g,陈皮7g,浮萍5~8g。
5.引越汤
立方之义:痰随木升,上至于关隘,遏阻而不出,不上不下,郁而作苦。“其高者,引而越之”,借其上行之势,推而助力,托而助势,使痰从口鼻而出,则壅遏之疾除矣。大抵轻药上行,浮药上达,温药上达,此选升药之思路也。
药物组成:远志肉6~10g,海浮石6~10,瓜蒌10~15g,川贝母(碎)6~8g,桔梗8~12g,浮萍4~8g,生麦芽8~10g,北柴胡6~9g,地龙3~6g。
各位都记住了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