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古代笔记,为啥这几部卖得火?

宋代的名作有:苏东坡《东坡志林》(图一),大文豪的名气不消说,文笔也确实真诚、感人、接地气;叶梦得的作品量大质优,他的《石林燕语》(图二),最受欢迎,不过价格窜得也挺快的;周密也是高产作家,质量也高,但是像《云烟过眼录》、《志雅堂丛抄》、《齐东野语》等,倒没怎么溢价,《癸辛杂识》(图三)这部书,反而溢价颇高,或许是因为:这部作品回忆北宋丧权辱国的往事,触动了人们内心的痛。周密的另一名作,插图版的《武林旧事》,溢价也不少。

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图四),以其学术考证知名,各大出版 早些年就出版了这部作品,知名度高、出版早,溢价在情理之中。 清末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图五),是清末著名的“四大笔记”之一,文笔辛辣,品评文章、激扬文字,鲜活生动的文风,颇为知名,。

有些事情,正史是不可能记载的。 象嘉靖皇帝对宫女施暴,引起众多宫女冒死造反,试图勒死他,这件事儿在正史上,就见到简单的一句话,这部笔记却记录得非常详细。还有,皇帝的猫死了,皇上安排做个金棺材厚葬,还让大臣写篇悼文,等等,诸如此类,荒淫无道的宫廷秘闻,也只有这些笔记能记下来。 像陆游的《老学庵游记》,也记录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

三,史料价值高,弥补正史不足。 不少笔记因记录内容宽泛,不受约束限制,反而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恰好弥补了正史的不足,这些作品一直受学术界重视,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都很高,所以,溢价也是情理之中了。 像欧阳修《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图七),这些书当前己是珍贵的史书,当时虽名为笔记,也是为修史作准备的,虽然不作为正史,却有更有利的一面,整理删减的内容少,反而保留了更丰富的史料。

四,禁书等稀见书。 有些书当时是禁书,这样的书,本身就是稀缺品,传承下来实属不易,历来都是值得收藏的珍本。 明末清初时,这类书稍多。像屈大均《广东新语》,溢价了十多倍。屈大均是反清复明的知名历史人物,也是著名学者,他的这部书称“新语”,名义上是弥补《广东通志》的不足,介绍一些 会风俗方面的史料。其实,这些是表面理由,真正的意图,是借助一些史料,达到反清复明的意图。 屈大均的作品后来被清庭定为禁书,官府抄家时抄不到书,把两个不识字的孩子都杀了。这些书能够传下来,是血的代价,怎会不珍贵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